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丹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猪丹毒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韩国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畜牧兽医局,黑龙江哈尔滨150300)

1流行病学

传染源。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只,且主要是机体的扁桃体、骨髓、回盲瓣、胆囊中含有病菌,且细菌能够经由粪尿或者眼、鼻、口的分泌物排到体外,从而对土壤、圈舍、饮水、饲料以及用具等造成污染。

易感类群。主要是猪只容易感染,且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只都具有易感性,主要是育成猪或者架子猪出现发病,并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易感性有所下降。一般来说.36月龄猪只最容易出现发病,这可能是由于小于3月龄的仔猪具有一定的母源抗体,因此基本不会出现发病;也可能是由于较大猪只发生隐性感染,从而得到一定的免疫保护,因此大于6月龄的猪只具有较低的发病率。

流行特点。在北方地区,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在7~9月份的气温较高的季节出现发病,而其他月份很少发生;对于四季气温差异较小且气温偏高的地区,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饲养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和受到一些应激因素的刺激,如气温骤然变化、突然更换饲料、过度疲劳等,都能引发该病。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该类型也叫做闪电型或者无色型,主要在出现暴发疾病的初期。病猪往往没有表现出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病程持续时间非常短。

急性型败血型。通常在疾病流行初期出现,大部分病猪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体温明显升高,往往超过42C;食欲骤然降低,有时伴发呕吐;往往出现寒战,拒绝走动,步态僵硬,行走蹒跚;眼结膜发生充血,只有非常少的分泌物;发病初期通常排出干硬粪便,混杂黏液,发病后期则排出稀软粪便或者出现腹泻;心跳和呼吸都加速;发病经过1~2天或者在临死前,胸部、腹部以及股内皮肤较薄处开始出现红斑,且形状和大小都有所不同,初期呈淡红色,之后颜色逐渐变深。病程右边持续2~4天,发病率通常在55%左右,死亡率一般在80%~ 90%。

亚急性型疹块型。症状相对较轻,初期病猪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1℃左右,胳膊甚至能够达到42℃以上。体温升高后,经过1~2天,在颈部、背部、胸部以及四肢外侧的皮肤上开始出现疹块,且数量和大小都不同,通常呈方形或者菱形,彼此界限清晰。初期呈淡红色,之后逐渐变成紫色至紫黑色不等。疹块处的皮肤略有隆起,且比较坚硬。当出现疹块后,病猪体温开始降低,症状有所减轻,通常几天后疹块完全失去颜色,之前凸起的疹块表面出现下陷,并形成结痂。当疱疹液完全干涸后会形成硬痂,将其剥脱后会出现明显的疤痕。大部分病猪会变成慢性型,病程一般持续7—14天。

慢性型。主要从急性型和亚急性型转变而成,病猪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有升高,食欲不振,体质消瘦,被毛粗乱,发生贫血,拒绝走动,呼吸加快且短促,伴有轻微的咳嗽;可视黏膜呈紫色,胸部和四肢发生浮肿;正常情况下,无法治愈,最终死亡。

3防治方法

预防接种。猪群可定期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机体特异性抵抗力。目前,猪丹毒G4Tl0弱毒苗和猪丹毒GC42弱毒苗是两种主要的疫苗,其中GC42弱毒苗被广泛应用。猪丹毒GC42弱毒苗适一种冻干苗,在使用前必须按瓶签确认头份,添加适量的20%氢氧化铝胶进行稀释后才能够使用,如果用于皮下注射则每头用量为ImU头,用于口服每头用量为2mL。猪只注射疫苗经过7天就能够产生免疫力,口服后则需要经过9天,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需要注意的是,疫苗稀释后必须控制在4h内全部用完,禁止在阳光下直射或者接触高温,且妊娠超过两个半月的母猪、没有断奶或者刚断奶的仔猪以及病弱猪不能够使用该疫苗。另外,猪只使用疫苗前1星期和使用后的10天内禁止服用抗生素,如果无法避免则可在停药经过1星期再进行1次补免。疫苗用于口服时,要根据体重大小、体质强弱分开,确保每头猪只都能够食人要求规定的剂量,适宜在清晨空腹时喂苗,且之后经过30min才能够进行常规饲喂。猪丹毒G4Tl0弱毒菌苗主要用于肌肉或者皮下注射,不能口服。且任何日龄的猪只用量都为ImL,其中断奶经过15天的猪只,接种疫苗经过7天就能够产生较强的免疫力,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猪只接种疫苗后的7天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体温略微升高等不良反应,通常经过2~3天就会逐渐消失。

药物治疗。病猪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5mg阿莫西林粉针,每天12次,连续使用23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万3万IU青霉素,每天23次,直到食欲和体温恢复正常,禁止过早停药,避免出现复发或者变成慢性。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万IU欧啉头孢粉针,1针能够持续发挥作用9天。还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040mL 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每天12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