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预防仔猪患病应采取的饲养管理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预防仔猪患病应采取的饲养管理措施

祁秀红 (哈尔滨市呼兰区沈家镇人民政府畜牧发展中心 150519)

1 提高哺乳仔猪抗病能力

在母猪的初乳中,含有较多的免疫球蛋白,约占初乳总蛋白质含量的15%,具有免疫力的球蛋白占60%~70%。初乳中的抗蛋白分解酶可以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分解,这种酶存在时间比较短,如果没有这种酶的存在,仔猪就不能原样吸收免疫抗体。仔猪出生后24~36小时,小肠有吸收大分子蛋白的能力,不论是免疫球蛋白还是细菌等大分子蛋白质,都能无保留地被吸收。当仔猪小肠内通过一定量的乳汁后,这种吸收能力就会减弱消失,母乳中的抗体就不会被原样吸收。母猪分娩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最高,以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分娩时每升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20克,分娩后4小时下降到10克,以后还会逐渐减少。所以,初生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

母猪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的免疫力,自身也不能产生抗体。初生仔猪自身的抗体,需10日龄才开始产生,然后逐渐提高完善。因此,初生仔猪容易遭到各种病菌的侵袭而发病,轻者影响其一生的发育,重者致死。而初生仔猪的抗体是从母猪的初乳中获得,为了增强抵抗病菌的侵袭能力,必须在仔猪出生后吃好初乳。从初乳中获得一定量的免疫球蛋白,这是初生仔猪抵抗病菌侵袭的内在力量。但从母乳中获得的抗体则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而减少,10日龄后仔猪自身的抗体,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3周龄左右正是仔猪从母乳中获得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与仔猪自身产生抗体水平上升的交点,这时仔猪抵抗疾病能力最弱,最容易发生疾病。因此,应加强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不得随意改变饲料的营养水平、饲喂方式和次数,减少虱、驱虫、断乳等对仔猪健康不利的因素,加强环境控制,保持猪舍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保证猪栏里清洁卫生,预防白痢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治疗,让仔猪平安度过此疾病易发期。

2 及早预防仔猪疾病

母猪患乳房炎或母猪日粮中精料过多,脂肪含量过高等,可引发白痢,其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给仔猪的生存带来了威胁。因此,要控制好母猪的乳房炎发病率,也要控制好精料的投喂比例。

母猪分娩后,把好防疫关,猪栏里应卫生清洁,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干燥。哺乳前期仔猪小,抵抗力弱,饲养时应使母猪和仔猪不生病或有病早治,将疾病消除在萌发状态,否则都会给仔猪构成死亡的威胁。因此,有病早治才能提高仔猪成活率。

哺乳前期母猪生病,对仔猪影响很大,初期发病的反应为食欲不振,有剩料,陆续表现出动作缓慢,精神不振,两耳下耷,夹尾。疾病严重时发高烧,卧地不起,不吃不喝,停止放乳。如果一发现有剩料,应立即查找原因,马上用药,控制母猪病情的发展。

在仔猪哺乳期间,最常见的疾病是仔猪下痢,仔猪下痢的原因很多,(www.novmv.com)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对于传染性的,立刻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扩大。对病仔猪和其他仔猪,分别用药治疗和预防。1~2天病仔猪康复,全窝仔猪解除传染期。虽然病仔猪生长受到影响,但对全窝仔猪没有影响。

预防仔猪下痢的方法:第一,由母乳引起的下痢,多发生在产后2~7天,医治不及时,全窝发病,死亡率较高。其原因是母乳酸度大,母乳日粮脂肪含量过高,母乳中钙质不足等。预防办法可减少含脂肪高的饲料,如豆饼、鱼粉等,增加青绿多汁饲料和贝粉等,改变酸性大和钙质不足的母乳。另外,在母猪妊娠期防止过肥,保持适中,认真做到产前减料,产后逐步增料。在妊娠母猪产前21天注射仔猪腹泻基因工程双价K88、K99灭活疫苗,效果很好,特别对黄痢有特殊的预防效果。第二,当仔猪20~30日龄,陆续吃料或大量采食时,由于卫生条件差,饲料质量差或不够卫生,粪尿污染,夜间保温不好,使仔猪受凉等引发仔猪下痢(白痢、黄痢,严重时出现红痢)。预防办法是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清除粪便,保证环境卫生,供应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保证环境温度,仔猪应有板床或铺有干燥的垫草,防止仔猪受凉。一旦发现下痢,首先控制传染源,排出的灰白色、铅色软便,黄色稀便或带有血丝的稀便等应及时清除干净,防止健康仔猪拱舔。然后及时对下痢仔猪用药治疗,并对全窝仔猪用药预防,防止传染全窝。在仔猪料中可以加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如10~100毫克/千克的杆菌肽,15~75毫克/千克的土霉素,10~70毫克/千克的红霉素,10~50毫克/千克的青霉素等。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