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6|点击次数: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小袋纤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是由于寄生有结肠小袋虫而导致。主要是猪和人类容易感染发病,还能够感染牛、羊。猪发生轻度感染时,不会表现出任何明显的症状;严重感染时就会出现肠炎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就会造成大量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加以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小袋纤毛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一、诊断要点

(一)临床症状:仔猪精神沉部,喜躺卧,体温有时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拉稀,先半稀,后水泻,带有粘膜碎片和血液,有恶臭。成年猪除粪便附有血液和粘液外,一般无症状,检查粪便时可见到滋养体或包囊。

(二)病理变化:在结肠和直肠上可发现溃疡性肠炎病变,并可检查出虫体。枯膜上的虫体比肠内容物中多。

二、防治措施

第一,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第二,管好猪粪、人粪,避免污染饮水、食物和饲料。

第三,及时隔离治疗病猪。其方法:①卡巴胂0.25~0.5克,1日2次,连用10天。②碘牛乳,即牛乳1000毫升,加入复方碘榕液(碘片5克、碘化钾10克、水100毫升)100毫升,混入饮水中给予。③二甲硝咪唑,口服剂量每千克体重30毫克,肌肉注射剂量每千克体重20毫克,也可以300~600ppm加入饲料中给予,连喂两周。其他如士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等也可应用。

1、病原生活史

结肠小袋纤毛虫生长发育分成两个阶段,即滋养体期和包囊期。滋养体阶段虫体呈长圆形,大小在(30~150)μm×(20~120)μm,无色透明或者浅灰略带绿色,全身布满纤毛,并能够通过纤毛的不断摆动而呈快速旋转运动。此时虫体非常容易发生变形,前端相对较小,并向体表凹陷形成漏斗状的胞口和胞咽;后端相对较圆,存在一个较小的胞肛。位于胞口周围的纤毛长度较长,通过摆动可促使食物经由口沟进入到胞口和胞咽,并在底部形成圆形食物泡对食物进行消化,最后经由胞肛将产生的废物排出。虫体具有两个细胞核,且大小不同,其中大核位于虫体的中央,呈肾形;小核位于大核的凹陷处,呈圆形。包囊阶段虫体呈卵圆形或者圆形,直径为40~60μm,囊壁较厚,共两层,呈淡绿色或者淡黄色的透明状。寄生在人体肠内的滋养体往往不会形成包囊,但寄生在猪肠内的滋养体大多数都能够形成包囊,且经由粪便排到体外的滋养体也能够形成包囊。动物经口食入污染有包囊的饮水和食物就会侵入体内,到达胃肠道就会脱囊而是其中滋养体逸出,并逐渐向下移动到结肠内寄生,主要采食细菌、淀粉颗粒以及肠壁脱落的细胞,快速进行二分裂繁殖生长,有时也进行接合生殖。

2、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是育成猪和培育猪容易发生,其中仔猪在断奶后具有最强的易感性,感染率在20%~100%范围内变化。该病的主要感染源是病猪和带虫猪,且猪场发病后还能够在母猪排出的新鲜粪便中发现存在结肠小袋虫的滋养体。另外,其他带虫动物,如羊、牛、犬等,也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染源。

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进行传播,通常是由于季节突然发现变化、饲养管理较差、机体抵抗力减弱等因素而引起发病。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猪结肠小袋纤毛虫具有较弱的致病力,不容易引起发病,但如果仔猪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的同时感染沙门氏菌病或者受到其他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形成有利于虫体大量生长繁殖的条件,从而引起溃疡性结肠炎,促使病情进一步加重。

另外,猪结肠小袋纤毛虫还能够导致人类感染,使盲肠和结肠的深层形成溃疡,并发生顽固性下痢,因此猪场饲养人员、管理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工作人员由于卫生较差而经口发生感染而带来严重后果。

3、临床症状

病猪开始出现发病就会表现出腹泻,排出糊状稀粪,接着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体温升高可达到39.7℃左右,整窝堆积在一起。病程后期至临死前,病猪发生严重脱水,可视黏膜苍白,体温降低,排出深黄色尿液,四肢无力,走动摇晃,少数后肢发生瘫痪,并从口腔吐出白沫。

4、实验室检查

细菌检查。在无菌体检下,取病死猪肠系膜淋巴结、肾脏、脾脏、肝脏等组织进行触片,分别进行猪瘟光抗体检查和细菌检查,结果都呈阴性。

寄生虫检查。取病猪排出的新鲜粪便和结肠壁上的白色结节,分别进行涂片,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都能够看到椭圆形虫体,长度为62~126 mm,宽度36~48 mm。观察静止状态下的虫体,发现胞口、胞咽以及虫体周身都生有纤毛。另外,椭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强的活动力,而圆形的虫体具有较弱的活动力,往往在原地作转圈运动。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甲硝唑片是用于治疗该病的特效药,可在每吨饲料加入300~600 g混饲,连续使用5~10天,同时配合使用四环素类的抗生素,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病猪用药经过1天就停止出现腹泻,但此时并没有彻底治愈,依旧有大量虫体寄生在肠道内。如果此时停止用药往往会出现复发,因此要求至少连续5天用药,确保彻底治愈。另外,全群猪可按每吨饲料添加1000 g“附弓血毒清”、100g“肠溃消”,在200 kg饮水中添加口服补液盐,连续使用5天。如果病猪严重脱水,可采取静脉注射适量的复方氯化钠、5%碳酸氢钠溶液,用于改善电解质紊乱和调节酸碱平衡。“附弓血毒清”主要成分是雷丸、槟榔、鹤虱、君子、百部等,具有清热解毒以及驱杀附红细胞体、原虫(如球虫、弓形虫等)、体内寄生虫等的作用。“肠溃消”主要成分是枳壳、侧柏叶、槐花、荆芥等,具有消炎止疡,清肠止泻,疏风行气的作用,且能够较好的加速胃肠道溃疡灶修复,同时可刺激采食,促使机体尽快恢复健康。

保持卫生良好。场内及舍内存在的各种污物要及时清除,舍内要先进行封闭,然后使用1%碘附水溶液进行带猪喷雾消毒,经过30 min才能够将猪舍门窗打开进行通风。每天进行1次消毒,直到病情解除,然后才能够采取常规卫生管理程序。

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病的临床症状有下列3种类型。

1、潜在型感染动物无症状,但成为带虫传播者。主要发现在成年猪。

2、急性型多发生在幼猪,特别是断奶后的小猪。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混有血液。粪便中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虫体存在。病猪表现为食欲不振,渴欲增加,喜欢饮水,消瘦,粪稀如水,恶臭。被毛粗乱无光,严重者1~3周死亡。

3、慢性型常由急性病猪转为慢性,表现出消化机能障碍、贫血、消瘦、脱水的症状,发育障碍,陷于恶病质,常常死亡。

病理变化

最特征的病变在肺、淋巴结和肝。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髓样肿大,灰白色,切面湿润,尤以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呈绳索状,切面外翻,多数有针尖到米粒大、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及各种大小出血点。肺门、肝门、颌下、胃等淋巴结肿大2~3倍;肺出血,有不同程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小叶间质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性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肝脏呈灰红色,常见散在针尖大到米粒大的坏死灶;脾脏肿大,棕红色;肾脏呈土黄色,有散在小点状出血或坏死灶;大小肠均有出血点;心包、胸腹腔有积水;体表出现紫斑。

主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为,局灶性坏死性肝炎和淋巴结炎,非化脓性脑膜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胞浆内、肺泡上皮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胞浆内,常可见有单个、成双的或三、五、六个不等的弓形虫呈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诊断

粪便检查,在粪便中找到结肠小袋纤毛虫的滋养体或包囊,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在急性型病例,粪便中常有大量的能运动的滋养体;慢性型病例,粪中以包囊为主。检查方法是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稀释粪便(5∶1或10∶1),过滤,吸取少量液体涂片镜检,也可滴加1∶1000的稀碘液,使虫体着色,便于观察。尸体剖检时可刮取肠粘膜作涂片检查。

防治

预防主要在于改善饲养管理,管好粪便,保持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对发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可试用呋喃唑酮,以0.02%~0.04%的浓度混入猪的饲料中喂服;甲硝哒唑(灭滴灵)每头按0.25g口服,一天两次,连用3天有效。0.1%福尔马林灌肠可收到暂时的效果,虫体在一两天内消失,但不久再次出现。其他如土霉素、金霉素、四环素、黄连素、乙酰胂胺等也可应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