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铜中毒的临床症状 猪铜中毒的诊断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铜中毒的临床症状 猪铜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铜中毒是猪摄入过量的铜而发生的以腹痛、腹泻、肝功能异常和贫血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硫酸铜常用作饲料添加剂,当添加过多、混合不匀或猪采食了喷洒过含铜农药的牧草时可发病。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铜中毒的临床症状 猪铜中毒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特点

铜中毒通常也称为铜过多症,属于重金属中毒性疾病。本病主要是因为猪只摄食的铜过多,或者是由于肝细胞受到损伤,肝脏等组织中大量蓄积铜,突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所引发的疾病。青年猪对铜的易感性比成年猪要高。硫酸铜添加在饲料中可以作为促生长剂,猪只采食过量或者是饲料中添加量过大,导致高剂量的铜进入猪体,引发铜中毒,特别是仔猪,中毒比较轻的出现腹泻、生长迟缓的症状。中毒严重的仔猪贫血,最终衰竭而死亡。虽然铜是比较重要的必需微量元素,可是如果应用方法不合理,很容易中毒。

2、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患猪的主要症状是重剧的胃肠炎。病猪食欲废绝,流口水,呕吐,有渴感;腹痛、腹泻、粪便呈青绿色或者是蓝色,具有恶臭气味,夹杂有粘液,肌肉松驰,四肢无力,步态摇晃,严重的患猪丧失知觉,痉挛。个别患猪很快休克,大部分会在24~48h内死亡。剖检病死猪可见,大多具有肠胃变化。胃底黏膜出血严重、溃疡、糜烂、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黏膜脱落、坏死,十二指肠前段大多会有一层黑绿色薄膜覆盖,栗状粪便充满大肠,回肠、盲肠基部有蜂窝状溃疡。

慢性中毒患猪,可见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者丧失,机体消瘦,呼吸艰难,肌肉震颤,眼睑浮肿,严重的眼睛睁不开,可视黏膜苍白黄染,饮欲增强,多有黄疸,皮肤瘙痒而且角化不全,无溶血现象。剖检病死猪,可见大多有黄疽表现,肝脏肿胀、出血,肝脂肪变性;肾脏肿大、充血、皮质有斑点;心肌呈纤维性病变;脾脏肿大,肺部水肿;血液稀薄,肌肉颜色变淡[养殖网:www.novmv.com/]。

3、诊断

根据患病史和临床症状,如贫血、毛松乱、腹泻、免疫力低下、运动障碍、骨骼异常、关节变形、骨质脆弱,特别是四肢发育不良,关节固定困难,呈犬坐姿势,以及土壤、饲料、添加剂的铜及铜拮抗剂的测定,可以对疾病加以诊断。此外,铜中毒的患猪血清铜、肝铜上升明显,同样可以作为实验室的诊断依据。据报道,猪体内正常每100 mL血清中含铜 150~270μg,肝铜为30 mg/kg干物质。

4、预防

控制并净化工业“三废”,适当的进行工艺改革,尽量采取回收处理的措施,根据工业“三废”的排放标准加以严格的执行,将铜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定期对猪只的饲料和饮水中的铜含量进行测定。进行采样并且化验,及时采取相应合理的预防措施,避免猪只发生铜中毒。如果猪只发生慢性铜过多症,可以将少量钼盐添加到饲料中。每千克饲料中添加硫酸亚铁和硫酸锌各0.1g,同时用豆饼作为蛋白质饲料,对本病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日常生产中铜制剂要正确使用,因地制宜的在饲料添中适量的加剂铜,切忌盲目大量添加。除此之外,将适量添加铁和锌,保持体内铜、铁、锌三种元素相对平衡,以预防铜中毒。例如,生长猪的饲料中锌为130mg/kg、铁为150mg/kg时,可以促进仔猪生长,同时能够降低饲料的消耗。

5、治疗

发现患猪,应该立即停喂含铜饲料,改用自配的混合饲料进行饲喂,增加新鲜白菜叶等青绿饲料的饲喂量,同时给予含0.1%维生素C的10%白糖水,任其自由饮用。

将中毒严重的患猪进行隔离,并且采取对症疗法。一般采取以上措施3d以后,患猪的精神和食欲会慢慢恢复。还可以给患猪洗胃或内服,采用0.2%~0.3%亚铁氰化钾溶液,也可以每次用氧化镁10~20g,给患猪服用。按照如上方法治疗3d以后,患猪的精神和食欲可以逐渐恢复,如果出现溶血现象,一般会预后不良。

6、结语

如果饲料中铜的浓度很高,猪只采食以后,生长速度很快,同时对饲料的利用率也很高。但是最近几年,饲养场朝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速度很快,所以猪只铜中毒的情况呈现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饲料生产厂家的误导,是导致猪只铜中毒的关键,铜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甚至十几倍,所以引起中毒。除此之外,不少的饲养户不具备正确使用添加剂的常识,任意添加,很容易导致超量而中毒。建议饲养户要远离高铜误区,对于铜的添加量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灵活并合理的使用铜,确保养猪生产朝着生态饲养的方向发展。

猪铜中毒的中毒机理

急性铜中毒是由于猪短期内摄入过量铜盐(多为可溶性硫酸铜),由于大量铜盐具有凝固蛋白和腐蚀作用,从而导致胃肠粘膜出现凝固性坏死。严重者表现为出血性坏死性胃肠炎。慢性铜中毒是由于猪长期摄取少量铜而引起,是铜中毒常见的形式,但是中毒症状是急性的,是由于肝中的铜突然释入血流所致。铜中毒时.大量铜在肝中蓄积,许多重要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肝功能障碍,甚至肝坏死,使谷苷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血浆精氨酸酶及血浆胆红素含量升高。当肝铜蓄积到一定程度后,便释放大量铜进入血液,血铜浓度迅速提高并进入红细胞和排入尿液。红细胞中铜浓度不断升高.可降低红细胞中谷胱甘肽的浓度,使红细胞的脆性增加而发生血管内溶血。溶血时,肾铜浓度可高,肾小管被血红蛋白阻塞,从而引起肾单位坏死、肾功能衰竭、血红蛋白尿,甚至尿毒症。同时,由于溶血时释放出来的某些因子和缺氧,血浆肌酸酐磷酸酶浓度升高.骨骼肌受到损害。此外,血液中尿素和氨浓度增加,ATP酶受到抑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铜中毒的猪常死于严重的溶血或尿毒症。

中毒原因

1 高铜饲料添加剂混合不均。

2 含铜饲料添加剂用量过大。主要是养殖户对添加剂过于崇拜和迷信,认为添加越多越好造成的。

3 2种或2种以上的饲料添加剂同时混合作用,使饲料中铜含量增加。

4 在饲喂浓缩饲料的同时.再额外添加铜元素添加剂.因为浓缩饲料中本身已经配合有猪生理需要的足量微量元素,若再添加,势必造成日粮中铜含量增加而达到中毒剂量。

5 基础日粮与添加剂的配合没有经过准确称量和计算.而是凭空估计.造成添加过量。

临床症状及表现

一般是食欲旺盛的猪首先发病,急性者于食后数小时至1-2 d内发病,慢性者长达数周至数月,往往突然爆发,取短急经过,体温不升高。

1 急性中毒主症为重剧胃肠炎。拒食,流涎,呕吐,猪只表现渴感。腹痛、腹泻、粪便呈青绿色或蓝色,恶臭,混有粘液,肌肉松弛,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心率加快,甚至知觉丧失,痉挛。有的很快出现休克症状,多于24~48 h内死亡。剖解多数表现为肠胃变化。胃底粘膜严重出血、溃疡、糜烂、甚至死亡;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粘膜脱落坏死,十二指肠前段多覆盖一层黑绿色薄膜,大肠充满栗状粪便,回肠、盲肠基部有蜂窝状溃疡。

2 慢性中毒者表现精神沉郁,食量减少或拒食,体重减轻,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眼睑浮肿,甚至眼无法睁开,可视粘膜苍白黄染,贪饮,多有黄疸,皮肤瘙痒且皮肤角化不全,无溶血现象。剖解多表现为黄疽,肝肿胀、出血,肝脂肪变性;肾肿大、充血、皮质有斑点;心肌呈纤维性病变;脾脏肿大,肺部水肿;血液稀薄,肌肉色变淡。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主要症状如贫血、毛松乱、腹泻、免疫力降低、运动障碍、骨骼异常、关节变形、骨质脆弱,尤其以猪四肢发育不良,关节不易固定,呈犬坐姿势以及土壤、饲料、添加剂的铜及铜的拮抗剂的测定可诊断日。另外,发生铜中毒的病猪血清铜、肝铜可明显升高.可作为化验诊断的依据。据资料介绍猪血清铜正常为:150~270ug,/100 mL,肝铜为30 mg/kg干物质。

治疗

如诊断为铜中毒时,应立即更换饲料,并在饲料中添加补充亚硒酸钠一维生素E粉、维生素K粉、复合维生素B,铁剂、含有0.1%维生素C的10%的糖水,让猪自由饮用。

取依地酸钙钠1~2 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25%~0.5%溶液缓慢静注,每天2次,或用青霉胺内服,每头猪0.3 g,每天3~4次。

中毒严重点病猪用0.2%~0.3%亚铁氰化钾溶液洗胃内服.也可用氧化镁内服,每次10~20 后灌N5~8个鸡蛋清.连用2~3 d,效果理想。

病猪每天喂服盖平50片或雷尼替丁20片,连N5~7 d,同时在饲料中加入0.1%一0.2%的苏打粉,用以缓解和治疗胃肠溃疡。

另外.怀疑是铜中毒.则应避免使用硒和维生素C. 因为注射硒会加剧铜中毒的病情,而维生素C也会促进铜的吸收,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

预防

1 按说明书规定正确使用饲料添加剂或在畜牧兽医技术员的指导下使用。

2 在饲养过程中最好是单独使用一种品牌的饲料添加剂。

3 在配合饲料时应按标准要求准确称量饲料和添加剂的量,并搅拌混合均匀。

4 使用浓缩饲料配料喂猪时,不应该再添加其他饲料添加剂。

5 一般仔猪饲料中应保持含铜浓度125~200 mg/kg:为了预防猪铜中毒.在饲料中可适当添加铁和锌元索,使猪体内铜、铁、锌3种元素保持平衡.可预防猪铜中毒。锌和铁分别按130 mg/kg~ JI,也可添加适量的硒。在含铜饲料同时添加腐植酸、茶多酚等功能饲料添加剂,即可防止猪铜中毒,又能促进猪生长,提高猪抗病力、免疫力。

猪铜中毒病是发生在各国的一种普遍疾病,往往因致病因素不同而表现出流行方式的差异。对于自然高铜地区.往往由于地理化学因素的影响.致使土壤、水源富铜而出现地带区域流行。如因铜矿或化工厂污染环境、牧草植被及日粮时,则造成局部流行。随着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的铜中毒有上升的趋势。原因主要有2个方面:(1)生产厂家的误导。一些厂家生产的饲料中将铜作为秘密武器,铜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几倍,甚至十几倍但未在包装上加以说明,结果引起中毒:(2)养猪户的盲目添加。一些养猪户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听别人讲铜能促进猪的生长.就在饲料中任意添加。结果引起中毒。这些都应引起养猪户和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