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保育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技术【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保育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技术

在猪场的生产中,仔猪的保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保育阶段是仔猪一生中独立生活的开始,是集适应、转换、发育为一体的时期。仔猪在保育阶段的快速、健康成长,为猪场疫病控制,经济效益的改善,育肥期实现良好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保育猪的饲养与管理方法技术。

1、做好准备工作

在断奶仔猪转入保育舍前要做好转群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保育舍,进行彻底的清洗与消毒,在清洗后要使其充分的干燥,然后再使用2%-3%的烧碱至少消毒2次,消毒后空栏至少5天后再进猪。保育猪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这样可以有效的对仔猪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避免了不同阶段的猪发生病原交叉感染,从而减少疾病的传播。同时还便于猪群的饲养管理。

为了保证保证猪饲养的顺利进行,在进猪前还要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准备与检查工作,包括栏位、料槽、饮水装置等是否能够正常使用,还要检查电线、水路是否正常。门窗、墙壁有无破损的地方,及时将漏洞的地方补上。调控好保育舍的温度和相对湿度,通常保育舍的温度要控制在23-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之间。

2、分群和调教

仔猪在断奶后并不立即转入保育舍,需要在原圈舍内饲养一段时间,以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一般将母猪先转走,让仔猪继续在原圈休息1周左右,再进行分群,分群时要将相同品种、体重、大小、体质的仔猪分为一群,并尽量保证原窝同圈,这样可以减少仔猪因混群产生的紧张不安,可有效的缓解应激反应,还可以避免因个体差异太大而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仔猪在合理的分群后要进行调教,目的是让其在固定的地点排泄、休息以及采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环境的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还便于管理。因此养殖人员在仔猪转栏开始就要对其进行精心的调教,使仔猪形成三点定位的生活规律。通过合理的分群和调教,可以使仔猪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这对于加快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健康度都十分重要。

3、合理饲喂

保育猪的饲养以自由采食为主,要在不同的日龄饲喂不同的饲料。仔猪断奶后刚进入保育舍时不可改变日粮和饲喂习惯,要让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在饲喂上要实行“过渡”的原则,饲料营养的过渡,因仔猪从哺乳阶段到保育阶段,生长时期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为了使仔猪健康生长,避免因换料而出现应激,以免引起胃肠不适等,可以在最初先用代乳料,然后再逐渐的过渡到保育料,在饲喂方式上在最初的每1-2周,可以限量饲喂,以免仔猪过食而引起消化不良,第三周后即可让其自由采食。饲喂保育猪的饲料要求品质好、新鲜、无霉变且易于消化。在饲喂时要注意待料槽中的饲料吃完后再加料,并定期的进行清洗和消毒。在喂料的同时要保证保育猪合理的饮水,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仔猪的采食量减少,生长发育受阻,还会影响到健康,因此有条件的猪场可安装自动给水系统,让其自由饮水,注意保持饮水的清洁卫生。

4、加强管理

加强保育猪日常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保持圈舍内环境卫生。每天都要打扫圈舍的卫生,及时的清理舍内的粪污,定期对环境、栏舍、工具、设备等进行消毒。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但在要注意在通风时要注意避免贼风进入,以免仔猪感冒。

做好猪群的日常观察工作,每天都要观察仔猪的情况,包括饮食、饮水、体温、排泄等。做好日常管理的记录工作,包括免疫记录、消毒记录、称重记录、死猪数量以及饲料的消耗情况等,以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加强保健和免疫

保育猪的体质还较弱.各项机能的发育还不十分完善,易感染疾病,因此要做好保育猪疾病的预防工作,加强保健与免疫。首先要预防保育猪发生腹泻,引起保育猪腹泻的原因较多,受凉、环境潮湿、免疫接种、改变饲料等都会引起仔猪腹泻的发生,因此对于保育猪尤其要加强饲养管理,调控好圈舍的温度,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圈舍温暖干燥。

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相关的疫苗。在免疫接种时要注意严格的按照规程操作,以加强免疫效果。在选择疫苗时要购于自规的厂家,按照说明使用正确的剂量,并对疫苗进行妥善的保存。定期对猪群进行抗体的监测,对于抗体不合格的猪要及时的补免。另外,还要定期对猪群进行预防性的驱虫,对于驱虫后的粪便要及时的清理,并进行堆积发酵。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在消毒时要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消毒药,并要交替用药。为了增强猪群的体质,可以在保育猪的日粮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物。

1、保育仔猪的特殊性

1.1 母源抗体消失,抗病能力下降

仔猪断奶后,由母乳中传递的母源抗体停止供应,母源抗体在体内慢慢消失,新的免疫系统尚未建立,是猪一生中最脆弱的生理阶段,最易为各种病原侵袭而致病。 1.2 应激因素多

应激就是不舒服,单纯或小的应激不会对猪造成大的影响,但应激的集中出现或强烈的应激会降低猪的抗病能力,使本来不完善的免疫系统加重负担。断奶期间的应激因素有多种:如离开母猪、转入新环境,由母乳变为固体饲料,温度变化,抓猪、运输、疫苗注射、合群时欧打等。 1.3 仔猪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

仔猪断奶时,其消化系统还很不完善,如消化酶的分泌很少,激活胃蛋白酶活性的胃酸分泌也很少,小肠和大肠消化功能很弱等。如果在由母乳向固体饲料过渡时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出现饲料无法消化,甚至损害消化道功能,出现严重的腹泻和掉膘。

1.4 适应能力差

仔猪在产房时,是在人为提供的优越环境中渡过的,比如有保温箱,温度比较容易控制,产仔舍空间相对较大,空气质量较好等。也就相当于在温室长大的猪,缺乏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一旦出现环境突变,会出现不适应,甚至出现发病情况。

1.5 生长幅度大

从断奶时的7kg,生长到75日龄时的30kg,也就是在短短的47天时间增加23kg,使体重增加4.3倍,对猪本身及各种外部条件要求是相当高的.

1.6 饲料变化频繁,营养落差大

在保育期间,仔猪饲料从易消化的动物饲料为主变为植物饲料为主,蛋白质从20%降到18%,赖氨酸从1.5%降到0.9%,其他变化因素很多,这对仔猪来说是巨大的应激,每一次换料处理不好都会带来严重伤害。

1.7 高密度饲养,易出现环境问题与疾病传染快

现在保育多采用网床高密度饲养,便于管理操作,但也出现相应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空气质量难以保证和发病后传播快,给疾病防治带来了难度。

1.8 自由采食不易发现病猪

保育期间多采用自由采食形式,猪是否吃料不能在喂料期间发现,减少了发现病猪的一个主要途径,发现病猪时多为时已晚。

2、保育猪常见问题

2.1 断奶后减重

这是断奶转群等各种应激的集中体现,特别是直接断奶转入保育舍的仔猪更明显,少者减重三五天,多者十天半月,给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减重增加1天,就相当于出栏增加3天,每增加一天的饲养就要多消耗2kg以上饲料的维持需要,相当于增加成本4元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断奶后减重的主要原因是饲料质量与仔猪消化机能不适应,同时环境条件及其他应激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防止断奶后减重也要从改善饲料质量和改善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入手。

2.2 疾病多发

保育期间易发病种类很多,猪瘟、腹泻、水肿、呼吸道综合症等,每一种病都会给保育期仔猪造成致命的伤害,有效控制疾病发生是保育的关键。

2.3 生长缓慢

仔猪的生长幅度是很大的,但需要多方面的保证,如饲料、环境等,如果不计算成本,单纯地降低饲料价格,不能满足仔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就会出现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最终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死亡率增高。

3、养好断奶仔猪的关键措施

3-4周龄仔猪在断奶后的保育期内,需要较好的环境条件和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否则就会出现大量下痢,体重下降,使仔猪的死亡率增加,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导致商品猪的均匀度差,生长进度减慢,已成为了当前规模养猪生产中的普遍问题,养好保育猪的关键是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彻底冲洗消毒,以减少疾病的交叉传染,保证断奶仔猪的健康生长。

3.1 保育舍进猪前的准备

①在保育猪进入前,首先要把保育舍冲洗干净。在冲洗时,将房间的所有栏板、饲料槽拆开,用高压冲洗机将整个房间的窗户、天花板、地面、墙壁、水管、加药器进行彻底的冲洗。同时将下水道中的污水排放掉,并冲洗干净。注意:凡是猪只接触得到的地方,不能有粪、饲料遗留的痕迹。

②修理栏位、饲料槽、保温箱,检查每个饮水器是否通水,检查加药器是否正常工作,检查所有的电器、电线是否损坏,检查窗户是否可以正常关闭。然后,使用合适的消毒药进行房间消毒后,空置12小时。

③再将栏板、料槽组装好,并投放灭鼠药、灭蝇药。将房间的温度升至28℃以上(夏天升至27℃),准备进猪。

刚断奶的仔猪为了增加体感温度,即使在夏季也会大家挤在一起休息,睡觉。这是因为断奶使仔猪的体感温度一下子降低了许多。体感温度降低,既有物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因素。

3.2 仔猪的进入

断奶转群时最好是按原窝转群,这样有利仔猪情绪稳定,减轻混群产生紧张不安的刺激,减少了因恃强凌弱、相互争斗而造成的伤害,可有效防止断奶多系统综合征的发生,有利仔猪生长发育。

在断奶仔猪编群上,群内仔猪的日龄差异尽量不要太大(最好是控制在7日以内,当然,如果能以窝为单位进行分群则更好)。另外,猪栏与猪栏之间最好使用隔板或隔墙,可避免相邻猪栏猪只的相互接触。在卫生管理上,对刚断奶的仔猪要特别小心,做到多观察,勤检查,人员进出要换鞋,仔猪转移结束后通道要及时消毒等。

①断奶猪进入保育舍后,如有足够的栏位数量,尽可能原窝饲养,不要合群,若栏位不够确需合群者,最好以同一单元产房内的相邻两窝猪合群为好。要掌握好合群猪只的日龄相差不能超过7天。

②弱小的仔猪安置在房间中部比较温暖的猪栏饲养。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房间的最里边保留1-2个空栏作为机动栏,以便以后安置病弱小猪。

③全漏缝地板地猪栏可垫上麻袋或橡胶垫,放上少量的乳猪料。这样比较容易诱导断奶仔猪开始采食。同时在料槽中也要加入少量乳猪料,注意一定要少量多次,以保持饲料的新鲜。

④对较小的仔猪,可在栏里另放置一个小的料槽,用于喂奶粉或在水中加多维和电解质。同时再安置保温灯,以保证有足够的温度。

⑤仔猪饮水,水是猪每日食物中最重要的营养,断奶后3天,每头仔猪可饮1千克,4日后饮水量会直线升。饮水不足,会使猪的采食量下降,直接使猪的生长速度可降低20%。高温季节,保证猪的充分饮水,更为重要。天气太热时,仔猪将会因抢饮水器而打架,有些仔猪还会占着饮水器取凉,使别的小猪不便喝水。还有的猪喜欢吃几口饲料就去喝一些水,往来频繁,如果不能随时喝到水,则吃料也就受影响。所以一栏10头以上的猪应安装两个饮水器(按50厘米距离分开装)以利仔猪随时都可饮水。饮水的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5℃以下,夏季高温时要经常检查。

⑥对进入每栏的断奶仔猪进行称重记录。或至少称重一栏仔猪,并在每次换料时进行再次称重,以监控生长速度和耗料情况。同时在舍内要准备好饲料消耗卡,记录每天的饲料消耗;疫苗注射记录卡,记录每次疫苗种类和日期;药品消耗卡,记录猪只使用药品情况;猪只死亡信息卡,记录猪只死亡的原因及日期。

3.3 做好饲料过渡工作,减少营养落差过大造成的危害

断奶后就能进行自由采食,这是断奶是否成功的标志。仔猪断奶后一周内应保持饲料不变,并适量添加预防呼吸道疾病的抗菌药物,以减轻应激反应和目前严重的呼吸道疾病,要选择优质的高档饲料(建议10-20千克的仔猪的营养标准为:消化能13.598兆焦/千克,蛋白质18%,赖氨酸(Lys)0.95%,蛋胱氨酸0.48%;如果饲料为13.02兆焦/千克的消化能水平,则粗蛋白质可相应降低为17.17%,赖氨酸为0.91%,蛋胱氨酸为0.46%),逐渐过渡到仔猪料,防止因营养落差过大而出现的相关的病症,如腹泻、水肿、生长停滞等,因此,做好饲料过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3.4 分散应激

断奶后到保育舍,除饲料变化外,同时会出现许多的应激因素,如脱离母猪、转群应激、抓猪应激、注射疫苗应激、换饲养员应激、调群并窝的应激、环境变化的应激、温度的应激等。每一种应激都会降低猪只的抵抗力,如果将过多的应激集中在一起会严重影响仔猪生长甚至发病,但如果将多种应激在不同时期出现,单种或少数的应激对仔猪的伤害会减轻。 现在多采用断奶后5-7天转仔猪的饲养方案,在生产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①去母留仔 断奶时将母猪赶走,仔猪仍留原圈,同时保持舍内的温度不变或略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断奶应激。

②弱仔猪继续哺乳 一些弱小仔猪断奶后很难适应各种应激,让它们再吃几天母乳,对顺利成活是有好处的。

③增加仔猪抵抗力 可考虑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

④仔猪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但应经常将仔猪赶至补料槽边,引导仔猪吃料。

⑤不要忽视晚上的工作,因为仔猪在晚上也要吃奶。

⑥每天必须检查仔猪能否喝上水。喝水比吃料更重要。

3.5 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3.5.1 温度控制 温度不适是保育猪问题的第二大因素,仔猪从条件优越的产仔舍到保育舍,无保温箱,无垫板,周围都是陌生的同伙,温度的作用就显得更大了。温度方面,应把握好以下几条:①保育舍温度要比产房高2度左右。②新进保育舍的仔猪最好铺设垫板或麻袋。③靠近门口的保育床最好有挡板设施,哪怕是一个饲料袋。④温度计感温点的位置要保持与仔猪背部平行,以显示其真实温度。⑤温差的危害比温度本身更大,频繁的温度变化会将仔猪大部分精力用来应付对温度的适应,尤其是冬天。一天内的温差不应超过5度。⑥猪在休息时和运动时需要的温度不同,休息时需要的温度比运动时要高2度。⑦仔猪是否舒适,以仔猪的卧姿为准。

3.5.2 湿度 一般认为湿度对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舍内粉尘的多少及影响猪对温度的感受,但实际上远不止这些。过干的空气不断刺激呼吸道,呼吸道黏液分泌加强,鼻涕、痰液增多,为排出异物,引起呼吸系统负担加重,导致病原乘机而入。特别是秋冬气候较干燥的季节更要注意。潮湿的空气则是腹泻病的病因之一,低温高湿引发的腹泻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3.5.3 空气质量 如果把所有的营养排一下重要性顺序,氧气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如果断绝氧气供应,没有一头猪能活到1小时以上。但水、饲料却要时间长得多。这个道理都明白,但因氧气不足带来的慢性伤害并不每个人都能想到。正常的氧气浓度是21%,如果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21%,也会出现和其他营养缺乏一样的危害,现在许多保育舍正是存在这样的问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