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皖北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皖北猪

皖北猪(Wanbeipig)因主产于安徽省北部而得名。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在安徽省北部阜阳市的颍州区(原阜阳县)和颍上县,亳州市的涡阳县(2002年前隶属阜阳市),故皖北猪又称为阜阳黑猪或阜阳虎头猪。主要分布在毫州、阜阳、宿州等市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中心产区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km、宽约90km。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温润气候区,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季风明显,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因气候的过渡性,造成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年际降水量变化大。年平均气温14.7℃,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822mm。年平均日照时数2320h。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甘薯等。丰富的农副产品为皖北猪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3—6世纪魏晋南北朝时期和12世纪南宋时期,淮北平原经济遭受两次战争破坏,并受到水灾影响,淮猪逐步南迁到安徽淮河两岸,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及皖北平原的生活习惯,促使了该品种的形成,经长期培育,淮河以北形成皖北猪,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皖北猪仅存成年公猪8头[www.novmv.com]、后备公猪10头、母猪140头左右的小群体,主要分布在涡阳县和颍州区的偏远地区。

2009年9月安徽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中心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专家在皖北猪主产区涡阳县义门镇等地发现了4头皖北猪成年公猪和20多头母猪。

历史上,皖北猪曾是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广大农村饲养的主要地方猪种。20世纪50年代仅阜阳市存栏皖北猪母猪约9万头、公猪300多头。但由于受20世纪70年代后引进品种猪杂交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数量急剧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 皖北猪的头形差别很大,有的嘴简直而尖,有的宽而短;额部皱纹差异明显,有的呈双曲状,有的除纵行皱纹外,还有少数横纹,1958年南京农学院陈效华和苏北农学院张照等对皖北猪进行调查时,群众曾有“阜阳虎头猪,头上三道箍,吃食啪啪响,睡倒就打呼”的描述。全身被毛黑色,约有3%左右为花猪。

皖北猪分为大、中、小三型,大型猪俗称大框子猪或虎头猪,一年以后才能经济成熟;中型猪俗称二细皮猪或糙猪,个体中等大小,经济成熟较早;小型猪俗称为铜皮猪,经济成熟早。

2.体重和体尺 皖北猪体型较大,安徽省2009年测量的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据1958年南京农学院陈效华等对阜阳市的阜阳、涡阳县农村散养的皖北猪调查,1~8胎次母猪(489窝)繁殖性能按体型大、中、小分类,见表2。

2.育肥性能 王连仲等(1988)在涡阳县种猪场对皖北猪进行了育肥性能测定,在生长阶段日增重2679,料重比3.7;育肥期日增重6769,料重比3.46;全期日增重536g,料重比3.51。

据安徽省(2009)对6头皖北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3。

1958年调查时发现,在当时的农村饲养条件下,皖北猪仔猪60日龄断奶,10~12月龄平均体重80~90kg,屠宰率65%~68%,瘦肉率42%左右。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2008年涡阳县畜牧兽医局、义门镇政府建立皖北猪核心群繁育基地,存栏皖北猪成年公猪3头、后备公猪5头、母猪50多头。皖北猪作为淮猪的一个类群,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五、品种评价

皖北猪是安徽省皖北地方猪种资源,已濒临灭绝。应开展皖北猪抢救性保护,建立核心群,制定选育方案,进行强化选育,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物种资源。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