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引起猪腹泻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引起猪腹泻症状的病毒性传染病的诊断

栗宝臣 (河北省卢龙县木井乡畜牧兽医站大李佃子分站 066402)

1 猪瘟

猪瘟又称烂肠瘟,美国称作猪霍乱,英国称作猪热病。猪瘟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疾病,其病原为猪瘟病毒。自然条件下仅猪发病,不分猪的品种、年龄和性别,初期时呈急性暴发,突然发病,倒地痉挛,皮肤发炎,黏膜发绀,很快死亡。急性型猪瘟较典型,体温升高到40.5~41.0℃,白细胞减少,可视黏膜苍白、出血,鼠蹊淋巴结肿大,起初便秘,后期腹泻或腹泻和便秘交替发生。猪皮肤尤其是耳尖、腹下出现紫斑,包皮积尿,随之死亡。死后剖检可见淋巴结有淤血斑、出血,呈大理石样,肾脏色泽淡,且有点状出血,口腔黏膜有针点样出血,盲肠尤其是回盲瓣处坏死、溃烂,呈纽扣状溃疡。

慢性猪瘟除症状较为温和外,主要表现生长停滞,腹泻、流泪,后躯麻痹,运动困难。有的皮肤上有紫斑、丘疹和坏死,白猪紫斑更明显。妊娠母猪可出现死胎、早产。近年来还出现温和型猪瘟,体温升高达40~41℃,耳部和四肢末端皮肤坏死,后肢麻痹,白细胞减少,病程延至半个月以上,逐渐康复。

2 流行性腹泻

本病只发生于猪,各种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很高,以哺乳猪受害最为严重,母猪发病率变动很大,约为15%~90%。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肠绒毛上皮细胞和肠系膜淋巴结,随粪便排出后,污染环境、饲料、饮水、交通工具及用具等传染,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如果猪场陆续有仔猪出生或断奶,病毒会不断感染失去母源抗体的断奶仔猪,而使本病呈地方流行性,在这种繁殖场内,猪流行性腹泻可造成5~8周龄仔猪在断奶期出现顽固性腹泻。

本病病原为类冠状病毒,临床上与猪传染性肠炎症状十分相似,以突然出现水样腹泻为特点,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生。病猪因呈水样腹泻而迅速脱水。新生仔猪因失水而虚脱死亡,病情较缓或适时补液的猪经4~6天水泻后大多可治愈,但生长缓慢。从临床特点看,该病病情比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急,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症状缓和。

本病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绒毛显著萎缩,绒毛长度与肠腺隐窝深度的比值有正常的7∶1降到3∶1,上皮细胞脱落最早发生于腹泻后2小时。流行性腹泻发生于寒冷季节,各种年龄都可感染,年龄越小,发病率和病死率越高,并出现呕吐,水样腹泻和严重脱水,进一步确诊需依靠实验室诊断。

3 传染性胃肠炎

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本病以引起2周龄以下仔猪呕吐、严重腹泻、脱水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其他年龄的猪也易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很少死亡,多发生于寒冷季节,以每年12月至第二年4月为发病高峰,3~4天内即暴发流行,迅速传播。

本病病原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典型的轮状病毒特点,是猪高度接触传染性消化道疾病,病猪临床上以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传播迅速,数天内传至全群。病猪粪便呈水样,黄绿色或白色,常夹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内含有大量电解质和脂肪。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越快。本病只能使猪感染发病,仔猪、肥猪、母猪仅个别出现呕吐,粪呈喷泻状,灰色或褐色,体温一般轻度升高。母猪泌乳停止,食欲不振和腹泻,多数母猪因反复感染而获得一定免疫力,并有自然耐受的。

本病全年都可以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后大多于2~7天内死亡。死后剖检可见猪胃内充满凝乳块,小肠黏膜绒毛萎缩。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肠。整个小肠肠管扩张,内容物充满,呈黄色泡沫状,肠菲薄、透明,肠壁出血,肠黏膜出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并有粘液覆盖,胃内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靠近幽门区可见坏死区,年龄较大的猪可见溃疡灶,尸体脱水、消瘦。

根据发病的季节、年龄及临床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实验室检查。本病应与猪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大肠杆菌病、猪痢疾、仔猪副伤寒、仔猪低血糖等相区别。

4 蓝耳病

蓝耳病又称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病原为病毒,主要使妊娠母猪和仔猪发病,以呼吸困难,流产、死胎为特征。猪因呼吸困难,双耳、腹部、尾部及外阴皮肤呈现青紫色或蓝紫色斑块而得名。仔猪患病后,体温升高达40℃以上,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食欲减退或废绝,腹泻,离群独处或挤成一堆,后退,肌肉震颤,共济失调,渐进消瘦,眼睑水肿,口鼻奇痒,常用鼻盘、口端摩擦地面、墙壁,鼻内分泌物呈糊状,死亡率高达83%。死后剖检,除肠系膜淋巴结、皮下脂肪水肿,组织学变化明显,呈间质性肺炎,脑部小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围绕成血管套,鼻甲骨上皮鳞状变性。

5 轮状病毒病

轮状病毒因其形状如车轮而得名,不仅引起仔猪腹泻,(www.novmv.com)而且引起犊牛、羔羊、驹、幼兔及新生婴儿的急性胃肠炎,可以交互感染,多发生在晚冬和早春寒冷季节。病猪临床上表现食欲不振,懒动,严重腹泻,迅速脱水,体重下降达30%。8周龄以内仔猪易发病,日龄越小,发病越重。腹泻可以从粘稠到水样,颜色从黄到白到黑色,半固体状或发酵状,或水样上浮絮状物一般。吃奶为主者,粪便为黄色,吃食为主者,粪便为稀黑。断奶后仔猪腹泻现象稍缓和,脱水较轻,大多耐过不死。

6 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猪繁殖障碍病,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病。该病毒侵害胚胎,引起死胎、木乃伊胎等及关节肿胀,仅新生仔猪感染病毒后出现呕吐和下痢。各种年龄、性别的家畜和野猪均易感。传染源主要是来自感染细小病毒和带毒的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病毒能通过胎儿垂直传播,而带毒猪所产的活猪可能带毒、排毒时间很长,甚至终生。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可在公猪精液、精素、附睾、性腺中分离到病毒,种公猪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

7 脑-心肌炎

本病是以脑炎、心肌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为核糖核酸病毒,对新生仔猪感染性、致病性很强,临床上表现为震颤、步态蹒跚、麻痹、发热、呕吐、下痢、呼吸急促、虚脱,常在吃食、追逐、兴奋时突然倒地死亡。本病主要引起仔猪发病,此外还可能引起母猪产木乃伊胎和死产。死后剖检发现心肌柔软、心室肌有许多散在白色病灶、线状或圆形,偶见白垩样斑。

8 口蹄疫

本病是偶蹄动物发生的急性、发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病猪主要特征是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传播迅速。初生仔猪一旦感染,不仅因口中水疱影响吮乳,而且很易发生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表现为下痢,粪中夹血现象。剖检可见小肠出血性炎症,死亡仔猪胃黏膜溃疡,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淡黄色斑点和条纹。

9 伪狂犬病

猪伪狂犬病与其他动物的不一样,没有奇痒现象,以脑膜脑炎和败血症为主。仔猪感染后,眼眶发红,闭目昏睡,体温升高达41.0~41.5℃,口角有大量泡沫或流出唾液,有的病猪呕吐或腹泻,粪为黄色水样,两耳竖起,遇到声音刺激发生兴奋和鸣叫,后期音哑。有的病猪行走时后肢抬起,呈鹅步式,行走蹒跚,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出现神经症状的仔猪几乎全部死亡。年龄较大的猪感染后,多表现咳嗽和呼吸困难。有的呈犬坐姿势,有时呕吐或腹泻,数天内可完全恢复,严重者则留下四肢僵硬、惊厥等后遗症。

10 圆环病毒病

本病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新传染病,8~13周龄的猪易感。在猪断奶后引起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表现消瘦,皮肤苍白,肌肉无力,呼吸困难,腹泻、贫血、黄疸。本病主要感染断奶后仔猪,尤其是断奶后2~3星期和5~8星期的仔猪发病最多。由于继发感染还可见关节炎、肺炎。剖检可见猪淋巴结剖面苍白,肾盂周围水肿,胃、食管黏膜溃疡,肺部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部分病猪盲肠壁水肿、增厚。

最常见的是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圆环病毒病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病猪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在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见到所有的症状。

胃溃疡、嗜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较为少见。绝大多数Ⅱ型圆环病毒是亚临床感染。一般临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者完全是由继发感染所引起的。在通风不良,过分拥挤,空气污浊,混养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时,病情明显加重,一般病死率为10%~30%。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