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特征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6-27|点击次数:

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特征与防治

猪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亲衣原体的某些菌株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国均有该疾病发生。临床可分为:流产型、关节炎型、支气管肺炎型和肠炎型,表现为妊娠母猪流产、死产和产弱仔,新生仔猪肺炎、肠炎、胸膜炎、心包炎、关节炎,种公猪睾丸炎等。治疗以隔离病猪,深埋感染猪以及抗生素对症治疗。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衣原体病的流行病学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特征与防治。

1、流行病学

猪衣原体是一种类似于立克次氏体的微生物,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只能够寄生在专性细胞内,呈现特殊的繁殖周期。任何年龄、品种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尤其是新生仔猪和妊娠母猪非常容易感染,而其他动物也能够感染。猪群若发生该病,就难以彻底净化。一般来说,猪场内的禽鸟和野鼠都是该病的自然传播者,尤其是禽类排出的粪便中基本都含有猪衣原体。对于呈现地方性流行的发病猪场,会导致健康敏感猪感染,或者没有发病猪场感染后,都会暴发该病,治愈后的病猪也能够长时间带菌。该病通常在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比较严重,大型猪场通常呈慢性经过,并呈现持续地潜伏性传染,这也是该病的主要流行特征。

2、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肠炎、结膜炎、肺炎、脑炎、多发性关节炎、流产以及睾丸炎。该病通常具有3~11天的潜伏期。仔猪断乳前后感染该病,会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不停颤抖,呼吸急促,伴有干咳,并有浆液性分泌物从鼻孑L流出;结膜充血、发炎,角膜混浊,大量流泪,眼角存在分泌物;食欲减退,生长发育缓慢;腹泻,机体脱水,无力吮乳,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2.~4月龄猪感染该病,在临床上往往会呈现一种或者多种类型。肺炎型,病猪一般呈慢性肺炎经过,呼吸困难,精神萎靡,体温升高,伴有干咳,有清涕从鼻孔流出,之后逐渐出现神经症状,如过于兴奋,大声尖叫,突然倒地,四肢如同游泳状;肠炎型,病猪发生腹泻,明显脱水,全身呈现中毒症状,如果发生混合感染,就会导致死亡率升高;角膜结膜炎型,病猪角膜混浊,结膜潮红,羞明,不停流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多关节炎型,病猪关节发生肿胀,并伴有疼痛,导致跛行;多浆膜炎型,病猪的心包、腹膜、胸膜出现发炎,精神不振,停止采食,往往呈卧地,体温明显升高,体腔内发生渗出性炎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妊娠母猪感染该病,会发生流产、早产、不孕症、胎衣不下以及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或者弱仔。一般来说,初产母猪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40% -90%,一般在妊娠50-80天即妊娠中期能够发生流产,在妊娠100~104天即临产前几星期容易发生早产。患病母猪在流产前通常没有任何表现,体温基本正常,少数体温有所升高,达39.5 - 41.5℃,但其产出的后代仔猪有些或者全部发生死亡,活仔通常初生重小,体质虚弱,无力吮乳,大部分经过数小时至1~2天发生死亡,有时死亡率甚至能够达到70%左右。种公猪感染该病的主要症状是发生附睾炎、睾丸炎、尿道炎,且精液品质变差,导致受配母猪受胎率降低。

3、防治方法

应急处理。怀疑猪场发生该病时,要对猪群测量体温,对于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或者发热猪定为发病猪,及时将其隔离,与其他猪分开饲养;对于接触过发病猪的猪定为疑似病猪,也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看其是否出现发病,只要出现发病就要立即进行隔离;其他猪定为健康猪,要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保持卫生良好,供给充足营养,避免发生热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一般来说,整个猪场要采取带猪消毒。栏舍要先进行全面清洗,然后使用2%氢氧化钠采取浸泡消毒。场区、产房环境要加强消毒,避免接触衣原体。对于流产排出的胎儿以及分娩排泄物要集中采取无害化处理,确保产房卫生,防止新生仔猪感染该病。

药物治疗。一般来说,猪衣原体对螺旋霉素、红霉素以及四环素族抗生素比较敏感,而对卡那霉素、磺胺嘧啶、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等不敏感,因此用药物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筛选结果选择最敏感的药物,且为避免形成抗药性,要合理的交替用药。病猪可先肌肉注射适量的安乃近用于退烧,当体温降低至正常水平即可停止使用退烧药;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2 mL/kg长效土霉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对于发病仔猪,可选择使用10%土霉素治疗,体重小于5 kg的每头注射2 mL,体重超过5 kg的每头注射5 mL,间隔2天1次,连用3次;也可按体重肌肉注射10 mg/kg泰乐菌素,每天1次,连续使用7天。同时,在每吨饮水中添加1 kg黄芪多糖和电解多维,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应激力。如病猪停止采食,可在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如果发生腹泻,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口服补液盐。

免疫预防。猪群制定合理的衣原体免疫计划,尤其是对于发病猪场要立即采取紧急免疫接种,一般选择使用衣原体灭活苗。今后猪场也要定期接种免疫衣原体灭活苗,其中繁殖母猪群在每次配种前1个月或者配种后1个月进行1次免疫接种,种公猪每年进行2次免疫接种。

猪衣原体病的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则几天,长则可达数周乃至数月。依据临诊表现,可分为流产型、肺炎型、关节炎型和肠炎型等。

怀孕母猪感染后引起早产、死胎、流产、胎衣不下、不孕症及产下弱仔或木乃伊胎。初产母猪发病率高,一般可达40%~90%,早产多发生在临产前几周(妊娠100~104天)发生,妊娠中期(50~80天)的母猪也可发生流产。母猪流产前一般无任何表现,体温正常,也有的表现出体温升高(39.5~41.5℃)。产出仔猪部分或全部死亡,活仔多体弱、初生重小、拱奶无力,多数在出生后数小时至1~2日死亡,死亡率有时高达70%。公猪生殖系统感染,可出现睾丸炎、附睾炎、尿道炎等生殖道疾病,有时伴有慢性肺炎。

仔猪还会表现出肠炎、多发性关节炎、结膜炎,断奶前后常患支气管炎、胸膜炎和心包炎。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咳嗽、喘气、腹泻、跛生、关节肿大,有的可出现神经症状。

病理变化

鹦鹉热亲衣原体引起猪的疾病种类较多,除单一感染外,常与其他疾病发生并发感染,因而病理变化也较为复杂。

1.流产型 :母猪子宫内膜出血、水肿,并伴有1~1.5厘米的坏死灶,流产胎儿和死亡的新生仔猪的头、胸及肩胛等部位皮下结缔组织水肿,心脏和肺脏常有浆膜下点状出血,肺常有卡他性炎症。患病公猪睾丸颜色和硬度发生变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1.5~2倍,输精管有出血性炎症,尿道上皮脱落、坏死。

2.关节炎型 :关节肿大,关节周围充血和水肿,关节腔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液,用针刺时流出灰黄色浑浊液体,混杂有灰黄色絮片。

3.支气管肺炎型 :表现为肺水肿,表面有大量的小出血点和出血斑,肺门周围有分散的小黑红色斑,尖叶和心叶呈灰色,坚实僵硬,肺泡膨胀不全,并有大量渗出液,中性粒细胞淋漫性浸润。纵隔淋巴结水肿,细支气管有大量的出血点,有时可见坏死区。

4.肠炎型 :多见于流产胎儿和新生仔猪,胃肠道有急性局灶性卡他性炎症及回肠的出血性变化。肠黏膜发炎而潮红,小肠和结膜浆膜面有灰白色浆液性纤维素性覆盖物,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脾脏有出血点,轻度肿大。肝质脆,表面有灰白色斑点。

鉴别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特点和病理变化等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

1.细菌学诊断

可采取病死猪的肝脏、脾脏、肺脏、排泄物、关节液、流产胎儿等病料。取病变组织涂片,采用姬姆萨染色或荧光抗体染色,能见到肝、脾、肺上有稀疏的衣原体。膀胱和胎盘涂片有时可见到大量衣原体及包涵体。病料经无菌处理后可接种鸡胚或小鼠,剖检可观察到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2.血清学试验

血清学试验有补体结合反应、血凝抑制试验(HI)、团集补体吸收试验、毛细血管凝集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免疫荧光及免疫酶试验等。补体结合反应是国内最常用的经典方法。近年来,免疫酶联染色法、Dot-ELISA、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核酸杂交与核酸探针技术等也日益受到重视。

3.鉴别诊断

该病应与一些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性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感染、猪伪狂犬病、猪流感、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病以及其他病原和霉菌毒素所致的流产和繁殖障碍进行区别,还应注意与因饲养管理不良和营养缺乏引起的非传染性繁殖障碍进行鉴别。

发生关节炎时,应与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等感染进行区别。

防治措施

(一)治疗

1.猪群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分开饲养,清除流产死胎、胎盘及其他病料,进行深埋或火化。对猪舍和产房用石炭酸、福尔马林喷雾消毒消灭病原。

2.药物治疗:四环素为首选药物,也可用金霉素、土霉素、红霉素、螺旋霉素、氧氟沙星等。对新生仔猪,可肌肉注射1%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毫升,每日1次,连用5天。仔猪断奶或患病时,注射含5%葡萄糖的5%土霉素溶液,每千克体重1毫升,连用5天。

在饲料中添加15%金霉素,每吨饲料3公斤,有利于控制其他细菌性继发感染。此外,公母猪配种前1~2周及母猪产前2~3周按0.02%~0.04%的比例将四环素类抗生素混于饲料中,可提高受胎率,增加活仔数及降低新生仔猪的病死率。

(二)预防

1.引进种猪时要严格检疫和监测,阳性种猪场应限制及禁止输出种猪。

2.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3.避免健康猪与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易感染的哺乳动物接触。

4.用猪衣原体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初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2次,间隔1个月。经产母猪配种前免疫接种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