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生猪价格:为何涨?何时降?【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生猪价格:为何涨?何时降?

今年春节后,生猪价格不降反升,持续高位运行。对此,国家发改委11日分析指出,这是生猪养殖行业经历前几年周期性调整的结果,带有恢复性和补偿性。

生猪出场价上涨55.3%:

“猪周期”背后的多重因素

3月份,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9.02元/公斤,同比上涨55.3%。

据相关专家分析,这正是周期性猪肉价格变化的“猪周期”现象。“猪周期”一般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

“猪周期”背后实则是中国生猪生产产量不稳定、标准化规模饲养程度低、信息监测预警滞后等矛盾的集中体现。散户以当年市场价格为标准预期未来收益,生产计划赶不上变化,产量赶不上市场的变动。

“这与去年3月恰逢上轮‘猪周期’低谷、生猪价格较低有很大关系。”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上轮“猪周期”中,生猪价格下跌期较长,养猪业长期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导致去年3月生猪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后,部分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仍然不高,补栏进程较慢,加之部分地方实施生猪禁养或限养,生猪产能持续处于低位。这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

据农业部监测,截至今年2月,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连续37个月和30个月同比下降。加之去年夏季天气炎热导致9月份后能繁母猪配种分娩率出现连续4个月下降,去年冬天全国大部低温寒潮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也影响了近期生猪市场供应,使今年春节后价格不降反升。

猪价上涨、粮价下跌:

“一涨一跌”激发养殖户补栏热情

一面是生猪价格上涨,一面是玉米价格走低,“一涨一跌”带来猪粮比价持续攀升,这无疑将激发养殖户的补栏热情。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四季度至2015年上半年,全国平均玉米批发价格持续稳定在2.4元/公斤左右。去年7月至今,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目前已不足2元/公斤,累计跌幅约20%。

值得关注的是,从终端市场看,尽管猪肉价格上涨明显,但涨幅大大低于生猪价格涨幅。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监测显示,3月份36个大中城市超市集贸市场猪肉(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33.9元/公斤,同比上涨20.2%,比生猪价格同比涨幅低35.1个百分点;环比下跌1.1%,比生猪价格环比涨幅(3.6%)低4.7个百分点。

4月6日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9.9元/公斤,同比上涨55.4%,比春节前(2月3日)上涨8.7%;猪肉(精瘦肉)价格为34.7元/公斤,同比上涨23.2%,比春节前上涨4.3%,分别比生猪价格同期涨幅低32.2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3月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

价格高位趋稳但上涨空间有限

由于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然较低,国家发改委预计,今年中秋、国庆节前生猪价格将高位运行。但由于受夏季消费需求处于淡季、饲料等养殖成本下降、替代消费品价格下跌或保持平稳等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而近期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高也会改变现有供需格局。据农业部最新监测数据,3月份生猪存栏量环比增加0.9%,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止跌持平,预示着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下降过程基本结束,后期生猪供需格局可能发生改变。

国家发改委提示,按照生猪养殖周期和市场供求规律,预计9月份以后供求关系趋于宽松,明年春节后可能进入新一轮调整阶段。因此,养殖场户要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理性判断生猪价格未来走势,合理安排补栏,并顺时安排出栏。

针对当前生猪价格情况及未来价格走势,国家发展改革委及有关部门正在积极采取措施,督促各地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生猪产销衔接,加强疫病防控,强化价格和市场监管,因地制宜开展生猪价格保险,大力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规划养殖区,保障生猪养殖用地,促进养猪业稳定健康发展。同时,执行好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及时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