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治疗

崔玉富1 杜君2 李金才1

(1.吉林省通榆县新华镇畜牧站 137200,2.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 137200)

猪副伤寒病主要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猪,以1~4月龄居多。当气候突变,条件应激,管理不善或饲养环境较差时,常导致猪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

1 流行特点

本病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主要侵害的是2~4月龄的仔猪。本病是条件性传染病,饲料突然改变,营养物质缺乏,拥挤,寒冷潮湿,气温突变等因素都可使机体抵抗力降低,导致沙门氏菌大量繁殖,侵入机体而发病。本病在猪群中初次流行时,出现急性败血症型,而在老疫区多为慢性型。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猪和建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通过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用具,健康猪经消化道感染发病。本病常与猪瘟混合感染。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3~30天,可分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和慢性结肠炎型。急性败血症常在流行期初期出现。病猪精神萎靡,体温升高至41~42℃,猪不食、下痢,排出黄色恶臭粪便,耳、胸腹下皮肤有出血斑或呈蓝紫色,死亡率高。有的逐步出现症状,突然死亡。慢性结肠炎型最多见,病猪体温升高至40.5~41.5℃,食欲减退,下痢,粪便呈灰白或黄绿色水样,恶臭,混杂大量坏死组织碎片或粘液,有时带血。病猪消瘦、贫血、脱水,腹部皮肤出现痂状湿疹,或出现紫斑。有的病猪衰竭死亡,有的耐过后,发育不良,成为僵猪。

3 病理变化

剖检主要变化。全身淤血并见淤斑形成,实质器官淤血并见点状出血,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淤血和出血,小肠菲薄,内含大量气体和淡黄色内容物,肠壁有点状出血,或整个小肠出血而呈紫红色。结肠炎型,猪的便秘和下痢反复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暗绿色,呈糊状,有恶臭。病猪脱水,极度消瘦。病猪严重时病猪可排出大量血液,盲肠和结肠壁的淋巴结肿胀、坏死,并与渗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融合形成一层灰黄色或淡绿色麦麸样假膜,坏死组织脱落后可形成溃疡。

4 诊断

本病流行缓慢,主要侵害断奶后2~4月龄仔猪。(www.novmv.com)饲养条件突变后发生,大结肠和盲肠出现特有的坏死性肠炎病变。本病应与猪瘟、猪痢疾、猪弯曲菌病进行鉴别。猪瘟病死率高,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传播迅速,脾脏有出血性梗死。皮肤和各脏器的出血明显,回盲口附近有轮层状溃疡,各种药物治疗无效。患猪痢疾的病猪持续下痢,粪便常带血,粘液呈棕红色或黑色,大肠黏膜主要的病变是弥漫性出血和坏死。患猪弯曲菌病的病猪出现急性肠出血或下痢,剖检时回肠出血坏死,而大肠的病变很轻微。

5 治疗

氟苯尼考注射液,肌内注射猪每20千克体重注射1毫升,48小时后再用药1 次。土霉素,猪每天每千克体重30~5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直到体温下降,食欲恢复正常时,剂量减半,连续用药4~7天。多西霉素内服,猪每千克体重内服5毫克。每天1次,连服3~5天。磺胺甲基异恶首次按每千克体重0.1克,维持量0.07克,每12小时服1次。

疫苗免疫。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口服法,临用前按瓶签标明的头份数,用冷开水稀释成每头份5~10毫升,均匀地拌入少量精饲料或切碎的青饲料中,让猪自行采食,或者将每头份疫苗稀释为1~10毫升后逐头灌服。坚持自繁自养,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如需购进仔猪时,不同地方、不是同日龄的仔猪,不宜混合饲养,要分栏隔开饲养一段时间,进行彻底的消毒和实行严格的预防接种措施,以免发生传染病,确认健康后方可合群饲养。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减少各种应激。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进行全面严格的环境消毒,尤其是饮水器、料槽等器具。保持猪圈干燥,注重防寒保暖,提供干净营养丰富的饲料,并在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葡萄糖,以补充体液,防止仔猪脱水。加强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消除发病诱因,防止传染源的侵入。不可宰杀病猪食用,以免污染环境和引起。应用金霉索药物100克加入1 000千克饲料中,用法为混饲。本病发生后,将病猪隔离治疗,被污染的猪舍应彻底消毒。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