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种公猪非正常淘汰的原因分析【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种公猪非正常淘汰的原因分析

赵彤华

(黑龙江省尚志市尚志镇畜牧发展服务中心,黑龙江尚志150601)

1 调教不成功

种公猪的调教工作是种公猪饲养管理中的关键工作,也是一项较为艰苦细致的工作,对种公猪能否正常的利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选育技术的不断完善,种公猪的质量越来越好,瘦肉率越来越高,但是调教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如果调教不成功,种公猪将面临淘汰。导致种公猪调教不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对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不当,饲料的供应及所含有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公猪的营养需求,并且要注意对种公猪使用饲料添加剂时要慎重,一些含有激素类或重金属元素的饲料添加剂会对种公猪生殖系统的发育以及精子的生成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调教的时机选择不当,种公猪最佳的调教时间为8~9月龄,如果超过此月龄再调教,会增加调教的难度,而加大了调教失败的机率;一般瘦肉率特别高的种公猪性欲较差,因此调教工作进行起来相对较为困难,在调教时,对这一品种的种公猪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可急于求成。

2. 育成后体型外貌较差

猪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外貌、体型与内部、形态以及机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猪的外部特征可以透视出猪的内部机能,猪的外形不但可以反映其外表,还可以反映出猪的体质、各项机能、生产性能以及健康状况。因此,种公猪的外貌、体型与其繁殖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关系。在选择种公猪时,其外貌和体型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一般在育成后外貌、体型较差的种公猪要给予淘汰,不留为种用。引起种公猪育成后体型、外貌较差的主要原因有猪本身的遗传基因以及饲养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因此,要加强种公猪的选育工作,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获得外貌、体型良好,符合该品种应有特征的优秀种公猪。

3疾病原因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疾病因素导致种公猪淘汰的现象较为普遍。通常纯种猪要比杂交猪的抗病能力差,并且优秀种公猪的抗病力更差,而那些外貌、体型较差的公猪则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另外,种公猪易患腿部疾病,特别是大白公猪由于腿部较细,发生蹄病的机率非常高,发生此病后会对种公猪的性欲以及繁殖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严重影响了配种能力,而遭到淘汰。引起种公猪腿部疾病的主要原因是种公猪饲养时间较长,体重增大,加上公猪舍的地面一般为水泥地面,对蹄的磨损较为严重。减少种公猪发生腿部病患的主要措施有:每天保证种公猪在泥土地面的运动场运动,可以提高种公猪的体质,并且在泥土地面运动可以减少蹄部的磨损,对蹄部健康有利;将猪舍内、采精室内以及种公猪经常活动的地方的地面清理干净,防止有沙粒、铁钉、碎玻璃等,这些都会对猪蹄造成严重的损伤,如果发现猪蹄损伤要及时检查引起损伤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另外,由于种公猪舍地面潮湿,种公猪长期在这种潮湿的环境中生活,公猪的蹄底部会由于潮湿发炎,严重者还会发生蹄底脱落。因此要保持种公猪舍卫生干燥。要加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以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才能培育出健康的种公猪。要给种公猪提供安全营养的饲料,充足清洁的饮水,干净舒适的环境,同时要加强种猪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另外,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还要做好猪舍和猪体的消毒工作,以及免疫接种工作。

4 精液质量差

精液质量是评定种公猪好坏的最直接指标,如果种公猪精液的质量差,并且进行调控后仍没有好转,就应将其淘汰。生产上多种因素都会引起种公猪精液质量变差。饲料原因是引起种公猪精液品质差的主要原因。种公猪的饲料即要保证营养性也要保证安全性,所以在饲料选择上尤其的注意,不可使用一般商品猪用的饲料,而要用专门的种公猪饲料,并要注意保证饲料的质量;环境高温也会导致种公猪精液质量下降,特别是在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减少高温对公猪精液的不利影响。

5 其他原因

免疫接种工作对种公猪的精液品质有一定的影响,有些疫苗对种公猪精液的影响是暂时的,在免疫时可暂时停止采精,或者避免在采精高峰期免疫。而有些疫苗对于种公猪的精液的质量会造成较为明显的并且不可逆的影响,会导致种公猪的淘汰。因此,在对种公猪进行免疫接种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所接种的疫苗。

规模化猪场种公猪发生意外而遭淘汰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如在夏季对种公猪疏于管理,而使其长期在高热环境下而出现热死的现象;有的则是由于种公猪由于地表湿滑而发生意外滑到摔断腿而淘汰;还有因为发生争斗而受伤。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