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倌马刘洋——弃学从农的致富经【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倌马刘洋——弃学从农的致富经

马刘洋和他的团队

摸透野猪的性子可不是个容易事,马刘洋总在野猪身边转。

在重庆忠县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养殖场里,两只小野猪刚刚被运到车上,就在笼子里打了起来,小货车都被震得左摇右晃,村民们担心地看着,合作社理事长马刘洋经验老道地说:“没事儿,他们之前不在一个圈里,气味不同,闹一阵就好了。”

野猪凶猛暴躁,村民们看到都躲着走,但在马刘洋眼里,它们都是乖巧的宝贝,马刘洋养野猪已经近10年了。

下定决心:离开校园进猪棚

82年出生的马刘洋曾经是四川外语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一场重病改变了他原本循规蹈矩的人生。身体虽然康复,但却花了家里很大一笔钱,马刘洋决定瞒着父母放弃学业,尽早赚钱减轻家庭负担。

但做什么才能赚钱呢?一次聚餐上,马刘洋吃到了鲜美的野猪肉。“民以食为天,野猪肉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符合现代人崇尚健康绿色的饮食理念,肯定有市场。”

马刘洋反复琢磨后,转让了经营中的公司,毅然在离家200多公里的歌乐山上,租了一间废弃的牛棚当猪圈,缺钱、少人、没技术,为节省开支,所有活儿都是亲力亲为,马刘洋直接用手将水泥抹在墙上,导致双手被腐蚀掉了一层皮,疼了好几天。

猪圈终于完工了,马刘洋从北方引进了20头野猪崽,每天早上6点半就起床割猪草;冬天步行4小时连续背酒糟喂猪,生怕野猪吃不好,没想到野猪却一个个死去。

马刘洋焦急万分,他请教老兽医、询问种猪场、上网查阅资料,终于弄清了原因。原来,野猪食量不大,马刘洋饲养得太“精心’,小猪都被撑死了。

第一次失败,让马刘洋很伤心,也让他找到了养野猪的乐趣。“这也是学习的过程,我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但却进入了广阔天地更大的课堂。”

2008年,父亲马之荣从朋友口中得知儿子在养猪,找过来一看,儿子穿着背心和凉拖鞋又黑又瘦,床和猪圈一墙之隔,“本来是很生气,看到他的样子,又很心疼,我当时就流了眼泪。”马之荣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野猪在马刘洋的精心照料下第一年就赚钱了。取得了成绩,也逐渐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马刘洋决定回到家乡忠县全心投入到养猪事业中。

牵手乡亲:带动大家一起富

回到忠县的马刘洋,办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野猪养殖场,“野猪比家猪的食量小,只能长到七八十公斤,但肉质好、有口碑,80%提供给酒店等固定客户。”马刘洋说。

有了稳定的客户群,马刘洋琢磨着扩大规模。2009年,正好响应家乡“创办合作社,带领群众致富”的号召,马刘洋领头在忠县双桂镇成立了重庆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准备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但乡亲们从未养过野猪,怎样得到他们的认可呢?马刘洋决定:免费送猪仔、免费培训技术、免费打针喂药,再全部回收。“我们采取‘基地+农户的饲养方式’,把仔猪免费送给养殖户饲养,等长到50公斤以上后,再回收,这样做,一是降低养殖难度,二也保持了野猪的野性。”马刘洋说,“回收的野猪不会马上出栏,而是进行改善饲养,等到野猪各项指标达标后再出售。”

“野猪和家猪不一样,主要担心卖不掉,马刘洋全部回收,我们养起猪来就不发愁。”合作社社员刘世华说。除了养野猪,在合作社打工也能赚钱,杜秀琼长年帮基地割青草,一年下来也有8000多元的收入。因此,愿意加入合作社的人越来越多,目前合作社发展了社员138户,带动农民社员138户、养殖农户416户,2015年出栏生猪3500余头。

做深加工:迎难而上创销路

出栏量的提高,是合作社社员增收的基础,但也带来了销售的难题。养猪,马刘洋已经成为了行家里手,但是销售,又要重头做起。马刘洋说,“既然选择创业,就要做好随时面对困难的准备。”

他先是联系自己以前的客户,因为诚信待人,大家对他的野猪肉都很认可。“我去过他的饲养场。他的野猪1年才长到150斤,饲料猪4个月就长到200斤,因此他的猪肉肉质好,我们很认可。”重庆天天渔庄的老板马天杰说。

这还不够,马刘洋一直不断开拓销售渠道。“我也将野猪肉送入几家超市,但进场费太多,野猪肉定价被抬高,卖不出去。”马刘洋说。

网络销售引起了这个年轻人的注意,“像肉类这种持续性消费产品,最好是减少中间环节,才能让消费者得利。”马刘洋建起了网络平台,宣传、销售自己的野猪肉。为了做推广,他还注册了“猪太郎”商标。做电子商务,运输便利也很重要,马刘洋看到村里人人家门口都挂着腊肉,想到可以把野猪肉也做成熟食,延长产业链。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他先后拜访了忠县畜牧兽医局、忠县农业委员会及西南大学等各级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校,了解深加工流程及相关技术,为降低合作社风险,他决定通过代工模式深加工猪肉产品。

考察了15家食品公司、经过3个月的研发,合作社“猪太郎”系列休闲食品成功面世,并通过网站,销售到贵州、四川、云南、湖南、广东、福建、湖北等地。马刘洋预计2015年“猪太郎”系列产品销售额将达到600万元,社员户均增收超过未入社社员15%以上。

“这次销售上的跨越尝试,是合作社从养殖到加工的转型,为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马刘洋说。从学文化、学技术到学经营、学管理,马刘洋的成绩有目共睹,年纪轻轻的他已经被评为“重庆市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和“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而荣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的猪太郎农业股份合作社,则是他最耀眼的成绩单。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