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腹泻、腹胀为特征的三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方法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腹泻、腹胀为特征的三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方法措施

猪腹泻、腹胀性疾病是猪场常发的疾病,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发病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细茵性、病毒性或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发展,给养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腹泻、腹胀为特征的三种细菌性传染病的诊治方法措施。

1、猪克雷伯氏杆菌病

病原。克雷伯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能运动、不产生芽孢、有荚膜的杆状菌。气候突变、饲料改变或霉变,均可诱发该病。一般多发生于15~20日龄的仔猪,20~100日龄的仔猪也易感。该病虽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当气候突变,气温在20℃左右时发病数增加,而在20℃以下时发病数较少。

主症。病猪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两耳皮肤发红带紫,结膜发白.腹泻,肛门周围有粪污;咳嗽,流浆性黏性鼻液,呼吸加快,以腹式呼吸为主,严重时呈犬坐姿势;有的后肢麻痹,站立不稳。一般4~5天内死亡,临死前部分口、鼻有淡红色泡沫流出;不死的病猪生长缓慢,长期腹泻。

剖检。尸僵不全,肌肉苍白,腹下皮下组织呈黄色浆液性浸润,血液暗红不凝固,胸腔有粉红色渗出液,肺与胸膜有黏连,气管、支气管充满泡沫,呈粉红色;肺淋巴结充血、出血;肝肿大,呈暗红色,有坏死灶,胆囊黏膜肥厚,有点状出血;脾边缘有坏死灶,胆囊、肾、心内膜有出血点。

预防。母猪产房应清洁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当气候骤变时,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以免产生应激而发病。大力灭鼠,发现病猪应隔离治疗。

治疗。治疗时最好进行药敏试验。据资料报道,该病原体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磺胺嘧啶、土霉素、红霉素中等敏感,链霉素低度敏感,青霉素不敏感。①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0.1万~1.5万IU肌内注射;或用卡那霉素每千克体重3~15 mg,肌内注射,12小时1次,连用3~5天。②为增强病猪的抗病力,可用10%樟脑磺酸钠1—2 mL,25%维生素C 1~2 mL,肌内注射,每1~2次。

2、初生仔猪绿脓杆菌病

病原。该病的病原为绿脓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细直杆菌,无荚膜,无芽孢。本菌在普通琼脂平皿中可迅速产生蓝绿色素,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中。

主症。初生仔猪表现精神沉郁,昏迷,呼吸困难,倒地不起,体温可升到40℃以上,严重腹泻,腹部皮肤发绀,腹水增多。

剖检。可见肝有出血点,且有灰白色粟粒大小的坏死灶;心耳、脾、肾有出血点;肺部水肿且有出血点;肠系膜、体表淋巴结水肿;小肠、膀胱黏膜出血。

预防。该病的预防主要是做好产房、猪舍的清洁卫生,对产房、接生器械及栏舍环境行彻底消毒。

治疗。该病可用抗菌药物治疗,经药敏试验表明:氟呱酸高敏,羧苄青霉素、丁胺卡毒素中敏,在临床治疗中均可选用。

3、猪魏氏梭菌病

病原。该病病原为A型、C型、D型的魏氏梭菌,以A型为主。本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大型杆菌,能产生芽孢,芽孢大于菌体宽度,位于菌体中央,呈椭圆形,似梭状,故名梭菌,无鞭毛,不能运动,在动物体内及含血清的培养基中能形成荚膜,是本菌的特点之一。本菌为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通常存在于土壤、饲料、污水、粪便及人畜肠道中。其繁殖体对外均抵抗力不强,但当形成芽孢后,对热、干燥和消毒药的抵抗力增强。

主症。该病一般呈散发性发病。病猪常无先兆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倒地时表现呼吸困难,四肢强烈抽搐,角弓反张,从鼻、口腔流出少量泡沫样血样物。病猪死后腹部迅速膨胀,白色猪可见腹底部、耳根、鼻盘发绀。

剖检。可见肠管呈樱桃红色至暗红色、膨气,肠内充满血性多泡沫样的液状物,黏膜和黏膜下层呈广泛弥漫性出血、坏死性变化,以空肠、回肠及大肠前段病变为甚;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出血;胃内充满食物,黏膜脱落;肾皮质呈多量点状出血;肺充血,有的气管、支气管内充满白色或淡红色泡沫;其他脏器有散在出血点,有的腹腔内有淡红色渗出液。死猪膘情良好,尸僵完全,腹部膨胀,肛门外翻。

预防。做好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加强检疫。如曾有该病发生的猪场,可用家畜魏氏梭菌病、出血性败血症二联铝胶苗皮下或肌内注射,每次3mL,隔6周再注射1次;可免疫1年;或用魏氏梭菌病多价苗预防接种。对未病猪,在饲料中添加痢菌净每千克体重80~100 mg;或敌菌净每千克体重200 mg,连喂4~5天;也可用土霉素按0.5%比例添加,连喂4~5天。

治疗。对有明显症状的病猪,可静脉注射5%甲硝唑注射液(一次量每千克体重25 mg),间隔12小时1次,连用3次。

猪腹泻性疾病治疗方法大全

腹泻是猪发病后常见的症状,表现多样,原因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综合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只是针对腹泻进行施治,很可能会贻误病情,导致严重的后果。

1 引起腹泻的原因十分复杂,临床上必须辨证分析,找出真正的致病原因

腹泻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是全身性疾病或胃肠道疾病综合征候群的症状之一。只有透过这个症状,进行仔细的推断和分析,我们才能够看到引起腹泻的种种因素。

引起腹泻的因素非常复杂,临床常见的有微生物性因素、中毒性因素、寄生虫性因素、内科疾病性因素、营养性因素、应激性因素、神经性因素、功能性因素等多种。微生物性因素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其中冠状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腹泻最为多见;中毒性因素包括兽药中毒、农药中毒、食盐中毒、饲料中毒;寄生虫性因素多为线虫、蛔虫、球虫、弓形体在体内寄生引起;内科疾病性因素有胃肠炎、肝炎等;其他因素有蛋白质过高、过度惊吓、胃酸分泌不足、气温过低、饮用冷水以及转群不当引起应激等。

1.1 根据腹泻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腹泻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仅仅表现为粪便稀软,应怀疑是饲养管理措施不良引起的腹泻,如气温过高或过低、饲料配比不合理、过食等,都会引起比较轻微的腹泻,较轻微的胃肠炎引起的腹泻也不会很严重;如果腹泻程度较重,可能是中毒性腹泻或肝炎、过敏、急性胃肠炎等引起的腹泻;如果腹泻严重、持续时间很长,或者呈水样急剧腹泻,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都应该怀疑是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如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

1.2 根据粪便的颜色推断腹泻的性质

如果粪便呈现固有的颜色,应怀疑是消化不良;如果粪便颜色变红,应怀疑是严重的中毒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如食盐中毒、球虫病、仔猪魏氏梭菌病;如果粪便颜色变白、变黄,应怀疑是大肠杆菌引起的疾病,如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如果粪便变黑,很可能是胃和前段小肠的出血性炎症;如果粪便颜色变绿或黄绿,则是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引起的腹泻,如猪瘟、猪传染性胃肠炎等。

1.3 根据粪便混有物的性质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混有黏液,应怀疑是肠卡他;混有脓汁,应怀疑是化脓性肠炎;混有血液,是出血性肠炎;混有脱落的肠黏膜,是伪膜性肠炎;如果混有未消化的饲料或凝乳块,应怀疑是功能障碍、普通炎症或某些特定的传染病,如仔猪采食初乳不足、饲料不易消化、发生传染性胃肠炎。

1.4 根据粪便的气味推断腹泻的类型

如果粪便具有特殊的腐败气味或酸臭气味,常提示消化不良、肠炎等疾病;如果粪便气味恶臭,常提示某些严重的传染病,如猪瘟、猪痢疾、仔猪副伤寒;如果粪便有特殊的腥臭气味,也应该怀疑是某些传染性疾病引起的,如猪轮状病毒病。

1.5 根据腹泻的主要特征,通过调查畜禽饲喂情况和疾病的流行趋势,综合判断腹泻的原因

对腹泻进行定性分析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看是否具有流行性。如果确定是散发而没有流行性,那就肯定是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这时要仔细检查饲料情况和饲养管理制度,如饲料是否发霉、变质,饲料配比是否合理,放牧的家畜是否有接触农药和有毒植物的机会,是否因为饲养管理措施不良而引起胃肠炎、肝炎、胆囊炎,是否有牙齿损伤,是否有脊髓损伤。

如果腹泻具有流行性,那就要注意寻找腹泻的一些特殊性质,根据这些特殊性质和动物的其他疾病症状,准确判定病因。仔猪患传染性胃肠炎时,粪便中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气味腥臭,严重的病猪呈喷射状排出水样粪便;猪患轮状病毒病时,下痢,粪便呈暗黑或黄白色,较腥臭。

2 要辨证地看待腹泻,不能见泻就止、见泻就补,也不能单纯地进行对症治疗,要针对引起腹泻的原发病因实施对因治疗措施

腹泻本身其实是机体的一个保护性反应,初期、轻度的腹泻对机体有一定的好处,它能够及时排出消化道内的有害物质,如毒素、病原微生物等。但是,严重而持续的腹泻,不仅能引起消化机能障碍,使机体发生全身性营养不良,还会导致脱水、酸中毒、内分泌失调、血糖降低,引起严重危害。因此,止泻要适时,过早的止泻会使毒物无法及时排出,再加上消化道内容物发酵、腐败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积累,从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全身症状。

腹泻仅仅是一个外观表征,背后存在着很复杂的病因,临床上发现腹泻后,必须综合分析、辨证施治,充分考虑各种原发病因,针对原发病因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驱虫、消炎、抗菌、清除致病因素等。如在患有细菌性疾病时,如果不分析病原特点,只是单纯地针对腹泻这一症状进行治疗,采取止泻、健胃的措施,病原微生物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肯定没有理想的治疗效果。

3 治疗技术重在清肠制酵、补液强心

腹泻的主要危害是迅速引起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酶的活性,妨碍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引起缺氧、酸中毒,使机体的生命活动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腹泻绝对不可忽视。

除了针对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外(如纠正饲养管理制度,停喂有毒饲料,洗出胃内毒物,使用特效解毒药,驱除体内寄生虫,使用有效抗生素和其他抗菌制剂等),治疗腹泻的技术要点关键在于清肠制酵、补液强心,同时还要注意调整消化道菌群和调理胃肠道功能。

清肠制酵可以尽快清除胃肠道内的病菌、毒素、有毒物质,常用的药物是鱼石脂、大蒜酊、芳香氨醑。药用炭(活性炭)属于止泻药,其粉末细小,表面积很大(1 g药用炭具有500~800m2的表面积),能够吸附大量的气体、化学物质和细菌毒素,还能附着于肠黏膜表面,减轻有毒有害物质对肠黏膜的刺激,也是很好的清肠制酵药物。

如果一时找不到药用炭,也可以使用锅底灰或将木炭研成粉末灌服,但不要用草木灰,因为草木灰中含有较多的钾盐,呈现较强的碱性,可对消化道黏膜造成一定的损害。在清肠制酵的同时,还应配合使用肠道抗菌药物,如黄连素、呋喃唑酮、磺胺脒、新诺明、土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防止继发感染。腹泻严重时要及时灌药止泻,常使用鞣酸蛋白、施密达、维迪康等药物。

补液强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治疗措施,能够补充水分、糖分和电解质,恢复病畜体内环境的平衡。由腹泻引起的脱水多为混合性脱水,临床上应按照1份5%~10%葡萄糖配合1份生理盐水的比例进行补液。因为在腹泻期间,水分大量丧失,血液变得比较黏稠,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能力大大下降,机体的生理活动受到抑制,尤其是心脏、肝脏出现代谢障碍

补充葡萄糖、右旋糖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等,可以增加能量物质,促进代谢,增强心脏、肝脏的机能,有时也可使用樟脑磺酸钠、氧化樟脑等兴奋心脏的药物,补液量应视脱水程度而定。如果在补液的同时补充碳酸氢钠,还可以解除酸中毒症状,能更好地调节体内环境的平衡。另外,为有效防治肠道出血,在补液的同时,应配合使用止血敏、立止血、卡络磺钠,同时肌肉注射肾上腺色腙、氨甲苯酸、氨甲环酸、维生素K3、维生素K1等。

使用口服补液盐也是很好的办法,有饮食欲的发病畜禽可以自由饮用,没有饮食欲的发病畜禽可以人工灌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 2.5g、葡萄糖20 g,加常水1 kg,视脱水轻重程度,按照50~130 ml/kg体重的量饲喂或灌服。

调整消化道菌群,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研究表明,肠道中正常繁殖的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占99%,需氧菌只占1%。但在发生腹泻时,厌氧菌减少,需氧菌增多。使用微生态制剂后,因有益菌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肠道内产生厌氧环境,有效抑制病菌繁殖,恢复、调整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再加上有益菌的生物屏障作用、有益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可以使机体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腹泻的目的。

特别是经过抗生素处理后,有益菌群更会大量减少,及时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尽快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微生态制剂种类较多,有芽孢杆菌类制剂(如促菌生、调痢生、止痢生)、乳酸菌类制剂(如乳酶生、抗痢灵、抗痢宝)、双歧杆菌类制剂、酵母菌类制剂和复合制剂(如益菌素)。猪适宜使用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制剂。抗生素与微生态制剂之间既有拮抗作用,又有协同作用,使用前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选择最佳时间投喂。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