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治

王庆余 (黑龙江省北安管理局长水河农场畜牧中心 黑龙江北安 164007)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的临诊症状形式多样,猪钩端螺旋体病一般呈隐性感染,也时有暴发。急性病例以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水肿、流产、黄疸、出血性素质,皮肤和黏膜坏死为特征。猪的带菌率和发病率较高。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

1 病原

本病的病原属于细螺旋体属的钩端细螺旋体。钩端细螺旋体对人、畜和野生动物都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有很多血清群和血清型,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致病性钩端螺体有25个血清群。引起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群(型)有波摩那群、致热群、秋季热群、黄疸出血群,其中波摩那群最为常见。

钩端螺旋体形态呈纤细的圆柱形,身体的中央有一根轴丝,螺旋丝从一端盘旋到另一端,细密而整齐。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呈细小的珠链状,革兰氏染色为阴性,但着色不易,常用的染色方法是姬姆萨氏染色和镀银染色。钩端螺旋体在宿主体内主要存在于肾脏、尿液和脊髓液里,在急性发热期,广泛存在于血液和各内脏器官。钩端螺旋体能人工培养,但培养基的成分较特殊,常用的培养基如柯索夫培养基和希夫纳培养基等。钩端螺旋体是严格需氧,最适培养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7.2~7.5。钩端螺旋体的生化特性不活泼,不能发酵糖类。

钩端螺旋体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可以在水田、池塘、沼泽和淤泥里至少生存数月。在低温下能存活较长时间,对酸、碱和热较敏感。一般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都能将其杀死,常用漂白粉对污染水源进行消毒。

2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病猪精神沉郁、厌食、腹泻、肌肉震颤,一部分猪有3~5天的发热现象(www.novmv.com),1~2天内全身皮肤和黏膜黄染,头部、四肢和腹部有水肿,按压有凹陷。

剖检病死猪可见皮肤、皮下组织、浆膜和可视黏膜、肝脏、肾脏以及膀胱等组织黄染和不同程度的出血。猪皮肤干燥和坏死,胸腔及心包内有浑浊的黄色积液,脾脏肿大、淤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或棕色,质脆,胆囊充盈、淤血,被膜下可见出血灶,肾脏肿大、淤血、出血,肺淤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膀胱积有红色或深黄色尿液,肠及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呈灰白色。

3 微生物学检查

采取病猪的肾脏、肝脏、尿液5~10毫升,肝脏及肾脏组织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悬液。尿液经1 500转/分钟离心,取上清液再以3 000转/分钟离心1小时进行集菌,取沉淀物涂片、染色、镜检。

显微镜检查。将处理好的样品进行活体钩端螺旋体检查。暗视野中模糊不清,常见到类似小珠链样,菌体的一端弯转如钩,由于旋转式摆动暂时呈丁字形或网球拍状,菌体常呈“c”、“s”等形状。钩体染色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用姬姆萨染色成淡红色。

菌体培养与观察。培养基为含10%兔血清的柯索夫培养基和捷尔斯基赫培养基。病料接种后置于28~30℃温箱中培养,每隔5~7天对培养物进行一次悬滴压片在暗示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有勾体生长。

4 防治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该养猪场地处水田较多的地区有关。该地区外界的蚊子、苍蝇和老鼠等动物较多,且养猪场的防护能力较差,致使蚊虫大量滋生繁殖,其可能是导致本病传播的原因。积极做好畜舍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每天坚持及时清扫猪舍,保持猪场清洁、干燥。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消毒和杀虫,防止蚊蝇滋生。场内应严禁饲养犬和猫等动物,并注意加强灭鼠。饲草、饲料和饮水等食物一旦被猫、鼠等动物的排泄物污染后,禁止再饲喂给猪。对猪的死尸、流产胎儿及其他排泄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流产的场地应严格消毒,防止污染环境或被猫等动物吞食,达到从根本上杜绝病原的传播。

免疫接种一般用灭活普通菌苗和浓缩菌苗进行预防接种,可获得良好效果。可使用10%氟甲砜霉素,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五天。磺胺- 5 -甲氧嘧啶,每千克体重0.07克,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五天。病情严重的猪可用维生素、葡萄糖输液治疗,链霉素、土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也有一定的疗效。感染猪群可用土霉素拌料连喂七天,可以预防和控制病情的蔓延。妊娠母猪产前一个月连续用土霉素拌料饲喂,可防止流产的发生。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