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以相伴症状对引起猪皮肤出现斑疹的疾病的鉴别【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以相伴症状对引起猪皮肤出现斑疹的疾病的鉴别

刘伟峰1 齐兵2

(1.辽宁省黑山县畜产品安全监察所 121400,2.辽宁省黑山县动物检疫站 121400)

1 伴有发热

猪皮肤出现斑疹伴有发热现象大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如非洲猪瘟、口蹄疫、猪丹毒、链球菌病等。病猪常突然死亡,无明显症状,死后猪皮肤上有时可出现红斑、紫斑。仅患亚急性的非洲猪瘟、猪瘟、猪副伤寒、猪丹毒及链球菌病时于生前可在猪耳尖、耳根、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出现红斑和紫斑。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其他动物不发病。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可发病,数天后可波及全群,病猪虽发热,但体温一般在40.0~40.5℃。患非洲猪瘟的猪出血十分严重,不仅皮肤红斑区明显,界限分明,结肠壁明显出血,淋巴结出血,胃、肛门、肾、肠系膜淋巴结出血最严重,呈紫红色,而患猪瘟的猪淋巴结出血呈大理石样,淋巴结周边出血,内部叶间出血,呈条纹状。病猪在回肠与盲肠交界处有纽扣样溃疡,即边缘高,中间凹,呈同心圆状。病猪生前仅能少量饮水,多数拒食,有钻草堆及体温升高现象,与非洲猪瘟类似,但病程比非洲猪瘟长。猪副伤寒大多发生于架子猪,属细菌性疾病,血象中中性粒细胞数增多,白细胞总数减少,呈急性死亡的多为断奶前、后的仔猪。架子猪则以腹泻为主,粪便呈灰白或黄绿色,恶臭,呈水样,混有大量坏死组织碎片。而患猪瘟的猪大便干硬,表面有伪膜覆盖。剖检症状有明显不同,猪患副伤寒时病理变化为盲肠、结肠和回肠的坏死性肠炎,肠黏膜上出现孤立或集合淋巴滤泡肿胀,坏死后形成分散或融合性溃疡,表面覆盖干酪样物,重者出现弥漫性黏膜坏死,肠壁肥厚,肠管如橡皮管样,这些与猪瘟和非洲猪瘟易于区别。猪瘟、非洲猪瘟属病毒病,药物治疗几乎无效,仅能进行降温,清理肠胃,促进排便等对症治疗。如及早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或氟苯尼考治疗猪副伤寒,有良好效果。

猪丹毒和链球菌病,病猪体温均可达41℃以上,稽留不退,不食不饮。但治疗猪丹毒在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制剂,并按规定用药效果好,而链球菌病的治疗效果较差,暴发初期死亡率高。屠宰人员或食用死猪肉的人易被链球菌感染而发病,出现无名高热,甚至死亡。猪丹毒极少传染给人,即使受到感染,大多呈良性经过。不论是猪丹毒还是链球菌病,都与猪瘟之间有明显区别。前两者患病猪体温升高十分明显,后者多为40℃左右,血液中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而后者白细胞数减少,前两者患猪大多在充血的基础上出血,在出血点的背景上多为紫红色,而猪瘟常是贫血基础上的出血,有背景为灰白色或淡红色。口蹄疫,急性型皮肤上出现红斑,体温升高,不食不饮,甚至急性死亡。但该病传播极快,不仅传染给整群、整幢猪舍,而且导致其他猪群迅速发病。病猪口腔、蹄叉处出现水疱、溃疡,母猪乳房、奶头出现水疱,有时可延及鼻孔。该现象一旦出现,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以便采取紧急扑灭措施,同时还应与其他引起皮肤疱疹,并伴发热的疾病相区别。

2 伴有腹泻或便秘

猪皮肤斑疹伴有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常见于非洲猪瘟、(www.novmv.com)猪瘟、口蹄疫、仔猪副伤寒、麦角中毒、敌鼠钠中毒、肠出血综合征、亚麻子饼中毒和蚜虫中毒。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既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皮肤出现斑疹、出血或血管梗死,同时也引起肠黏膜充血、出血,导致腹泻和便秘。麦角中毒是因猪采食了患麦角真菌病的麦类引起的,因该菌可导致猪血管收缩、梗死,局部皮肤坏死、变黑,同时因消化道黏膜坏死而发生腹泻、呕吐。病史调查中应注意猪饲料中的麦类谷物及其比例,其次应了解收麦前是否阴雨连绵,有麦粒变黑现象。商品化饲料组成成分的霉变情况不易检查,可取饲料粒,加水制成粥状,倒入尖底试管中加盐少许,并加热使其熔化,取管底沉淀物镜检,可见到特异性网状组织,外层为暗红色,滴加稀硫酸后即显蔷薇色可以确诊。敌鼠钠可作用于血管,抑制血液凝固,导致猪口腔、鼻孔、肛门流血,皮肤出血,血液难凝固。诊断中应注意近期猪舍附近灭鼠情况,病死猪可表现皮肤、肠管大面积出血。猪肠出血综合征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除非洲猪瘟、猪瘟、口蹄疫、副伤寒外,还有梭菌性肠炎、猪痢疾、钩端螺旋体病等,猪腹泻伴有便血。亚麻子饼中毒属氢氰酸中毒类型,猪不仅皮肤发红,腹泻,而且出现呼吸困难。蚜虫中毒属光过敏性质中毒,猪多因采食被蚜虫啃咬的叶菜引起的,通过病史调查可以诊断。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