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后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后圆线虫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

猪后圆线虫病是由后圆线虫(又称猪肺线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寄生虫病。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也常发生此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对幼猪的危害很大。严重感染时,可引起肺炎(尤以肺膈叶多见),而且能加重肺部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危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后圆线虫病的病因、临床症状 猪后圆线虫病的诊断及防治。

5.8.jpg

1、病原特征

猪后圆线虫病是由于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寄生有后圆科的线虫引起,主要是长刺后圆线虫、短阴后圆线虫和萨氏后圆线虫,其中长刺后圆线虫最为常见。三种虫体都呈灰白色或者乳白色的丝状,生有非常小的口囊,口缘存在1对三叶侧唇。雄虫交合伞的背叶小,而侧叶大,具有1对细长的交合刺,末端存在单钩或者双钩。雌虫后端存在阴门,紧靠肛门,两条子宫并列,阴门前存在一个角皮膨大部,有时后端会朝向腹侧弯曲。虫体繁殖都为卵胎生。

长刺后圆线虫,雄虫长度为12-26 mm,前侧肋较大,且末端发生膨大;中侧肋和后侧肋相互融合在一起;背肋非常小。交合伞较小,生有丝状交合刺,长度为4-4. 50 mm,末端存在单钩,没有引器。雌虫长度为20 - 51 mm,末端略微朝向腹面弯曲。短阴后圆线虫,雄虫长度为16 -18 mm,肋的形式类似于长刺后圆线虫。交合伞较大,生有长度只有1. 2-1.4 mm的交合刺,末端存在锚状双钩,并具有引器。雌虫长度为19-37 mm,尾部笔直。阴道只有0.5 mm长,阴门前为球状的角皮膨大部。萨氏后圆线虫,雄虫生有长度为2.12-2. 37 mm的交合刺,末端存在一小钩。

2、流行病学

猪群在2 -12月龄最容易感染该病,感染病原虫的自然宿主(蚯蚓)和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当饲养场所的土壤中存在大量活的病原虫或者虫卵时,健康猪在舔舐时就会食入,从而引起食人性传染。因此,该病的发生与蚯蚓的繁殖、分布紧密相关,即蚯蚓繁殖旺盛的季节非常容易出现发病。蚯蚓通常在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中频繁活动、大量繁殖,此时发病率最高。该病往往呈地方性流行,主要是东北、华南和华东等地容易发生,这是由于以上地理环境条件非常适合中间宿主和病原虫生存繁殖。该病主要是由于采食病原体而通过消化道感染,即猪食入的蚯蚓中带虫或者含有感染性幼虫而导致发病。

3、临床症状

病猪主要表现出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特别是在早、晚或者采食时非常明显,严重时会持续咳嗽,并伴有呕吐,还有浓稠的淡黄色或者黄色黏性液体从鼻流出,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发病初期还能够采食,但之后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废绝,精神萎靡,机体严重消瘦,呼吸急促、困难,最终由于严重衰弱而发生死亡。即使病猪痊愈,也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另外,病猪的体温、脉搏都要高于正常状况,听诊肺部存在哕音,呈现明显的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症状。

4、实验室诊断

皮内反应诊断。在病死猪的肺气管和支气管处用外科手术刀刮取少量的黏液,放在经过消毒杀菌的三角瓶内,按1: 20的比例添加0.9%生理盐水进行稀释,混合均匀后再滴加适量的3%醋酸溶液,出现沉淀后停止。之后进行过滤,再缓慢添加适量的3%碳酸氢钠溶液,用于中和滤液,达到中性或者微碱性时停止,最后再通过间歇性消毒制成抗原。取0.2 mL抗原在猪耳根背面皮内注射,经过10 min观察,发现注射处的皮肤发生肿胀,呈不规则形状,肿胀部位凸起面的直径一般在1.15-1. 55 cm。

虫体检查。提取10条虫体直接进行镜检,并使用测微尺测定虫体长度和宽度。可见虫体呈线状,为白色,有些中线处会存在一条黑色的食物纵线。口腔较小,没有牙齿,口有6片唇。其中雄虫的平均体长在20 mm左右,平均中宽在0.2 mm左右,每条都具有1对交合刺,且长度相等,呈黄褐色的细长丝状,平均长度在4 mm左右,末端生有1个小的倒钩,没有导刺带。雌虫平均体长在4 mm左右,平均中宽在0.4 mm左右。

5、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猪,可按体重皮下注射o.03 mL/kg1%伊维菌素;对于症状较轻或者还没有表现出症状的假定健康猪使用丙硫咪唑片治疗,可按体重使用20 mg/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同时使用链霉素、青霉素、维生素C、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防止出现继发感染,并促使机体尽快恢复,连续使用3天,经过1周再进行1次驱虫。对于疑似患病的猪群,可每月都使用丙硫苯咪唑进行1次驱虫,或者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或者伊维菌素1次;也可按每100 kg饲料添加50g10%氟苯尼考粉混饲,连续使用5-7天,停止用药7天,再使用1次。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运动场和猪舍的环境卫生良好,干燥,对猪场栏舍、环境定期使用0.2%消毒威或消特灵等进行消毒,饲槽以及其他用具经常使用消毒液冲洗。猪场实施干清粪技术,并对污染的垫料和猪粪采取堆肥发酵处理,将其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虫的幼虫和虫卵杀死。

猪后圆线虫病的病原

后圆线虫虫体呈白色,口囊小,口缘具有1对分三叶的侧唇。食道呈棍棒状。交合伞有一定的退化,背叶小,肋有某种程度的融合。交合刺1对,细小。雌虫阴门紧靠肛门,前方覆有一角质盖。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内含有幼虫。根据宿主、寄生部位和虫体大小足以鉴定后圆属线虫。猪的后圆线虫有3种(①.野猪后圆线虫 ②.复阴后圆线虫 ③.萨氏后圆线虫)。

成虫寄生在支气管中,所产虫卵随气管中的分泌物进入咽部,再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到外界。虫卵被蚯蚓所吞食,幼虫逸出卵壳,穿过肠壁,进入体腔,变为第一期幼虫。再经10天两次蜕皮,变为第三期幼虫(感染性幼虫)。猪在采食或拱土时,吃进蚯蚓,第三期幼虫经肠壁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腔静脉和心脏而到达肺血管,接着转入肺泡和支气管,在此发育为成虫。从幼虫感染至成虫排卵约经1个月左右。感染后5~9周排卵最多。

流行病学

野猪后圆线虫是猪肺线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广泛。后圆线虫的虫卵存活时间长,在运动场上粪便中的虫卵可存活6~8个月;秋季牧场上的虫卵可以越冬,生存5个月以上。后圆线虫的第一期幼虫的存活力也很强,在水中可生存6个月以上,在潮湿的土壤中可达4个月以上。感染性幼虫在蚯蚓体内能长期保持感染性,其保持感染性的时间可能与蚯蚓的寿命一样长。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后圆线虫的感染和流行相当普遍。

临床症状

后圆线虫病一般夏秋季发病。成年猪症状轻微,但影响生长发育。小于6月龄的猪可出现剧烈咳嗽和呼吸困难,特别在运动、采食和遇到冷空气刺激时症状尤为严重。病猪食欲不良、贫血、生长缓慢和被毛粗乱。

此外,肺线虫幼虫移行时还可带人流感、猪瘟等病毒,从而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猪肺支原体并不通过感染后圆线虫的蚯蚓传播。

病理变化

病理剖检时,在膈叶腹面边缘有楔状肺气肿区,支气管增厚和扩张,靠近气肿区有坚实的灰色小结。解剖细支气管时可以在肺膈叶内有黏性物质,其中充满成虫和虫卵,虫体、黏液、组织碎片阻塞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膨胀不全,表现为剧咳和肺气肿。

诊断鉴别

生前可根据临诊症状(咳嗽、消瘦及生长发育停滞等)和当地流行病学资料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用硫酸镁(或硫代硫酸钠)饱和溶液漂浮法检查粪便(尤其是检查含黏液部分),即可发现虫卵。

死后剖检虫体寄生部位多在肺膈叶后缘,形成一些灰白色的隆起,剪开以后,常可在支气管中找到大量的虫体。

防制措施

(一)、治疗

(1)丙硫咪唑 每千克体重l0~20mg,混入饲料喂服。

(2)左咪唑 每千克体重8~15mg,混入饲料喂服。

(3)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注射或口服。

(4)多拉菌素 每千克体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5)氰乙酰肼 口服每千克体重17.5mg;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5mg,严重者可连用3天。

如有继发感染,应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二)、预防

(1)猪舍应尽可能地建在较干燥的地方。对放牧猪应严加注意,尽量避免去蚯蚓密集的潮湿地区放牧。

(2)对本病流行的猪场,应有计划地进行驱虫。对3~6月龄的猪更需多加注意,遇可疑病例时应做粪便检查,确诊后驱虫。

(3)猪粪集中进行堆积发酵。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