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莱芜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莱芜猪

莱芜猪(Laiwupig)又名莱芜黑猪,因主产于山东省莱芜市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莱芜猪中心产区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分布于莱芜市及周边地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莱芜市地处山东泰山东麓的山区,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80.3%。地貌多样,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阔,整个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部低,构成了半圆形莱芜盆地,海拔最高994m,最低148.13m。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水面多种地貌类型。全年气候适中,四季分明,属暖温带亚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13℃,无霜期191天;年降水量65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589h。大汶河及其九条支流纵横其间,汶河两岸土地肥沃,素有泰莱平原和汶河粮仓之称。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花生和甘薯等。粮食及作物秸秆、牧草资源丰富,为莱芜猪提供了丰富的饲草饲料。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莱芜猪属于华北型地方猪种,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位于莱芜猪产区的大汶口文化遗址(距今5300—6500年)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以猪骨最多,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墓葬中出土的猪头骨是人工饲养的家猪头骨,与现今的莱芜猪头骨(颅骨)相比较,几乎看不出明显的差异。莱芜猪这一古老的猪种经过劳动人民的代代选种,加上千百年来漫长的自然环境选择,形成了产仔率高、肉质好、耐粗饲等优良特点。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莱芜猪产区范围较大,西北与有2600年建城历史的济南接壤,东北与历史上有名的“金张店”和“银周村”相邻。

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在莱芜猪饲养和选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述(莱芜属于齐国):“猪性甚便,水生之草,耙耧水藻等,令近岸,猪食之皆肥。”和“圈不厌小,圈小肥疾,处不厌秽,泥秽得避暑。亦须小厂以避风雪。春夏中生,随时放牧。糟糠之属,当日别与,八九十月,放而不饲。所有糟糠,则畜待穷冬春初”。可见当时的饲养方式实际是放牧和圈养相结合[www.novmv.com],在有草的季节里放牧,在“穷冬春初”则饲喂糟糠。直到今天这种饲养方法在农村中仍然存在。当地人民多利用收割农作物的茬地及河滩、丘陵、隙地放牧猪群,因海拔悬殊、地形复杂、寒暑温差较大,饲草饲料因季节不同,产量丰歉不均、质量优劣不等等原因,形成了莱芜猪的耐粗性。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产区内莱芜猪能繁母猪达8200余头,莱芜猪保种场有核心群母猪200头、公猪12头,繁育群母猪l200余头、公猪18头,共6个血统。

历史上,莱芜猪是当地的当家品种。新中国成立前莱芜猪存栏量达3万头左右,随后由于受到引进猪种改良的影响,20世纪60—70年代数量已不足1000头,使莱芜猪处于濒危的边缘。这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1973年在莱芜市建立种猪场,1978年组建保种群。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外貌特征莱芜猪头中等大,耳大、下垂,嘴长直,额部有6~8条倒八字形皱纹。体型中等,体质结实,单脊背,背腰较平直,腹大、不过垂,后躯欠丰满。四肢健壮,轻卧系。被毛全黑,毛密鬃长。尾粗长,平均尾长28cm左右。乳房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有效乳头7对以上,最高达12对。

2.体重和体尺 据2007年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对成年莱芜猪体尺和体重测量,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的80年代数据比较,体重、体长有所增加,体高有所降低(表1)。

(二)生产性能

1

1.繁殖性能 据2007年莱芜市畜牧兽医局测定,莱芜猪公、母猪120日龄可达到性成熟,180日龄可以开始配种利用。母猪发情周期18~21天,发情持续期3~5天,妊娠期114天。仔猪初生个体重600g,35日龄断奶个体重6.5kg,断奶仔猪成活数12.51头,仔猪成活率83.1%。与《山东省畜禽品种志》记载的1986—1989年数据比较,产仔性能有不同程度提高(表2)。

2.育肥性能 据2007年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对莱芜猪育肥性能的测定,与《山东省畜禽品种志》记载的1987—1988年数据比较,肥育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3)。

2007年莱芜市畜牧兽医局对24头莱芜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与《山东省畜禽品种志》记载的1985—1988年数据(55头)比较,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4)。

1990—2007年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等单位,结合莱芜猪的选育,多次对莱芜猪的肉质特性进行了跟踪测定,其中2007年对莱芜猪肉质特性的部分测定结果见表5。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1

采用保种场保护。山东省各级业务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十分重视该猪种的保护,先后于1958、1965、1978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普查,数次制定了发展规划和保种选育方案。1973年建立了国营猪场——莱芜猪保种繁育场,通过建场组群保存了莱芜猪这一优良地方猪种。1978年在莱芜市又建了两个繁育场,从1984年开始,先后对几个育种场的猪群进行整顿,并分别到山东农学院农场、山东农业科学院牧场等引种,组建了保种基础群,包含6个血统15头公猪和来自20个祖先的母猪60头。莱芜猪作为黄淮海黑猪的一个类群,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985—2007年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局、莱芜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莱芜市种猪繁育场等先后进行了“莱芜猪自群选育及杂交利用研究”、“莱芜猪高繁殖特性利用研究”、“莱芜猪选育与合成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对莱芜猪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性能测定及利用技术开发。近年来,山东农业大学围绕莱芜猪的高繁殖性能和优良肉质特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相关基因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以莱芜猪和大约克夏猪为育种素材培育出专门化母本新品种——鲁莱黑猪(农01新品种证字第10号),于2006年6月9日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五、品种评价

莱芜猪具有繁殖率高、哺育力强,耐粗饲、抗病,杂交优势明显,肉质细嫩、香醇等特性,以肌内脂肪含量丰富最具特色。

今后对莱芜猪的保种和利用工作,一是注意培育种公猪,拓宽公猪的血缘结构;二是进一步加强优质肉猪配套系的培育和推广利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