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控【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控

高玉琢 王 冰 杜 君 (吉林省通榆县动物检疫站 137200)

附红细胞体属于立克次氏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属,是猪、牛、羊及猫共患的传染病。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主要临床症状是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发热,其特征是病猪高热、贫血、黄染,全身皮肤发红。

1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6~10天,发病时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行走时步态不稳,发抖、不食,皮肤和黏膜苍白、黄疸,发病后1天至数天死亡。随着病程发展,病猪被毛灰白色,皮肤有渗出性粘液。个别猪发生血疹性皮炎,形成紫红色不规则的炎性病灶,病程稍长的猪皮肤皱裂,耳部表皮发干,易剥离。这类猪可以自然康复,但变成僵猪。繁殖母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或不食,妊娠后期和产后母猪易患乳房炎,产奶量减少,有的阴唇水肿。个别母猪发生流产或产死胎。慢性感染母猪,身体衰弱,黏膜苍白、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营养不良或继发其他疾病,最后死亡。

2 剖检变化

病猪主要变化为贫血和黄疸,皮肤及黏膜苍白,血液稀薄,全身脂肪黄染和脏器黄染。皮下水肿,有黄白色胶胨样浸润。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白色坏死灶或出血斑点。肝肿大变性,呈黄棕色,胆囊充满明胶样胆汁,之后发生灶性坏死和增生,体积减少,呈斑驳状。心肌变软,有条纹状坏死,有的心包积液。脾脏病初常因淤血和出血而肿大变软,有突出的圆形出血点,后期则因脾小体减少而发生萎缩。个别病例有出血性肠炎,胸腹腔有时有积液。

3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可以做出初步诊断。如需确诊,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取病猪耳尖、尾尖部或前腔静脉血1滴,加等量生理盐水或阿氏液做血压片,1 000倍油镜检查,可见大量附红细胞体,呈球形、逗点形、杆状或颗粒状等。附红细胞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做伸展、收缩、转体等运动并快速移动。由于多个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具有一定的张力,使红细胞在血浆当中上下震颤或左右摆动。红细胞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呈锯齿状、星状、三角状等不规则形态。

4 鉴别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病猪体温升高,耳、腹下、股内侧皮肤紫红,眼结膜先潮红后苍白,颤抖等。病猪肠系膜淋巴结暗紫,切面周边呈大理石状出血,肾包膜下有小点出血,肾盂、肾乳头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边缘有粒大至黄豆粒大稍隆起的紫色梗死灶。

猪肺疫。病猪的体温升高,耳、胸前、腹下、股内侧皮肤紫红,(www.novmv.com)气喘等。症状不同处在于咽喉型,咽颈肿胀,口流鼻液,喉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胸膜有纤维性肺炎,切面呈大理石纹。

猪气喘病。病猪有传染性气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等。症状不同处在于患本病的病猪一般体温不高,咳嗽呈痉孪性,体表皮肤有少量出血性紫斑。

猪弓形体病,病猪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萎顿,粪初干、后干稀交替,呼吸浅快、困难,耳、下肢、下腹皮肤可见紫红色斑等。症状不同处在于患本病的病猪流水样鼻液,虫体侵害脑部时有癫痫样痉挛,后躯麻痹。剖检可见肺淡红或橙黄、膨大,有光泽,表面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如粗绳索样,切面有粒大出血点。磺胺类药物治疗有效。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猪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呈犬坐姿势,耳、鼻、四肢皮肤紫蓝色,剖检可见肺泡与间质水肿等。症状不同处在于本病发生于每年4~5月和9~11月,以6周龄至6月龄的猪多发,从病猪口、鼻流出泡沫样血色分泌物。剖检可见猪胸膜和肺表面有纤维性渗出物附着,抗生素药物及时治疗有效。

5 防控措施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保持猪场舍内外环境卫生。定期灭蚊、蝇及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对防疫注射器材和外科手术器械进行严格的高压灭菌消毒,减少人为因素造成本病的传播。对病猪群,每吨饲料混入180克对氨基苯砷酸钠,连用7天,之后改为半量,连用30天。土霉素或四环素,每天每千克体重15毫克,分两次肌肉注射,可连续使用。预防用量可在每吨饲料中混入土霉素600克,连续使用。哺乳仔猪病初用“血虫净”(三氮脒),每千克体重5~7毫克,间隔48小时再注射1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