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诊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诊治

严 婷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畜禽繁育改良站046500)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泽氏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健康的猪群当中也能发现。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突发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存在,使得该病日趋流行。现在该疾病对世界范围内的养猪产业都是非常大的危害。

1 发病情况

保育期仔猪在断奶前后发病会出现高热的症状,体温超过40℃,精神萎靡,反应迟缓,食欲减退,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皮肤发红,眼睑水肿,一些病猪还会流脓鼻涕,行走存在障碍,跛行,关节肿大,死前侧卧,发病率在35%左右,死亡率超过45%,发病后,要及时使用贝尼尔、磺胺类等药物治疗。

2.剖检变化

解剖病死猪尸体可以发现有浆液性和纤维素性的胸膜炎症状,部分会出现脑膜炎。这些部位损伤数量不同,会在胸腔、腹腔、关节腔等地方产生黄色、淡红色的液体,和空气接触后会凝结成果冻状,四肢关节发热、发炎[养殖网:www.novmv.com/]。

3 实验室诊断

将病猪送至实验室检验,进行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药物试验等一系列操作后,能够了解到猪的浆膜、肺等部位都有革兰氏阴性菌,有球状、长丝状、短杆状等形态,而且以短杆状为最多。美蓝染色呈两极着色。从发病猪身体上收集病料,进行巧克力琼脂平板接种,会形成光滑突起的菌落,半透明状,颜色浅灰,直径在0. 5~1mm,涂片可观察到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表现出丝状。临床中结合发病猪的症状、实验室检验结果、解剖结果可以进行综合的判断是否属于副猪嗜血杆菌病。

4治疗

群体控制为主,个体治疗为辅。养殖场地必须消毒彻底,每天进行,多数的病猪还有食欲,可以将治疗药物和饲料进行拌匀喂食,要拌入副猪“咳嗽净”(主要成分为氯林可霉素、希舒美、大观霉素等)、“乐康”(主要成分为糖萜素、甘草酸等)、“疫必妥”(主要成分为转移因子、板蓝根、大青叶提取物等)、“富康”(主要成分为螯合多西环素氨溴素、磺胺氯达嗪钠等)药品。个体病猪的肌肉注射“大不同”(主要成分为进口氟苯尼考、聚肌胞、头孢吡肟等),“福美林”(主要成分为庆大霉素、氯洁霉素、大观霉素)和“重症咳嗽清”(主要成分为替米考星)。经过7天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5 预防

该疾病发生后,要强化养殖场的卫生管理相关事宜,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避免猪群的拥挤或稀疏,兼顾经济效益和合理性,保持通风换气,使用的饲料都需要进行严格筛选,不要使用霉变或变质的饲料,使用消毒剂喷洒猪舍、墙壁,对饲养设施和器具进行消毒,每天都要消毒,持续到病猪恢复健康。隔离病猪,全群投药,对于食欲废绝的猪可采用饮水方案:甘草颗粒1kg配合盐酸林可大观霉素1kg,添加1t水中,供猪自由饮用。

用自家苗(最好是能分离到该菌,增殖、灭活后加入该苗中)、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能取得较好效果。种猪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防止仔猪早期发病,降低复发的可能性。免疫的同时最好结合科学的药物治疗,能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长期使用一种抗菌药物,应半年或一季一换。用灭活菌苗免疫母猪,初次免疫的母猪产前40天进行第一次免疫,产前20天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已经进行过免疫的母猪,产前30天进行一次免疫即可。受该病严重威胁的猪场,10~60日龄的猪都要进行免疫注射,1mL/只,最好在一次免疫后15天,再进行第二次免疫注射。

6 讨论

分离细菌鉴定的时候,该病猪之前有使用过抗生素的情况,会影响该细菌的检测率,所以在检验样本选择的时候,应该从没有接受过药物治疗但有发病症状的病猪身上采集,从这些猪身上取得的检验样本,获得的结果比较准确真实。

各个地区和养猪场内流行的副猪嗜血杆菌的致病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血清类型也有不同。猪群里面有多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以及菌株的情况也是经常发生的,有时候还会出现单只猪体内有多种血清型以及菌株,这样就导致特异性灭活苗的功效可能会降低,因为菌株和血清型可能会在同一群猪内有多种。还有就是在后来引入的猪群内有新菌株和血清型出现,让灭活苗丧失了防疫的功能。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