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民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民猪

民猪(Minpig)原名东北民猪,是东北一个古老的地方品种。1982年北方地区猪种资源讨论会根据该猪种的来源和分布情况将其统称为民猪,有大型(大民猪)、中型(二民猪)、小型(荷包猪)三种类型。荷包猪是东北民猪的一个小型类群,原名“小型东北民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民猪原产于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20世纪80年代,黑龙江省的兰西、望奎、富锦、集贤、北安、双城,吉林省的九站、桦甸、永吉、靖宇、通化,辽宁省的丹东、建昌、瓦房店、昌图、朝阳,河北省的迁西、遵化、兴隆、丰宁、赤城以及内蒙古与辽宁省毗邻的部分地区都有民猪分布。2007年民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及周边地区,吉林省的长岭县、前郭县及周边地区;其中荷包猪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辽阳和建昌及周边地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民猪主产区为东北三省,海拔高度110~240m。年平均气温1.3~8.9℃,无霜期100~174天;年降水量400~600mm,年平均日照时数2300~3000h,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耕地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闻名遐迩的“黑土地之乡”,适宜种植多种粮食和经济作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谷子、高梁、马铃薯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为畜禽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饲料资源。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据史料记载,300多年前,小型民猪源于华北平原河北省的小型华北黑猪,经山海关由陆路随移民带人辽宁省西部;中型民猪源于山东省中型华北黑猪,由海路随移民带入辽宁省南部,继而北移至吉林、黑龙江等地。其中的部分群体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体型不断增大,肥育成熟期亦逐渐变晚,形成体型粗壮的大型猪,即大民猪;部分小型华北黑猪与中型华北黑猪经多年杂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荷包猪。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20世纪30年代,民猪总数达850万头。1982年不完全统计,有繁殖母猪近2万头。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大批外国猪种的引进[www.novmv.com],民猪的数量急剧下降。目前存在的民猪以中型猪为主,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部分地区,辽宁省的部分地区尚有少量的小型民猪。据2006—2007年调查,东北三省仅有民猪900余头。其中黑龙江省约600头,吉林省100余头,辽宁省220头。

至2007年黑龙江省有民猪的猪场十多处,其中兰西县种猪场是国家民猪保种场,存栏种公猪13头,基础母猪120头,后备母猪30头;望奎县种畜场有民猪母猪15头。此外,100余头血统清晰的纯种民猪母猪散存于省内一些商品猪场。伊春、大庆、双城等约有民猪300余头,其中,种公猪约50头,种母猪150余头。

2007年吉林省的长岭县、前郭县有民猪100余头,其中种公猪24头,母猪约80头。

辽宁省至2006年末全省存栏荷包猪220头,其中公猪32头,母猪180余头。1979年辽宁省建昌县边远山区仅存30余头荷包猪。2002年后加强了保种工作,数量有所增加。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1. 外貌特征 民猪头中等大,颜面直长,面部与额部有皱纹,耳大、下垂。体质强健,体躯扁平,背腰窄狭,腹大下垂但不拖地,臀稍斜。四肢粗壮,后腿稍弯,多卧系,飞节上部和腋侧部有皱褶。全身被毛黑色,鬃长密,冬季密生绒毛。尾粗长、下垂。有效乳头7对以上,乳腺发达,乳头排列整齐。

荷包猪头较小,颜面直,额部有皱纹,嘴管中等,耳小、下垂或半下垂。体型较小,体质健壮,整个身躯呈椭圆形,肚子大,状似荷包。背腰微凹,腹部下垂,臀部倾斜。四肢细短、结实,多卧系。全身被毛呈黑色或黑褐色,冬季密生绒毛,肩胛部鬃毛较长。乳头6~7对,排列整齐。

2.体重和体尺 据2007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对兰西县民猪保种场和吉林省畜牧总站对长岭县中型民猪的调查,以及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2005年对荷包猪保种场的调查,民猪成年猪的体重和体尺见表1。与《中国猪品种志》所记载的70年代数据成年民猪公猪体重195kg、母猪151kg比较,中型民猪的体重略有增加。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据2007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在兰西县民猪保种场对40头母猪进行的调查测定,民猪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后备母猪3~5月龄出现发情表现,配种可受胎。妊娠期113.40天,经产母猪窝产仔数14.88头,窝产活仔数12.95头,仔猪初生个体重1.04kg,母猪泌乳力41.74kg,仔猪35日龄断奶个体重6.46kg,断奶仔猪成活数11.50头,仔猪成活率88.8%。

据2007年吉林省畜牧总站在长岭县对2头公猪和18头初产母猪进行的调查测定,民猪公猪126.5日龄,母猪136.65日龄;性成熟公猪221.5日龄,母猪246.59日龄配种。母猪发情周期15~18天,妊娠期115.00天。初产母猪窝产仔数10.12头,窝产活仔数9.92头,仔猪初生个体重0.41kg,33.88日龄断奶,仔猪断奶个体重8.03kg,断奶仔猪成活数9.35头。

据2005年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在辽宁省荷包猪原种场和建昌荷包猪保种场的调查测定,荷包猪公猪135日龄,母猪90日龄;性成熟公猪240日龄,母猪210日龄初配。母猪发情周期18~25天,妊娠期112~116天。在比较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对8个生产周期199头初产母猪和175胎次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统计,结果见表2。

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1977—1980年调查民猪一胎(78窝)窝产仔数11.04头,二胎(64窝)窝产仔数11.48头,三胎(46窝)窝产仔数11.93头,四及四胎以上(227窝)窝产仔数13.54头。目前的民猪与其相比,初产母猪的窝产仔数有所下降,经产母猪的窝产仔数有所提高。

2.育肥性能 据2007年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在兰西县民猪保种场对20头民猪的育肥性能测定,肥育期平均日增重(507.05±2.00)g,料重比4.11±0.03。20头民猪于249日龄屠宰,宰前活重90.03kg,其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见表3。

据2007年吉林省畜牧总站在长岭县对30头民猪育肥性能的测定:20~90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560g,料重比4.75。270日龄以后日增重和饲料报酬开始下降。

据2007年吉林省畜牧总站在长岭县对18头民猪的屠宰性能测定:240日龄育肥猪宰前活重90kg。对其中8头民猪的肉质性状进行了测定,肉质良好,无PSE和DFD肉,肌纤维直径(68.89±0.52)μm,见表4。

1

据2005年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对45头荷包猪的肥育性能测定,15~85kg体重阶段平均日增重(410.0±8.0)g,料重比3.95。2005年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和沈阳农业大学对8头荷包猪屠宰性能进行测定,结果见表5。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黑龙江省兰西县种猪场是国家民猪品种保种场,2007年有民猪种公猪13头,基础母猪120头,后备母猪30头。

吉林省现存的主要是中型民猪,多分散在吉林省长岭县的东六号乡、三团乡、前七号镇,前郭县的八郎乡,乾安县的水字镇也有少量分布。

辽宁省的民猪已很少,2002年以来,在辽宁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保存利用中心设立荷包猪原种场,与建昌县荷包猪保种场一起,采取异地联合保种的方式,开始实施荷包猪抢救性保护选育工作。2003年开始启动“荷包猪抢救性保种选育实施方案”。2007年两个保种场共有荷包猪200余头,其中公猪26头,母猪180余头。民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在杂交利用方面,开展了二元杂交母猪筛选试验和三元杂交肉猪最佳组合试验,最后确定用杜洛克猪与荷包猪的杂种猪作专门化母本猪,以大约克夏猪公猪作终端父本,生产优质特色商品猪。

五、品种评价

民猪是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寒冷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猪种,具有抗寒能力强、体质强健、产仔较多、脂肪沉积能力强和肉质好的特点,适于放牧和粗放的管理,但其胴体脂肪率高、皮较厚、后腿肌肉不发达、增重较慢。该品种猪与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品种进行二元和三元杂交,杂种后裔在繁殖和肥育等性能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在开发利用上,民猪可作为优质肉猪生产的良好素材。

荷包猪是东北民猪的一个小型类群,具有抗逆性强、繁殖力较高、肉质好等特点,是一个优良的肉脂兼用型品种。今后应加强荷包猪保种工作,扩大荷包猪数量,并在保种的基础上提高质量。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