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肉孢子虫病、锥虫病和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肉孢子虫病、锥虫病和焦虫病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李生华 (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兽医局 156200)

1 肉孢子虫病

猪肉孢子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兽医临床上病猪常无明显症状,但可引起猪肌肉变色,形成包囊,降低肉品的利用价值。肉孢子虫有的以人为中间宿主,有的以人为终末宿主。

寄生在猪肌肉中的肉孢子虫一般呈囊状,称为米氏囊。肉孢子虫的中间宿主是爬行类、禽类、啮齿类等,终末宿主是肉食动物和人。猪-犬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犬,在犬、猪之间循环感染,对猪轻度致病或不致病。猪-人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在人、猪之间循环感染,对猪致病性不明显。猪-猫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猫,在猫、猪之间循环感染,对猪致病性强。终末宿主吞食了含米氏囊的中间宿主的肌肉后,米氏囊在其小肠中进行配子生殖产生卵囊,常在肠内破裂逸出孢子囊,随粪便排出。孢子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经血流到达各脏器,进行一代或几代裂殖生殖后,产生的裂殖子侵入肌纤维形成米氏囊。

兽医临诊症状一般不明显,当虫体寄生情况严重时,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腹泻,甚至后肢一时性瘫痪,肌肉退色,呈水样,上有小白点,陈旧的已钙化,在肌纤维中可见米氏囊。本病生前诊断困难,根据剖检变化和发现米氏囊则可确诊。

预防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不用生肉喂犬、猫,禁止犬、猫接触猪以及饲料。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发现虫体较多且肌肉有病变时,将整个肉尸作工业用或销毁,无病变的猪肉煮后方可利用。

2 锥虫病

吸血昆虫活跃的夏季是锥虫病感染和传播的主要季节。据报道,锥虫病的病原主要是凹形锥虫、布氏锥虫、刚果锥虫,其中凹形锥虫对猪危害最大。也有报道称猪锥虫病是由伊氏锥虫所致,也有人认为伊氏锥虫并不能使猪发病,而仅作为带虫者。锥虫离开宿主体后,很快死亡。病猪及带虫的马、牛、骆驼、犬等是本病的传染源。锥虫寄生在动物血液中,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感染健康猪。

病猪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间歇性发热,贫血,后肢可能出现水肿,耳、尾尖有不同程度的坏死,体表淋巴结肿大,因渐进性消瘦而衰竭死亡。尸体消瘦,血液稀薄且不易凝固,肝、脾、淋巴结肿大。病初发热时采集病猪耳尖血抹片、染色后镜检,见锥虫即可确诊。

做好猪舍卫生工作,用副作用小的杀虫剂驱杀虻、蝇,减少感染传播机会。发现病猪及带虫猪要及时隔离治疗。“贝尼尔”(主要成分为三氮脒)4~6毫克/千克体重,用灭菌蒸馏水稀释成5%~10%溶液,深部肌肉注射,(www.novmv.com)隔天重复用药1次。“拜尔205”(萘磺苯酰脲)10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溶液,一次静脉缓慢滴注,隔2~3天重复用药1次。

3 焦虫病

猪焦虫病是由焦虫通过蜱吸血进入猪体后侵入红细胞而引起的原虫病,以病猪贫血、衰弱、神经症状和排黄色尿为特征。焦虫在蜱体内繁殖和发育,蜱叮咬健康猪时即可传染本病,虫体进入血液,钻入红细胞内,使红细胞大量被破坏而发病。一个红细胞内可找到1~8个虫体,红细胞的感染率为21%~60%。

病猪体温40.5~42.0℃,稽留热持续3~7天,或稽留不退直至死亡,死前降至35~36℃,身体消瘦,被毛粗乱,鼻镜干凉,眼结膜苍白、黄染,有时咳嗽、喘息,呈腹式呼吸,肺部有湿锣音,心悸,节律不齐。病初病猪少食,后废食,肠音弱,初期粪如球,附着黏膜和血液,部分后期腹泻,粪黄红色,尿呈茶色。有的四肢关节肿大,腹下水肿。有的精神沉郁,昏睡,直至衰竭而死。有的转圈,痉挛,四肢划动,运动乏力,步态踉跄。

剖检可见尸体消瘦,腹下皮肤水肿,四肢内侧有出血点,皮下脂肪黄染,血液稀薄呈淡黄色,血凝不良。淋巴结肿大,有斑状出血,呈黑红色,切面湿润多汁。

血液涂片,瑞氏染色,镜检红细胞内有圆形、环形、椭圆形、单梨或双梨形焦虫存在。应注意将本病与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弓形虫病进行鉴别。

预防时应消灭猪体、猪舍和牧地的蜱,不从有蜱的地区引进褥草,猪不与牛、羊等共养,防止本病传播。如发现本病,立即隔离检查猪体是否有蜱,如有应立即杀灭。治疗用“贝尼尔”5毫克/千克体重,用蒸馏水配成5%的溶液,肌肉注射,第二天未恢复正常的猪再注射1次,效果很好。阿卡普林0.8毫克/千克体重,用蒸馏水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注前1小时先注5毫克阿托品,疗效良好。未发病的猪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性注射,防止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