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场消毒存在的误区 养猪消毒的正确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场消毒存在的误区 养猪消毒的正确方法

消毒工作是猪场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可将病原微生物杀灭,减少与猪只的接触,从而减少了疾病的发生。养猪生产中常存在着一些消毒误区而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因此要加强消毒意识,使用正确的消毒方法,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消毒药,以起到最佳的消毒效果。下面就把猪场消毒存在的误区 养猪消毒的正确方法正确介绍给大家!

1、猪场消毒存在的误区

场区门口消毒池。猪场的大门是猪场的第一道防线,是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的必经之路,因此猪场大门的消毒工作非常重要,通常猪场大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但是很多猪场都存在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更换不及时的问题,消毒液失效,无法达到应有的消毒作用。另外,有些猪场的消毒池没有顶棚,消毒液经过大阳暴晒后也容易失效。消毒池内消毒液的液面过浅,不能没过车轮,通常这样的猪场门口的消毒地并不能完全的发挥作用,形同虚设。

猪舍门口的消毒盆。猪舍门口要设置消毒盆以减少工作人员将舍外的病原微生物传人到舍内,这对于猪群的健康非常的重要。但是有些猪场在猪舍的门口并没有设置消毒盆,忽略的了一个生产环节,或者即使有消毒盆,里面的消毒液也不经常的更换,消毒液受到污染、失效后则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紫外线消毒。一般猪场为了防疫严禁外来人员进入,但是实际生产中难免有工作人员外出,或者外聘人员进入的现象,所以在进入时都要经过严格的消毒。目前对外来人员常使用的消毒方法是紫外线消毒,要求人员在紫外灯开启的消毒室内停留10-15 min。但是猪场并没有认识到利用紫外线消毒不可以直接照射人,否则会对人造成伤害,如可导致眼睛发生损伤引起结膜炎和角膜炎,会使皮肤出现水泡、水肿等,严重时还会引起皮肤癌,另外,利用紫外线消毒仅可杀灭衣物的表面细菌,并不能达到彻底消毒的作用。

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消毒液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许多猪场却存在长期使用一种消毒液的问题,如果消毒池、消毒盆等需要使用消毒液的地方不交替使用消毒液,而是长期的使用一种,这样就会造成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使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变差或者失效。因此在选择消毒液时要选择差异较大的几种,并且在使用时要交替轮换使用,以避免产生耐药性。

2、猪场常用的消毒方法

物理消毒法。猪场常使用的物理消毒法有日光消毒、干燥消毒和高温消毒。其中日光消毒是通过日光的直射作用将细菌杀灭,一般凡是可移动的饲养工具都可以使用此法消毒;干燥消毒法对多种病原菌都有很好的致死作用,因病原微生物的生存需要水分,在干燥、通风并且有日光的条件下,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高温消毒是利用高温,如经火烧、烧烤、煮沸、熏蒸等将病菌杀灭,例如在55℃下40 min就会将炭疽杆菌杀死。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使用化学药品进行消毒的方法,常使用的化学药品主要有酸类、碱类等。理想的消毒药物要有抗菌谱广、杀灭性强、性质稳定、消毒效果维持时间长、对人畜毒性小、损伤轻、价格低、使用方便、污染小等特点。其中石灰乳是最常使用且最为经济的化学消毒剂,一般在消毒使用前要先将消毒对象洗刷干净后再消毒可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生物消毒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发酵的方法产生的热量将养猪生产中产生的粪便、污水、垃圾和杂草中的病原体杀灭,这种方法使用的较为广泛,尤其是对杀灭寄生虫十分有效。生产上常采用堆积发酵、沉淀池发酵、沼气池发酵等。另外,还要注意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同时在场区的周围和空地适当的种植些树木和植物,可起到净化环境、美化环境的作用。

3、消毒药剂分类、选择和使用

分类。化学消毒法中的消毒药剂种类很多,消毒对象不同,使用的种类也不同,可将消毒药剂分为以下几类:碘制剂,包括百菌消30、速效碘等,消毒猪舍时可配制300- 400倍稀释液,用于消毒料槽时配成350- 500倍稀释液;强碱类,包括火碱,主要用于空舍、场区和外环境消毒,生石灰既可用于消毒也用来防潮,可撒在场区周围形成隔离带;醛类主要是福尔马林,一般用于手术消毒和环境消毒,常使用的方法是福尔马林14 mL/m3与高锰酸钾5 g/m3进行空舍熏蒸消毒;氯制剂包括漂白粉、消毒威等。

选择。在选择消毒药剂时要注意选择消毒效果好、持久、稳定、渗透性强,刺激性及腐蚀性小,并且价格较低的特点,另外在选择消毒药剂时还要考虑本场实际生产中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猪场的条件、消毒对象等,以达到最佳的消毒效果。

使用。在使用消毒药剂时要注意方法得当,以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在使用时不可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以免产生耐药性。在消毒前要先打扫卫生,以消除影响消毒效果的不利因素。消毒液要现配现用,并且要混合均匀,不同种类的消毒液不可以混合使用,以免两者发生反应,影响消毒效果。另外还要定期的轮换使用消毒剂。

养猪消毒的正确方法:

消毒工作是每个猪场人人皆知的问题,但是在有很多养殖户对消毒不重视;或不知道怎么去消毒,表面上看着消毒了,事实上没有达到消毒的目的。

入场消毒

(一)人员消毒:

1、错误的消毒法:(1)、用喷雾器往进场人员身上喷洒消毒液。(2)、消毒液倒地上用脚沾一下。(3)、最可怕的当属无任何消毒措施。

2、正确的消毒法:(1)从场外进入生活区:大门口设喷雾消毒室、紫外光消毒室,入场人员先通过内部用铁管围成“弓”字形的喷雾消毒通道,然后进入紫外光消毒室,室内墙壁中部设紫外线灯,下铺麻袋,麻袋用2%火碱液洒湿。在紫外光消毒室内消毒15分钟,紫外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2米,否则无效。买猪人员最好换上场内备用的胶鞋,换上场内备用工作衣服;(2)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①本场员工从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换衣服、胶鞋,然后通过装有约20-25公分深的消毒液的通道后,方可进入生产区。②非本场人员或本场回场人员要进入生产区之前,至少要在生活区隔离一个晚上,洗澡、更换新的生活衣物,第二天方可通过第①种方式进入生产区。

3、小结:

(1)因细菌和病毒都是动物,药物进入体内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将其杀死.那么你用喷雾器喷一下,瞬间能将其杀死吗?当然是不能的。因此,按照上面的正确消毒法中用紫外线照射15分钟就马上能将全身的细菌杀死; 并且能将脚底的细菌杀死。

(2)有一部分猪场,只消毒别人不消毒自己,以为消毒麻烦是其第一种想法;以为在自己出入的范围内没有什么传染病是其第二种想法。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细菌是无处不有的且是看不到的,所以千万不能忽视。

(3)大部分猪场只重视服务人员不注意猪贩:他们认为服务人员是看病的这个场走走哪个场走走一定带有不少的细菌,其不知猪贩比服务人员更危险,因为服务人员大多是学过传染病的,对细菌病毒有防范意识,而猪贩大多不懂这个专业, 甚至是不以为意。据调查口蹄疫的传播多数主要是通过猪贩而传播。因此应引起猪场的重视。

(4)大部分猪场不注意饮食:饮食主要是指肉食类,把外界的生、熟肉食带入猪场,从而使一些细菌在猪场生长繁殖,侵害猪群。严禁从场外带回猪、牛、羊、狗、猫、马等动物的生、熟肉制品,特别要注意不得购买含有上述肉品的方便面进入生产区当做夜宵。可以购买鸡、鸭、鱼肉食品。

(二)物资消毒

1、车辆

最主要的是售猪和购猪车辆了。一般情况下猪场的烈性传染病,除引种等原因之外,要属售猪和购猪的车辆了。

这其中有两个原因所造成:

(1)运输人员不以为然:以为传染病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损失。

(2)猪场的重视不够:

A、职工素质低,或不知消毒的重要性或不以为然。

B、场里的负责人不以为然。

2、食物

食物的消毒:一部分猪场生活区和生产区不分,对蔬菜、肉类等食物也没有消毒措施。

最主要的是猪肉食物:猪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不经过高温消毒的猪肉细菌可以长期存在并且繁殖,然而另一方面:一部分细菌和病毒对人不至致病,而对猪却要发病了,例如:链球菌。再者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人体内部死亡,然后排出体外从而造成污染。

3、药物

药物的消毒可以说是没有一家猪场做得到的。因为人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药物也是疾病的一个传染源。

为什么说药物也是一个传染源呢?因为经销药物的地方是猪场人员,并且是病猪场人员经常出入的地方,所放的药物也是所有进出的人接触的,所以是有一定量的细菌存在的。一不小心就使病菌随从药物进入猪场。所以,从药店购入的药物要经过消毒后方可进入猪场。

4、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的消毒,有消毒者;有不消毒者。目前,猪场的医疗器械不消毒者大有人在;消毒不合理者更是数不胜数。一部分细菌和病毒经过高温一段时间后才能将其杀死,例如:圆环病毒在70℃的水温中还能存活一段时间。

医疗器械中最常用的是手术刀和注射针头了

(1)针头:

A、错误的使用,一枚针头打一群猪;一枚针头打一圈猪;一枚针头打一窝猪;一枚针头打两头猪。造成这种错误的有不懂者(或者说不知者);有为了节省时间者。岂不知你并没有节省时间反而浪费了时间,甚至种下了祸根。特别是防疫时,这样做,比如:如果你打的第一头猪是猪温时,那么你第一头之后的所有使用过这个针头猪其不是全部种上了猪瘟吗?这就是说你不是在防病,而可以说:是实实在在的在种病。

B、正确的使用应该是一头猪一个针头,在使用的时候不要用手去拿针头的身部,应该用消过毒的镊子夹其基部。

C、错误的消毒:a、酒精或其他消毒液浸泡。酒精只能杀死一部分细菌,因而浸泡时间再长也难以杀死病毒,所以达不到消毒的目的。b、煮沸时间短:煮沸时间短同样难以杀死细菌及病毒。

D、正确的消毒法:应该是先冲洗针头后再煮沸(水沸后)40分钟以上。

(2)手术刀:用于阉割的手术刀不进行消毒,连续应用也是病菌的传播路径,建议多搞些手术刀尽量减少病菌的传播。

5、饲料

饲料也应该进行消毒:饲料销售点,也是养殖户常去地方,所以,也是病菌所存在之处。如果不加以消毒,同样会把病菌带入猪场,一但机遇成熟就开始发病。

6、建筑物及生产用具

一些建筑物和生产用具,在进入生产区之前一定要进行消毒,这些物品也可能携带大量的病菌。

场区消毒

1 搞好卫生

场区的环境卫生搞得好坏,与传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环境卫生搞不好,就给病菌造就了繁殖、生长、发育良好的环境。因此要经常打扫场区的卫生,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的机会。

2 清除杂草

场区的杂草丛生地方,是鼠和蚊蝇的藏身之地,鼠和蚊蝇都是疾病的传播者。例如:乙脑的主要传播者就是蚊子。附红细胞体的传播者一部分就是鼠和蚊蝇了。因此,彻底清理生产场区的杂草,对养殖场防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杜绝蚊蝇和鼠害。

3 清理垃圾和杂物

垃圾和杂物的堆积也是有利于蚊蝇和鼠害存在。一些猪场建筑完工后不及时清理杂物;或平时的垃圾及杂物堆积如山,从而给蚊和老鼠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

因此,要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更不能把粪便堆积在生产场区。

4 场区的消毒

生产场区要定期消毒杀死周围环境的细菌及病毒,一般情况下生产场区每周应该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选用2%的火碱溶液进行喷雾消毒。用一段时间后改用碘制剂;再用一段时间改用0.05%的过氧乙酸。

总之,选几种消毒药物后,轮换着使用,但是不能今天用火碱明天应用过氧乙酸后天应用碘类消毒液。如果这样用起来细菌和病毒对所有的消毒液都产生了耐药性。结果还是达不到消毒的目的。应该是一种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换其他药物。

猪舍消毒

猪舍的消毒与外界的消毒有所不同,因为场区没有粪便而猪舍有大量的粪尿急胎衣等残留物。并且粪便是不断排出的不能间断,所以彻底消毒猪舍是一件难事,除非把猪转出猪舍

猪舍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周一到两次。但是至少一次。

关于消毒液的使用,有些人认为浓度越大越好,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部分人配比的浓度,超出说明的比例;或有些人为了节约,配比的浓度小于说明书上的浓度,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们大家都知道酒精在70-75%时的才有强力的杀菌效力,反而浓度过高和过低,杀菌力低,或失去杀菌作用,因此使用某种消毒药物度必须按照其说明的使用浓度去使用。

器械消毒

器械的消毒一般情况下是指医疗器械。医疗器械的消毒,在消毒前要对医疗器械进行彻底的冲刷,冲洗干净后再进行消毒。

使用过的注射针头要用注射器把针头内的药物、猪肉、疫苗等遗留的堵塞物冲出去;注射器要松动螺旋,取出玻璃套管、皮垫。冲刷好玻璃套管、皮垫,如果不取出皮垫则会造成皮垫的老化。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钳等要用酒精擦去上面的血迹。然后把所有医疗器械再放入高压灭菌锅内进行消毒。

医疗器械最好用高压灭菌法灭菌。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许多人消毒后,用手直接接触消过毒的医疗器械,这是极大的错误。应该带上医用手套拿起消毒过的钳子进行安装注射器,取出针头,放在备好的效果毒的器械盘中。

自身消毒

其实搞好自身消毒,在猪场保证猪群健康及个人健康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多数人员不注意个人的消毒,工作之后不进行消毒,就去餐厅就餐。

工作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证工作服勤洗常换,保证自身健康。

消毒剂的选择

药物选择要对路

在选择化学消毒剂时应考虑:对病原体消毒力强,对人、畜毒性小,不损害被消毒物体,易溶于水,在环境中较稳定,价廉易得且使用方便的消毒剂。

4.4.jpg

常见的消毒药物:

(一)碱类消毒剂。如火碱、生石灰和草木灰。火碱不能用做猪体消毒,3%~5%的溶液作用30分钟以上可杀灭各种病原体。10%~20%的石灰水可涂于消毒床面、围栏、墙壁,对细菌、病毒有杀灭作用,但对芽抱无效。

(二)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如百毒杀、双季铵盐络合碘。此类药物毒性极低、安全、无味、无刺激性,且对金属、织物、橡胶和塑料等无腐蚀性,应用范围很广,是一类理想的消毒剂。有的产品还结合杀菌力强的溴原子,使分子亲水性和亲脂性倍增,更增强了杀菌作用,对各种病原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此类消毒剂可用于饮水、喷雾、带畜禽消毒、浸泡等消毒。

(三)醛类消毒剂。如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仅用于空舍消毒(舍内有动物则不能用)。使用方法:放于舍内中间,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再加等量水,密闭熏蒸2~4小时,开窗换气后待用。

(四)氧化剂。如过氧乙酸。可用于载猪工具、猪体等消毒,配成0.2%~0.4%的水溶液喷雾。

(五)卤素类消毒剂。如漂白粉、碘伏等。

程序设计要严密

(一)环境净化与消毒。包括车辆消毒(用3%~5%的来苏儿液或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道路消毒(经常打扫卫生,每月用火碱溶液消毒1次)、场地消毒(及时消除猪粪、杂草等,凡堆放过的地方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消毒)。

(二)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是将病原带入场区的主要媒介。在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人员进入要经过消毒池,然后要去洗澡换掉衣物,穿山洁净已经消毒过的衣物鞋子,原来穿的衣物要进行熏蒸或者浸泡消毒。从场外购入的物品必经过规定时间的熏蒸消毒后才能进入场内。进入生产区前先洗澡、更换防疫服或工作服。生产区的每栋猪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池内盛3%~5%来苏儿液或10%~20%的漂白粉溶液供工作人员进入时蘸脚。每栋猪舍门口的洗手盆内装稀释1:600倍的百毒杀-S进行洗手消毒。

(三)猪舍消毒。包括清理、冲洗,待干燥后用0.5%的过氧乙酸溶液喷洒,再用熏蒸法或火焰法或火碱法等进行消毒。

(四)带猪消毒。可选用过氧乙酸、次氯酸钠、百毒杀等,一般每周消毒1次。

(五)饮水消毒。用漂白粉按每公斤饮水用3~5毫克或用0.025%的百毒杀溶液消毒,每周1次。

(六)死猪和粪便处理。死于传染病的猪宜远离猪场深埋或焚烧,死于非传染病的猪宜高温处理,猪粪应堆积发酵或入化粪池。

提高效果是根本

(一)按消毒对象选择消毒方法,应合理运用。

(二)按疫病类型确定消毒重点。如经消化道传播的应搞好环境卫生,加强饲料、饮水和用具的消毒;经呼吸道传播的应重点做好猪舍空气和猪体表的消毒。

(三)按疫病流行情况掌握消毒次数。消毒必须定时、定期进行,推广带猪消毒法。

(四)掌握好温湿度。一般温度相对高时消毒效果更好些,所以每天上午9:30~11:30、下午3:30~5:00进行消毒较好。湿度在60%~70%时进行消毒效果更好些,舍温在10℃~30℃时,作用30分钟即可取得良好效果。

(五)控制好环境酸碱度。微生物的正常生长繁殖的酸碱度范围是6~8。当pH值大于7时,细菌带的负电荷增多,有利于火碱等杀灭细菌。

(六)掌握好消毒剂的浓度。例如酒精浓度在70%时消毒效果最好,而非纯酒精(98.50%)或65%的稀释液。

(七)不同消毒药品不能混合使用。

猪场消毒常见漏洞

消毒前不清理

未清理的地面和猪体,即使浸泡也需要相当时间才可浸透,一般的喷雾消毒起到的作用有限 。

行李和衣服,喷雾、浸泡无法进行,紫外线无法穿透,而细菌和病毒则可以钻进里面。如果这些物品在原先猪场用过,难免里面有其它猪场的病原,只有熏蒸可以解决,但又需要足够的时间。所以,如果猪场做不到免费提供行李时,也可以在隔离间安置公用行李,在新饲养员行李熏蒸消毒时仍有被子可用。

消毒池中的砖块

有了砖块,人的鞋子就可以不通过消毒池,也就没法消毒了。

人行过道,让消毒池变成废物。

大体积物品的消毒 脏的保温箱,如果消毒不彻底,下批猪使用时的危害是相当大的。但大的体积,浸泡不易,该如何消毒呢?使用油漆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油漆后的木板可防止病原渗透,也便于清洗消毒。油漆并不是每次都需要刷,一次刷漆可使用多次。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