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仔猪黄痢的流行、诊断和防治方法

l 病原和流行

该病的病原体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但其血清型与仔猪白痢及仔猪水肿病不尽相同。该病分泌毒素和胃肠道发酵腐败的产物一起引起仔猪肠毒血症,使仔猪发病或死亡。该病主要发生在l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1~3日龄的更多发。猪群中一旦发病,很快传播开,一窝仔猪中的发病率可达50%~90%,病死率有的可高达100%。猪场卫生条件不良,仔猪密集,互相窜动,都会促进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 临床特征

最急性的病仔猪常于分娩后lOh左右突然死亡。2~3日龄仔猪感染时,病程稍长,腹泻是其主要症状。排粪次数增加,th内数次。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糊状,含有凝乳小块。病仔猪精神沉郁,不吃奶,口渴,迅速消瘦,眼球下陷,全身衰弱,终因脱水、衰竭而死。通常根据上述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特别是仔猪排出的便粪特点可进行初步诊断。如需确诊,应采取病死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或粪便送兽医检验部门作细菌学检验[养殖网:www.novmv.com/]。

3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颈部、腹部的皮下常有水肿。兽医剖检可见,最显著的病变为肠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其中十二指肠最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肠道内充满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有弥散性小点状出血;肝、肾常有小的坏死灶。

4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日龄、腹泻、排黄色稀粪、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和急性死亡等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仔猪红痢以及由轮伏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仔猪腹泻相鉴别。

5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诊断有形态学检查、生化特性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试验等。近年来,DNA探针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己被用来进行大肠杆菌的鉴定,这两种方法被认为是目前最特异、敏感和快速的检测方法。

病料采集:败血型个体采取血液、内脏组织;肠毒血病个体采取小肠前部黏膜或发炎的肠黏膜。

试验方法:①形态学检查。血液涂片、组织触印片,以革兰氏染色(或瑞氏、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发现大量大肠杆菌时,即可作出诊断。②培养特性检查。采样作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培养基、血液琼脂平板,于37℃培养24小时。大肠杆菌在普通琼脂平板形成直径约2.Omm、圆形、隆起、光滑、湿润、半透明、淡灰色的菌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呈红色,部分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出现β-型溶血。挑取上述菌落作纯培养,并继续作生化特性试验,如具备下述特性,即可作出大肠埃希氏菌的诊断报告:乳糖、葡萄糖均产酸产气,ONPG阳性,M.R.阳性,V.P.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不产生H2S,不分解尿素,会运动,KCN中不生长。

6预防措施

平时要搞好猪舍环境的卫生工作。母猪进入产房前,产房及临产母猪要进行彻底消毒;产前3~5天对母猪的乳房及腹部皮肤用0. 1%高锰酸钾擦拭,哺乳前应再重复1次。如猪场发生过该病,在母猪产前2~3天对其应用抗菌药物,连续用至产后数天,可有效地防止仔猪发生感染。给仔猪服用细菌制剂。为防止仔猪黄痢发生,一些猪场,在仔猪吃奶前喂服调痢生或促菌生,据称效果良好。常发病地区的猪场,可用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或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菌,给产前1个月的怀孕母猪注射,以通过母乳使仔猪获得被动免疫保护,防止发病。

7 治疗方法

仔猪黄痢以发病急、死亡快为特征,临床上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措施。①药物治疗。大肠杆菌对新霉素、痢特灵、磺胺甲基嘧啶、土霉素,尤其是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可以口服或注射。但最好分离出病原性菌株,作药效试验,选用抑菌作用显著的药物,则效果较为可靠。在给患病仔猪用药的同时,也给哺乳母猪注射抑菌作用显著的药物,可收到较好的效果。②补液补糖。由于腹泻,病猪脱水严重,应及时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和林格尔液,以补充失去的水分和电解质,增加仔猪机体的抗病能力。③特异性治疗。在仔猪黄痢常发猪场,可自己制备抗仔猪黄痢高免血清,给仔猪口服或注射,能取得一定的防治效果。④中草药处方。党参36g,黄连、黄柏、黄芩各15g,连翘、茯苓、白术、石榴皮各20g,干姜、木香各12g,白头翁40g,共研末,煎汤内服。以上为12头仔猪用量,每天服1~2剂。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