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丹毒的检疫技术及防控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丹毒的检疫技术及防控措施

猪丹毒是由于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临床有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类型病症,此病为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它主要是由于猪丹毒杆菌所以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能够分为进行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种.本主要通过对猪丹毒的检疫技术及防控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相关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促进养猪行业的发展。

1、流行病学

猪丹毒主要是2-6月龄的架子猪容易感染,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可呈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有时还会呈现暴发流行,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病猪经由分泌物和粪便将猪丹毒杆菌排到体外,导致饲料、饮水或者土壤等被污染,从而使其他猪通过消化道或者皮肤损伤发生感染。一般该病主要是由于直接接触病猪或者以飞沫的形式在短距离内传播。该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卫生条件、饲养密度等因素紧密相关,如圈舍过于脏乱,长期没有进行消毒,饮水系统污染病原菌,都会诱发该病。

2、宰前症状

急性型。最急性型病猪会突然出现发病,很快倒地死亡,往往当天下午完全正常,第二天清晨就无原因的死亡。病程持续稍长的病猪会表现出持续高烧,往往卧地不起,食欲废绝,有时伴有呕吐,排出干硬粪便,尿液颜色变深,部分大面积皮肤出现红斑,用手按压会发生褪色,一般可持续2~4天,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耐过者会变成疹块型或者慢性型。

疹块型。也称为亚急性型,病猪在高烧持续2-4天后,在肩部、背部、胸部、腹部以及四肢外侧都出现疹块,有时甚至头面部也出现,疹块为指头到鸡蛋大小不等,呈圆形、菱形、方形,大部分疹块在皮肤表面略微突起,呈红色,用手指按压能够褪色,尤其是白毛猪更加明显,而黑毛猪疹块处往往呈紫色。形成疹块后,病猪体温开始降低,部分能够自行康复,部分能够变成慢性型,还有一些症状会加重,最终死亡。

慢性型。通常是由急性型、亚急性转变而来,也有一些为原发。病猪主要是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以及皮肤坏死,使其出现跛行,体质长时间衰弱消瘦,较容易死亡,皮肤局部发生坏死,发生革质化,脱落后会形成疤痕,往往伴有耳朵的坏死、脱落的现象。

3、宰后检疫

急性型。病猪存在败血性变化,全身都具有淤血,导致皮肤和可视黏膜发红。肾脏发生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存在红色的出血点。脾脏由于淤血而有所肿大,全身淋巴结充血、淤血,明显肿胀,切面多汁。肺脏发生充血、水肿。十二指肠和胃黏膜发生小点或者弥漫性出血。

疹块型。病猪皮肤表面存在几个或者几十个疹块,全身淋巴结存在淤血、充血而引起肿胀,而内脏通常不会发生明显变化。有时除皮肤出现疹块外,还会发现肩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以及肝门淋巴结发生肿胀,达到正常大小的2倍以上,且切面发红、多汁,其他没有发生明显异常。

慢性型。病猪通常是关节发生变形,心内膜存在菜花状的增生物,皮肤表面出现疤痕,有时甚至可见肩背部形成非常规则的龟背花纹。

4、产地检疫

染色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的血液、肝脏等直接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单个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细长,或者呈丝状排列。

病原菌分离。分别将病料接种到血琼脂、肉汤培养基中,放在37℃恒温箱中进行36 h培养,发现不会形成菌膜与菌环;放在37℃恒温箱中进行48 h培养,发现血琼脂培养基上有细小菌落长出。挑取单个菌落,染色后进行镜检,可见分离菌为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5、防控措施

应急处理。在该病暴发的流行期,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取严格的消毒,且必须遵守无公害处理。对于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猪,隔离后要加强护理,对于假定健康猪要立即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消毒要确保全面彻底,且被病菌污染的设备、用具、场地等要先经过彻底冲洗才可进行严格消毒。

1.1.jpg

在猪饲养行业中,猪丹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危害性极大,主要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猪,通常架子猪比较容易感染上猪丹毒,特别是那些月龄在 3~6 的猪比较多见,该病在南方多见于春冬两季,而在北方多见于夏季。一旦猪染上这种病或者带上猪丹毒杆菌,很容易在猪群中蔓延开来。从临床上看,该病有一个1-7天的潜伏期,通常有急性性、疹块型以及慢性型三种类型,诊断起来并不存在太大难度,通常在猪饲养中,通过对猪进行猪丹毒疫苗接种来达到预防猪丹毒的目的,一旦猪真的感染上猪丹毒,可采用青霉素和抗猪瘟血清对病猪进行治疗。考虑到猪丹毒是猪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因此在检疫时一定要牢牢把握住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如果经检疫发现存在病猪、死猪和不合格肉品,应妥善进行处理。

一.猪丹毒概述

在临床上,猪丹毒有多种别称,也称红热病。该病主要因猪丹毒杆菌引起的,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在形状上表现为是微弯纤细或呈平直状的杆菌,一般在病料内成对或者成丛排列,主要分布于病猪心内膜疵状物中,长丝状分居多,甚至更细。一般说来,猪丹毒杆菌抵抗力比较强,即使在火熏、盐腌、腐败等恶劣环境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事实上,猪丹毒杆菌很多时候都是寄生于禽类、鱼类与哺乳动物体内,。该病主要在猪身上发生,在牛、羊、马等其他牲畜很少有感染的病例报告,有的时候,人也有可能感染,总之,猪丹毒杆菌的分布还是十分广泛的。通常来说,感染猪丹毒杆菌的病猪主要那些月龄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的架子猪,并且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晰明显,多发于潮湿、炎热的季节,受温度影响显著。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那些带菌猪或者病猪,另外有资料显示,土壤中也有可能带猪丹毒病菌,除了能够经消化道传播,还可以通过吸血昆虫或者伤

口进行传播。对于那些健康猪,实际上也有可能存在猪丹毒杆菌,特别是在长途贩运或者天气变化频繁等因素的作用下,会明显提高该病的发生率。这一点在检疫中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稍有不慎,会造成养殖户的重大财产损失。

二、临床表现

该病在临床上根据症状表现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急性型、疹块型与慢性型。第一,急性型通常发病比较突然,病猪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卧地不起、久热不退,食欲减退,粪便干结,尿液颜色较深,有部分病猪皮肤上有很多成块红斑,经按压有褪色迹象,这个病程持续2-4天,通常这个急性型死亡率比较高,如果有病猪能够挺过去一般都会向疹块型与慢性型进行转化。第二,疹块型比急性型稍轻,也称亚急性型,通常病猪在高烧2-4天后,除了在背部、肩部会出现疹块,在胸部和腹部也有出现,这种疹块一般相较于皮肤表面有所凸起,在白毛猪中出现的比较多,当然黑毛猪也会出现,表现为紫色。一旦在病猪身上出现疹块,其体温一般会呈下降趋势,,部分会向良性发展甚至自我康复,部分病猪病情则得不到控制,反而进一步恶化,致死都有可能。第三,慢性型通常比较轻,多是从以上两种转化而来,也有原发的可能性,在临床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以及皮肤坏死三种情形。

三.猪丹毒检疫

1.产地检疫

所谓的产地检疫其实指的是对未出栏的生猪进行器官检疫,通常需要考虑其临床症状与流行特点。有的时候,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进行实验室诊断,一般地,通过肉眼是很难发现猪丹毒病症的,因此在检疫时需要借助于细菌学检查,对其进行确诊,如果通过细菌学检查发现紫红色细小杆菌,则可以断定该病为猪丹毒。现如今,规模养猪场因为规模大,防疫技术比较高,猪丹毒一般不会在规模养猪场中出现,在中小型和散养猪场比较多见。那么也就意味着,要对来自不同猪场的生猪进行需要重点检疫,这种情况下猪丹毒发生率会比较高。实际上,猪丹毒和其他几种疾病在临床上表现类似,如仔猪副伤寒、猪瘟等疾病,因而在进行鉴别一定要特别注意,并能够进行仔细鉴别。生猪如果染上猪瘟与仔猪副伤寒,其豁膜与皮肤会发绀,在其身上会有血斑点出现。特别是猪瘟,病猪浆膜、豁膜以及皮肤内脏等都会有出血的迹象。对于仔猪副伤寒来说,其病原体主要是

猪伤寒沙门氏菌以及猪霍乱,在病猪多个部位可见紫色斑,并且存在坏死病灶。在这个时期如果出现猪丹毒,通常只会出现疹块型和慢性型两种,疹块型一般指的是在病猪身上有菱形或者方形疹块,用手指进行按压,会感觉到有一种硬感;而慢性型则主要表现为行动困难,病猪会很有可能换上心内膜炎与关节炎,病程通常会比较长,久而久之,病猪会出现心肌麻痹症状,进而导致死亡。

2. 屠宰检疫

顾名思义,所谓的屠宰检疫就是对屠宰后的生猪进行病理解剖,并据此来进行检疫工作。通常受猪丹毒杆菌感染的病猪,其皮肤表面能够看到红斑,有败血症迹象,在病猪的小肠与胃部,会有比较严重的出血现象,还可以看到,在病猪的脾脏会呈樱桃红肿大,其淋巴结也比较肿大。除此之外,在病猪幽门与胃底位置会伴随部分出血和弥漫性出血,症状一般都比较严重。特别地,对于感染慢性猪丹毒的病猪,在其左心二尖瓣的位置上,能够看到有菜花样赘生物,有时候,表现为关节炎。

四、猪丹毒治疗策略

在病猪感染猪丹毒的初期,通常会对病猪进行猪丹毒血清注射,注射方式可以是静脉注射或者是皮下注射,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猪发病已经有1-2天,那么一般都是对病猪进行青霉素注射,剂量通常为1万IU/kg,注射方式主要是耳静脉或皮下注射,一天注射两次为宜。除此之外,使用恩诺沙星、泰乐菌素以及土霉素、氧氟沙星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病猪进行治疗时,一定要等到病猪各项机能完全恢复后才能停药,否则很容易出现因为停药过早而导致病猪病情向慢性或复发的方向转化。

五、猪丹毒预防策略

通常对猪丹毒进行预防时,主要方式采用的是预防接种方法,具体说来,就是首先用氢氧化铝生理盐水对猪丹毒弱毒活菌苗进行稀释处理,然后对病猪进行肌肉或注射,能够确保生猪在6个月的安全期内具有抗猪丹毒的免疫力。当然了,疫苗除了选用猪丹毒弱毒活菌苗歪,二联灭活疫苗、三联疫苗等均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使用方法都是相同的。还有一点,为了能够从源头切断传染源,从根本上切断猪丹毒的传染途径,从事相关饲养的负责人一定要在平时就把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做到位,确保猪舍内通风良好,内部干燥,干净卫生,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对猪舍进行定期消毒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把预防工作落到实处。

药物治疗。病猪隔离后要立即采取有效治疗,如果条件允许可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用于治疗,且使用西药治疗的前提下,还要采取相应的对症疗法。对急性败血型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万IU青霉素G钾和3万IU长效菌毒星,混合均匀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2-3次,1个疗程为2-3天。还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4-15 mg氨卡青霉素钠、10-15 mg硫酸卡那霉素、1.0-1.5 mg硫酸庆大霉素,混合均匀后进行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慢性型病猪,如果已经发生心内膜炎则没有治疗价值。发生关节炎的,推荐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15 g白术,15 g陈皮,30 g神曲,15 g秦艽,60 g芒硝,15 g防已,30 g山楂,10 g木通,30 g大黄,15 g柴胡,10 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或者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分成2次服用,连续使用1-2个疗程,治疗效果良好。对于隐性型病猪,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万IU头孢霉素,连续使用3-4天,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