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农村养猪生产中的“五改革”和“五预防”【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农村养猪生产中的“五改革”和“五预防”

梁晓红 (吉林省九台市畜牧总站 130500)

为了使生猪增重快,出栏快,在饲养管理方面,要搞好“五改革”,在灭病方面要搞好“五预防”。

1 “五改革”

改养本地猪为瘦肉型杂交猪。本地猪在农村面广、量大,适应性强,但是生长速度慢,瘦肉率低。一旦用瘦肉型公猪(长白、杜洛克、大约克)改良后,杂种优势便能充分发挥。据养殖户试验,本地猪日增重602克,料肉比4.22:1,瘦肉率47%。而长白猪与本地猪的杂交猪日增重640克,料肉比3.46∶1,瘦肉率52%;杜洛克猪与本地猪的杂交猪日增重696克,料肉比3.14∶1,瘦肉率56%;杜洛克猪与长白猪的杂交猪日增重648克,料肉比3.31∶1,瘦肉率57%。由此可见,猪的品种是决定生长发育速度的关键。

改传统养猪法为直线育肥。传统喂养方式是饲料单一,熟食饲喂,饲养周期长,膘厚,效益差。而直线育肥法按育肥猪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饲喂相应的配合饲料,科学饲养管理,加快出栏,降低成本。这样饲养,每头猪可节约饲料75~100千克,缩短育肥期2~3个月,日增重提高200~300克。

改喂单一饲料为配合全价饲料。单一饲料饲喂,生长慢,单喂玉米,肥膘更厚,瘦肉率更低。据报道,喂配合饲料的猪,料肉比3.63∶1,每头正常盈利50~80元;而单喂玉米的猪,料肉比7.56∶1,每头亏损100~180元。

改圈养为标准舍养。圈舍是猪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活环境,对猪的生长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北方,冬季长,气温低,这是造成一年养猪半年长的自然因素。如果建设成标准化猪舍,可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如果改变露天养殖,提高舍内温度到5~20℃,每头猪平均日增重就会较低温抵御寒冷时多增加80~100克,育肥期少消耗饲料90千克,料肉比少1.69,增加收入60多元。

改为适时出栏。猪的生长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慢、中期生长速度快、后期生长速度慢,最佳的出栏期是在体重90~130千克范围内。如果错过最佳出栏期,会造成饲料浪费,瘦肉率降低等不利后果。因此,改变养大猪的习惯,做到适时出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 “五预防”

预防人的传播。许多传染病就是通过参观者或者饲养人员的皮肤、头发、衣服带进猪舍。因此,应谢绝参观。参观也可以穿好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饲养人员也要在进出猪舍时换衣服和鞋,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不要参观其他猪场。猪场最好安装监控设备,这样参观者就可以在办公室进行观看,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预防运输工具传播。运输生猪、运输饲料等的车辆(www.novmv.com),应该禁止进入场区。出栏生猪时,可以采取运送到指定点装车,避免引来瘟疫,影响生产。最好是建设一个专用出售仔猪和育肥猪的运送点,建设专用装货平台。

预防饲料和水污染。实践证明,常规的混合料不易传播疾病。然而饲喂残厨物的危险就相当大,尤其是没有经过热处理的情况下,极易感染疾病,也不符合安全食品生产管理的规定。应该饲喂配合饲料,科学饲养。

防有害动物传播。猫、狗、鼠等有害动物也是传播疾病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要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阻断传染源,以防有害动物进入。

预防接种。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观念,及时按程序做好各项疫苗的免疫接种,同时做好舍内的清扫、用具的清洗消毒等工作。

3 小结

只有在提高科学饲养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做好各项工作程序,结合不同季节的多发病制定全年的重点工作计划,养猪才会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最长的水母

在1965年被海水冲到马萨诸塞州海滩上,伞部直径2.3米,触手36.58米,若把触手展平,竟长达74米。

最凶猛的鸟

生活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的悬崖绝壁之间的安第斯兀鹰,体长可达1.2米,两翅展开达3米,有一个坚强而钩曲的“铁嘴”和尖锐的利爪,专吃活的动物,不仅吃鹿,羊,兔等中小型动物,甚至还捕食美洲狮等大型兽类。

最具破坏力的昆虫

最具破坏力的昆虫是分布于非洲和亚洲西部的荒地蚱蜢。某些天气状况可导致成群的蚱蜢将飞行途中遇到的几乎所有植物吞噬一空。5 000万只蚱蜢一天内所吃掉的作物可供500人生活一年。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