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乐平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乐平猪

乐平猪(Lepingpig)因主产于江西省乐平市而得名。1973年以前称为赣东北花猪,当时包括乐平花猪和东乡花猪两个类群。《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2001)中称为“乐平花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乐平猪的中心产区为江西省乐平市的接渡、吾口、后港、礼林、梅岩等乡镇和东乡县的小璜、占圩、马圩、红星(圩上桥镇)、瑶圩、黎圩等乡镇;分布于江西省的乐平、浮梁、鄱阳、万年、德兴、婺源、弋阳和东乡、余江、金溪、临川等地。产于乐平市的曾称乐平花猪,产于东乡县的曾称东乡花猪。因其产区相邻,所处生态条件相似,猪种大体特点相近,1973年将乐平花猪、东乡花猪归并,统称乐平猪。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乐平猪产区位于乐安河两岸的平原、丘陵地带,海拔20~50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1℃,无霜期266天,年降水量1742mm。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粟、豆类、甘薯、棉花、萝卜为主,丰富的农副产品和青绿多汁饲料为乐平猪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群众素以饲养母猪为主要副业,对饲养和选育种猪有丰富的经验,且历来有宰杀油多膘肥的大肥猪过年和腌制腊肉的习惯。在这种自然和历史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耐粗饲、性情温驯、肉味鲜美、抗逆性强和遗传性能稳定的脂肪型的乐平猪。据查,200多年前乐平猪即已成为当地的优良地方猪种。当时安徽省有人把乐平猪大批量运往徽州销售,促进了产区乐平猪的生产。在长期的养猪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饲养和选种经验,通过人工选择,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乐平猪。

20世纪50—60年代,东乡县及附近地区曾引进了欧洲猪品种,这些猪与当地的东乡花猪进行杂交,与乐平花猪差异更加明显。据《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2001)记载,“1964年曾将东乡花猪并人抚州花猪类型,1973年又将其列入赣东北花猪(乐平花猪)”,虽从免疫遗传学标记、生化遗传学标记等均发现东乡花猪与乐平花猪有一定差异,体形外貌也有一定差别。但其起源于乐平花猪,外貌上仍像地方猪种,因此仍作为乐平花猪中的一个类群介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6年统计尚存栏乐平猪1200多头,公猪16头。其中乐平市有能繁母猪860头左右,公猪8头(6个血缘)。东乡县存栏东乡花猪400头,其中能繁母猪280头、公猪8头。

历史上,乐平花猪曾是当地的主要猪种。20世纪60年代初期,共有乐平猪种母猪5万余头。80年代初仅乐平市中心产区就有母猪1.3万头[www.novmv.com]。据《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记载,1960年有东乡花猪8万余头。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瘦肉型猪的发展及外来品种猪引入,纯种地方猪数量迅速下降。80年代初期东乡县中心产区有东乡花猪母猪0.5万头,种公猪46头、16个家系;90年代末存栏母猪下降为2000余头。1999年东乡花猪存栏母猪只有4126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乐平猪头型分为马脸型和狮头型两种。马脸型占多数(母猪占90%,公猪占70%),头小,嘴稍长;狮头型头大,额宽,嘴短,有较深的方形皱纹。马脸型乐平花猪体格较大,结构匀称,骨骼粗壮结实。毛色除额部、尾尖、腹部、四肢下部等为白色外,其余均为黑色,故有“乌云盖雪”之称;狮头型腹部为黑色。乐平花猪头大,额宽,且有较深的皱纹,耳大下垂,嘴筒短略、上翘。肩宽,背腰平直,腹大呈弧形,臀欠丰满。四肢粗壮,蹄壳呈玉色、坚硬。尾长约30cm,尾根低,尾端粗。肋骨14对。乳头多为7对。

因选育方向略有不同,乐平花猪和东乡花猪的体型外貌有些差别。东乡花猪被毛黑白相间,黑色主要分布在头、尾及背部,占10%~30%,且比较独特的是在其黑色额头上有一撮白毛。

2.体重和体尺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于2006年11月和12月,分别对乐平花猪和东乡花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与1984年江西农业大学测定数据比较,乐平猪的体重和体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乐平猪性成熟早,母猪性情温驯,母性较好,护仔能力强。母猪初情期4月龄左右,6~7月龄、体重55kg初配;公猪8月龄、体重60kg初配。

2006年11月和12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分别对乐平市种猪场30头乐平猪母猪(三胎以上)和东乡花猪原种场30头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进行了调查,与《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2001)记载的乐平花猪三胎以上(180窝)窝产仔数12.47头,东乡花猪经产母猪(212窝)窝产仔数11.82头比较,窝产仔数稍有下降(表2)。

2.育肥性能 据乐平市种猪场2006年测定,乐平花猪在饲料营养水平为每千克含消化能11.72MJ、可消化粗蛋白15%的条件下,从15kg体重开始试验,到8月龄、体重89.2kg,日增重475.0g,料重比3.85。1982年江西农业大学用不同营养水平、不同粗纤维含量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用30头猪进行饲养试验,随机分成1、2、3组,每组10头(公、母猪各半,均去势),另用9头(阉公)做消化率测定,分成1、2、3组,每组3头。试验结果,乐平花猪在高能量、低纤维营养水平下,5~8月龄日增重500g左右;而在低能量、高纤维营养水平下,日增重390g。

2006年测定的4头乐平花猪肉品质与1990年数据相比,差异不明显(表3)。据《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2001)记载,4头宰前体重90.13kg的猪,其肌肉含水分74.26%,粗蛋白19.31%,粗脂肪5.25%,粗灰分1.17%(原数据有误,本书进行了校正)。

据东乡欣荣种猪场2006年试验,在中等营养水平下,东乡花猪体重20~75kg阶段,日增重565.2g,料重比3.3g,与东乡花猪畜牧良种场1998—1999年育肥性能试验比较,在中等营养水平下,20~75kg阶段,平均日增重504g,料重比3.43。肥育性能有所提高。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1月对181日龄的4头东乡花猪进行了屠宰性能测定,宰前活重(60.0.+5.20)kg,胴体重(39.88±2.85)kg,屠宰率66.47%±1.19%,背膘厚(3.00±0.13)cm,眼肌面积(17.11±l.90)cm2,瘦肉率45.02%±1.48%,脂率34.04%±1.35%,皮率13.20%±0.37%,骨率8.11%±0.25%。与《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记载比较,宰前活重81.40kg的东乡猪(4头),屠宰率75.06%,瘦肉率45.08%,瘦肉率基本接近,但比乐平花猪瘦肉率要高。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2007年1月对4头东乡花猪的肉质进行了测定,肉色评分3.0±0.45,大理石纹3.5±0.08,失水率10.9%±0.74%。《江西地方畜禽品种志》(2001)记载,东乡花猪肌肉含水分75.91%,粗蛋白20.81%,粗脂肪2.16%,粗灰分1.12%。肌内脂肪比乐平猪低。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种场保护。乐平猪现有两个保种场,乐平市种猪场和东乡欣荣畜牧良种场,均创建于1973年。两场都制定了保护和利用计划,并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乐平场现有种公猪6头(6个血缘)、母猪60头,东乡场有公猪8头(6个血缘)、母猪80头。乐平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

1981—1982年江西省畜牧兽医研究所与乐平市种猪场利用乐平花猪和中约克猪、长白猪进行了二元杂交试验,杂种猪的繁殖性能、增重速度和胴体瘦肉率均有提高。现在杂种母猪和肉猪占该地区的比例为30%,在农村有一定散养量,但还未形成产业。1999—2005年江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曾利用乐平花猪作母本进行过四元杂交试验,杂种猪的日增重和瘦肉率有明显提高。

20世纪80年代,东乡县以长白猪或大白猪作父本,与东乡花猪杂交,繁殖的子一代作母本与杜洛克猪杂交,生产的“内三元”商品猪,在中上营养水平下,日增重650g以上,胴体瘦肉率57%,肉色鲜红,很受沿海市场青睐。近年来,二元杂种母猪逐步被市场认可(特别是杜×东母猪),用其生产的三元商品猪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2006年东乡花猪及其杂种后代主要在东乡、进贤、金溪等县推广应用,每年推广二元母猪约1200余头。

五、品种评价

乐平猪性成熟早、繁殖力强、母猪发情征状明显,肉质优良、味道鲜美,但其瘦肉率低,体型稍大,饲料利用率较高,胴体中骨细脂多。今后应加强保种工作,扩大群体数量,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