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也叫做猪轮状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感染猪轮状病毒而导致。通常仔猪比较容易感染,而成年猪和青年猪较少发病,往往呈隐性感染。该病具有较短的潜伏期,通常只有12~24h。病猪主要特征是腹泻、呕吐、脱水以及体内酸碱平衡被破坏等,应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轮状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轮状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病毒粒子外观呈车轮状,直径大约为70 nm。该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对温度、pH值以及化学物质都具有一定耐受性,如在pH值为3-9的范围内都能够保持稳定,粪便中所含的病毒在60℃条件下能够耐受30 min左右,乳汁和粪便中所含的病毒在18-20℃下能够生存7-9个月。

致病作用。该病毒主要是导致1日龄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发病。病毒侵入猪体内会导致肠壁发生损害,刺激绒毛收缩,抑制其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仔猪食入的大多数乳汁在小肠的上部进行消化,使该段小肠特别敏感,感染病毒后会使其发生不耐乳现象,其实还不耐矮栏补料。如果猪食入的饲料没有消化,并进入下部小肠和大肠,会引起两个不良后果:一方面是给细菌繁殖提供所需基质,从而继发引起疾病;另一方面会增强大肠的渗透作用,影响水分的再吸收。结果就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腹泻,排出糊状粪便,或者排出含有白色、黄色絮状物的水样粪便。如果仔猪产出后的8-10 h就具有以上症状,说明其可能在出生前就已经感染病毒,甚至可能是通过子宫而不是通过胎盘被感染。

发病特点。该病通常在气候寒冷的早春、晚秋以及冬季发生。当气候寒冷、湿度过大、卫生较差、饲料营养不均衡以及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等,也能够诱发该病。另外,该病毒能够在不同动物间传染,往往使该病出现暴发和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潜伏期通常只有12-24h。各种动物都能够感染轮状病毒,其中幼龄动物比较容易发生腹泻。仔猪在1-4周龄的发病率在80%以上,死亡率低于20%,且仔猪越小日龄感染,具有越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表现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拒绝行走,部分在吮乳后出现呕吐,接着发生腹泻,排出黑色、灰色或者黄色粪便,典型特征是发生水样的喷射状腹泻,导致粪便污染猪舍地面和墙壁,并散发明显的臭味,但体温通常没有升高。成年猪感染该病后,通常经过7-10天能够自行康复,但如果抵抗力较差,尤其是出现并发症时,比较容易发生死亡。仔猪大于10日龄后感染,具有较低的死亡率,而越小日龄感染越容易死亡。

3、病理变化

病猪主要是局限在胃肠道发生病变,尤其是小肠会发生最明显变化,而胃的变化通常是由于小肠病变而导致。肉眼可见,胃壁松弛,胃膨大、扩张,里面含有大量乳汁和凝乳块,这是由于胃内容物无法正常后送而导致。肠道臌气,肠内容物为黄色凝乳样和棕黄色水样液物质,肠壁明显变薄,呈半透明状;有时小肠会存在弥漫性出血,此时肠内容物呈灰黑色或者淡红色。肠系膜淋巴结发生肿大、充血,往往发生浆液性淋巴结炎。另外,其他器官往往出现程度不同的变性,通过镜检发现病变最明显的是回肠及空肠,典型特征是绒毛发生萎缩,且隐窝变长。

4、防控措施

疫苗免疫。猪群可选择接种猪轮状病毒弱毒双价苗或者轮状毒油佐剂灭活苗来预防该病。使用油佐剂苗时,妊娠母猪一般在临产前30天接种,每只用量为2mL,而仔猪要分别在7日龄和21日龄都接种1次。接种油佐剂苗时,要在后海穴(也就是肛门与尾根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注射,并根据猪龄大小控制进针深度在o.5-4.ocm,使用弱毒苗时,妊娠母猪一般在临产前5周和2周分别接种1次,每头每次用量为1mL。

药物治疗。目前,该病还没有研制出特异性治疗药物,病猪主要是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发生脱水和酸中毒,调节电解质平衡,并使用抗菌药品来避免继发感染细菌,其中最重要的是及时补液,可选择采取饮服或者注射电解质。病猪可使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减进行治疗,即取25g车前子、30g葛根、10g黄连、25g黄芩、20g神曲、15g木香(后下)、10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如果热症比湿症严重,可添加20g蒲公英、25g银花;如果湿症比热症严重,可添加20g茯苓、20g薏苡仁;如果腹胀满者,可添加10g厚朴;如果呕吐,可添加10g藿香、10g竹茹。方中黄连、黄芩起清泄里热止痢之效;葛根起生津止渴、升阳除湿之效;厚朴、木香起行气除满之效;茯苓、薏苡仁、车前子起利湿止泻之效;藿香起化湿止呕之效;神曲起消食除满、下气导滞之效;甘草调和诸药。上述各药相辅相成,具有安肠止泻、清热利湿的作用。

猪轮状病毒病的病原

病原为轮状病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和土壤,经消化道传染而感染其他猪。病愈猪从粪便中排毒持续至少21天。病猪痊愈获得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它对病毒的持续存在影响时间不长,所以痊愈猪可以再次感染。病毒可从一种动物传给另一种动物,只要病毒在一种动物中持续存在,就有可能造成本病在自然界长期传播。这是本病普遍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病多发生在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应激因素,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的卫生条件、喂非全价饲料等,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 死率均有较大影响。

流行病学

1、本病多发于寒冷的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传染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

2、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素养,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多发,感染率可达90%~100%。

3、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4、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

5、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和其它养病的侵袭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18~19小时,呈地方流行性。各种年龄和性别的猪都有可能感染。在病区由于大多数成年猪已感染过而获得了免疫,所以发病的多为6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一般在50%~80%。病猪精神委顿,食欲减退,常有呕吐。迅速发生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糊状,黄白色或暗黑色。腹泻愈久,脱水愈明显。症状的轻重决定于发病日龄和环境条件,特别是环境温度下降和继发大肠杆菌病,常使症状严重和死亡率增高。

经过免疫的母猪群,在乳汁中常含有较高滴度的抗病毒抗体,可为仔猪提供乳源免疫力。在成年猪群,广泛存在着抗猪轮状病毒的中和抗体,大多数母猪能给吃乳小猪提供被动免疫。

1、常发生呕吐。

2、迅速发生腹泻,呈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

3、常在严重腹泻后2~3天产生脱水。

4、由于脱水结果,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

5、衰竭致死。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仔猪日龄和环境状况,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病变主要在消化道,致使胃弛缓,充满凝乳块和乳汁,肠管变薄,内容物为液状,呈灰黄色或灰黑色,小肠绒毛缩短。

诊断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采取他猪发病后25小时内的粪便,装入青霉素空瓶,送实验室检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是夹心法酶联铭疫吸附试验,也可做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均可迅速得出结论。还可采取小肠前、中、后各一段,冷冻,供荧光抗体检查。 类症鉴别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白痢、仔猪黄痢等相鉴别。其鉴别要点,参见猪传染性胃肠炎症鉴别。

防制

(1)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仔猪要注意防寒保暖,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

(2)在疫区要使新生仔猪及早吃到初乳,因初乳中含有一定量的保护性抗体,仔猪吃到初乳后可获得一定的抵抗力。

(3)猪舍及用具经常进行消毒,可减少环境中病毒含量,也可防止一些细菌的继发感染,减少发病的机会。

(4)发现病猪立即隔离到清洁、消毒、干燥和温暖的猪舍中,加强护理,清除病猪粪便及其污染的垫草,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器物。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22.5克,氯化钠4.75克,甘氨酸3.44克,柠檬酸0.27克,枸橼酸钾0.04克,无水磷酸钾2.27克,溶于1升水中即成)或葡萄糖盐水给病猪自由饮用。停止喂乳,投服收敛止泻剂,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等药物以防止继发性细菌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溶液(3%~10%)以防治脱水和酸中毒,一般可收到良好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