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一例慢性猪丹毒死亡的诊断及其讨论【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一例慢性猪丹毒死亡的诊断及其讨论

范术娟 (兰西县种猪场 黑龙江兰西 151531)

猪丹毒是由丹毒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病猪急性型呈败血症症状,亚急性型在皮肤上形成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常发生心内膜炎和关节炎。本病在各地广泛存在,呈世界性分布对养猪业危害很大,经过常年的预防注射,使发病率逐渐减少。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因发病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往往由急性亚急性转变成慢性猪丹毒。笔者曾遇到一例典型的慢性病例,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 病例情况

2013年5月下旬,我地养猪户李某送来1头近60千克,刚死亡的病猪。该猪是2012年秋季购入的仔猪,饲养不久就发病,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逐渐增加食欲。但经常反复发病,治疗,结果生长受阻。截止到死亡时已饲养近1年,体重并未增长,平时观察该猪呼吸快、心跳快、吃食慢。之后,在打扫猪圈过程中,该猪突然倒地急喘,很快死亡。

2 病理变化

猪体膘情中下等,眼结膜充血发生,腹下有轻度浮肿。剖开胸腹腔可见,双侧肺膨胀、气肿,表面可见许多白色变性,呈大理石样。心包液及腹腔液增多。切开心脏,以二尖瓣为中心附着由肉芽组织和纤维蛋白凝块所凝集呈菜花样赘生物。这些疣状物大小不一,有的似黄豆粒,簇聚在一起呈菜花状,直径为6~7厘米。在左心室、心耳、疏状肌(肉嵴)上均有大大小小的疣状物附着,几乎散布整个心腔内。

3 诊断

采取疣状物和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有长丝状杆菌。结合病理变化有典型的疣状心内膜炎,初步诊断为慢性猪丹毒。该猪因追捕驱赶,导致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

4 讨论

病理越长病变越重。从心内膜和心脏瓣膜的构造来看,心内膜薄而光滑,与血管的内膜相延续,其深层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心传导纤维等。心脏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皱而成的双层结构,中间夹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当发生猪丹毒细菌感染时,菌体在体内可引起血管内膜炎和心内膜炎,时间越长,形成的疣状物也愈多。该病例从购进时不久发病就是患上猪丹毒了,经过反复发病、治疗,最后成为慢性病例。

尽早淘汰、清除病源。本病的传染源为病猪,(www.novmv.com)病愈带菌和健康带菌猪。细菌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肾、脾和肝中,以肾含量最多,经粪、尿、唾液或鼻分泌物排到体外,污染土壤,饲料及饮水等,经消化道感染。因此发现病猪必须隔离治疗,彻底消毒所在环境。对于慢性猪丹毒,其本身生长增重缓慢,经济效益低下,而且长期带菌污染环境成为传染源,应尽早淘汰。

注重人的安全防护。丹毒杆菌能感染许多动物,而且健康带菌率较高,要想根除传染源比较困难。本病还极易复发,因此要引起重视,特别是人的类丹毒是一种职业病,多发生于兽医、屠宰、加工等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和消毒。

5 猪丹毒的防治

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提高猪群的自然抵抗力。凡从其他猪场购进的猪只,首先要隔离观察2~4星期,确认健康后方可并入大群饲养。注意经常灭杀蚊蝇,消除鼠害,保持猪舍、运动场及器具的清洁,定期用消毒液消毒,食堂下脚料及浴水必须经煮沸后才能喂猪,粪便垫料要经堆积发酵处理后方可利用。

加强交通检疫、屠宰检疫及农贸市场的检查。如发现病猪或带菌产品,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处理产品,杜绝病原传播。本病预防应按计划免疫接种,仔猪断奶后1个月(出生后3个月)进行猪丹毒弱毒疫苗按头份注射1次,免疫期6个月。1个月以上哺乳仔猪在注射疫苗3个月后,应补种1次。留作后备猪应每隔6个月免疫1次。

及早治疗、彻底治愈、防止复发。本病治疗应早期用抗生素效果较好,青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恢复正常再用药2~3天。不宜过早停药,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选择药物以青霉素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和四环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无效。若青霉素无效时改用四环素,按体重5 000~1 000单位/千克,肌肉注射,每天1~2次,直至痊愈。接种疫苗期禁止使用抗生素,接种猪丹毒活疫苗,在注射前后7天禁止使用抗生素。因本苗是活菌,用药则会造成免疫失败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