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仔猪痢疾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王树文

(黑龙江省农垦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黑河1614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107-01

修回日期:2016 - 04 - 08

作者简介:王树文(1964 -),男,黑龙江德都人,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疾病治疗和疫病预防。

仔猪痢疾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虽然患病仔猪经过早期治疗可以康复,但后天生长发育会受到很大影响。

1 流行病学

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无季节性,通常只有猪具有易感性,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此病,特别是7~12周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患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微生物随粪便排出,对饲养环境、饮水、器具等造成污染,健康猪通过消化道感染。另外,老鼠、苍蝇等也是该病的传播媒介。经过治疗康复的猪仍可长期带菌,当饲养管理不当,气温骤变,阴雨潮湿,饲料营养成分不均衡等因素引起应激时,可导致本病反复发生。

2 发病原因

初生7日内的仔猪,机体免疫力较低,当卫生条件不良时,饲养环境中会有大量病原微生物存在,若进入仔猪的消化道,但仔猪消化系统发育还未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水平较低,导致病原微生物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的细菌毒素引起肠道卡他性炎症,肠道吸收功能下降,引发仔猪痢疾;当母猪发生疾病时,其产乳量下降,乳质变性,仔猪采食后,会引起仔猪消化不良,早发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致使仔猪发生卡他性炎症,引起仔猪黄痢。哺乳母猪饲料配比不合理也会导致仔猪痢疾,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青料或青贮饲料比例过大,高蛋白饲料中米糠、豆饼、油饼、鱼粉等比例过高,因仔猪的消化机能不健全,采食后由消化机能紊乱而发病。另外,仔猪开食后,食欲逐渐旺盛,供给仔猪充足的饮水,防止仔猪因口渴误饮粪尿污水,引起发病[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临床症状

仔猪痢疾以腹泻为主要特征,包括红痢、黄痢、白痢和一般性腹泻,由病毒性、细菌性和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起。仔猪红痢多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患猪排出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的浅红色或褐红色水样恶臭稀便,多数病例表现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很快死亡;仔猪黄痢常见于7日龄内的仔猪,患猪排含凝乳小片的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便,仔猪吃奶减少或停止,极度消瘦、严重脱水,最后因衰竭而死亡;仔猪白痢多发生于10 - 30日龄仔猪,患猪排出有腥臭味的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的粥样、糊状粪便,有时粪便中还混有气泡。仔猪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废绝、消瘦、脱水、走路不稳,最终虚脱而死。

4 防治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仔猪痢疾不是单一的病原体感染,所以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及时清除传染源,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及时清除圈舍内粪便及其他废弃物。控制舍内温度,保持圈舍干燥。母猪产仔前要将母猪舍进行彻底消毒,更换干燥垫草。母猪临产前将乳房和胸部清洗干净,并用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母猪哺乳期间不可随意改变饲料配方或突然更换饲料,母猪分娩前7天开始减料,分娩后再逐渐加料,保证母猪分泌质优、充足的乳汁,有利于仔猪的消化吸收。另外,通过给母猪注射疫苗,使仔猪获得对该病的免疫力,可有效预防仔猪痢疾的发生。

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在寒冷季节,加强仔猪保温措施,除增加垫草外,还需采取保温板的等辅助增温,防止仔猪因受凉而下痢;保证新生仔猪在产后6~1Oh内吃足初乳,以获得母源抗体,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还可用抗菌药物涂抹母猪乳头,仔猪在吃奶的同时采食抗菌药物,达到药物预防作用。防止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可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服用数次效果更佳。7日龄仔猪要进行补料饲养,以锻炼胃肠的消化功能,促进系统器官发育。

对症治疗:仔猪痢疾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方法得当,可以治愈。发病初期症状较轻时,可通过口服或肌肉注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发病中期仔猪除有下痢症状外,还将出现一定的全身症状,根据具体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脱水应口服补液盐,加入适当抗菌药和少许收敛药。极度衰竭除进行抗菌、消炎、补液外,还应静脉注射3%~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止体内酸中毒,同时应用强心药物治疗心脏衰弱。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