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生猪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有关生猪生产奖励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生猪生产发展形势迅猛,并逐步由家庭饲养向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方式转变,与此同时, 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也有很大变化,因此,掌握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对疫病诊断、防治工作有极大的便利。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随着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业的发展,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生产规模扩大,仔猪、育肥猪及其产品流通频繁,渠道增多,长途贩运等给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养猪生产中传染病时有发生。而且疫病种类较多,新病较多,混合感染较多,疫情十分复杂,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猪的易感性增高,新病不断出现

由于目前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刚刚起步,规模越来越大、密度很高,但养猪技术水平还不适应,管理不善、卫生防疫不严、猪舍通风换气不良、猪场及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各种应激、不良因素增多,使得猪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猪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随着对外引种的增多,猪的易感性增高、猪只流动频繁等情况出现,加之检疫、诊断与监测手段滞后,把一些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等新病引种进入我国,在猪群中发生,并随着猪只流动在国内传播。

2、病原出现新的变异,疫病非典型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受环境和猪体免疫力影响,某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或减弱等变化,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血清型。加上猪群免疫水平不高或高低不等,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从典型向非典型转变;从周期性流行转向频繁的大流行。例如,猪瘟弱毒株的出现或由于猪瘟弱毒苗应用中免疫程序错误而导致温和型猪瘟出现。口蹄疫的大流行存在着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是10年,但从1999年至今,口蹄疫全世界的流行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从每5年到每3年大流行1次;又从每3年到每年流行1次,甚至1年流行多次,流行周期大大缩短,流行规律相对无序,给疫病诊断、免疫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疫病增多

在猪群中繁殖障碍性疫病过去很少,布氏杆菌病等少数几种疫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该病又有所抬头。不但如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不少猪场频频出现,甚至两种或多种病在一个场同时存在,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比例逐天增多,流行最严重的猪场,一头母猪每年产两胎,只有2~5个活仔,种猪的生产性能大大下降。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圈舍通风换气不良,为呼吸系统疫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机。近年来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猪流感等呼吸系统疫病,在各日龄的猪群中发病率、死亡率都增高,危害严重。

4、混合感染性疫病突出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防疫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污染和多种传染原的存在,加之猪群易感性增强,导致两种或多种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增多。例如临床上常见的保育猪高热呼吸综合征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猪喘气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猪瘟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伪狂犬和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5、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涌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伪狂犬病、应激综合征、流感和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都能造成猪体免疫抑制,损伤元气。

6、结语

上述猪病流行特点显示,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应该特别注重猪的福利,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行各生长阶段的保健,提高猪的体质,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这样才能保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