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猪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猪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腺病毒感染是一种广泛性、多型性的疾病,大多数是无症状的,有时也可引起脑炎、肺炎、肾损害或下痢等病症。猪的腺病毒感染分布十分广泛,可能通过粪经口途径传播。腺病毒常栖居于人类和动物以及禽类的眼、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内,但大多呈隐性或不显性感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 猪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病原特点

该病病原为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的猪腺病毒(PADV)。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约7.5 nm,无囊膜,基因组为双股DNA,由一个呈二十面体对称,有252个壳粒组成的衣壳包裹着。猪腺病毒用氯仿、乙醚处理都很稳定。病毒对热较敏感,50℃加热20 min或56℃加热5 min可使其灭活。于4℃下存活70天,23℃下存活14天,36℃下存活7天。对酸较稳定,适宜pH为6~9,能耐受pH值为3~5,pH值在2以下和pH值10以上不稳定。该病毒能通过胃肠道而继续保持活性。常用的消毒剂,如次氯酸钠、甲醛、酒精和氢氧化钠等均可杀灭病毒。

猪腺病毒有6个血清型,其中以4型分布最广,在美国、德国、匈牙利、保加利亚、英国、荷兰等地均能发现这种病毒存在。1型病毒能凝集猴、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及人“0”型红细胞;4型病毒能凝集鸡和大白鼠的红细胞,对豚鼠红细胞呈不完全凝集现象;2型和3型病毒没有血凝性。猪腺病毒可以在猪原代细胞培养物和某些猪的传代细胞系中培养,也可在犊牛肾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在人肾细胞培养物中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

2、流行病学

一般认为,猪腺病毒只感染猪而不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猪经鼻液和粪便将病毒不断排出;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健康猪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而感染。成年猪很少排毒,但有较高的血清抗体,哺乳仔猪有母源抗体。

3、临床症状

猪的腺病毒感染率很高,表现有消化道症状,如厌食、腹泻、肠炎等,或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肺炎等仔猪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可分离到病毒;在有神经症状,如肌肉痉挛,共济运动失调等的仔猪脑中也可分离到病毒。但更多的是在健康仔猪的粪便中即可分离到病毒。人工感染仔猪唯一经常可见的症状是腹泻,虽然人工感染的仔猪可在脑、肺、肾引起病变,但未见与这些病变相关的症状。

4、病理变化

腺病毒1型和3型引起脑膜脑炎和肝、心、胰腺和肾上腺的慢性炎性变化;猪腺病毒4型引起肾小管周的严重浸润。人工感染仔猪的肉眼病变仅见于肺,呈现不同程度的膨胀不全。显微镜下可见间质性肺炎,在一些肺泡隔细胞内呈现有核内包涵体。在肺泡隔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肾脏的病变包括肉眼可见的出血点,毛细血管扩张和肾小管营养不良。显微镜下可见肾小管周围浸润的细胞中含有核内包涵体。脑的组织学病变常见以神经胶质细胞局灶性积聚和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性套管为特征的脑膜脑炎。

5、诊断

猪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很轻微或无临床症状。猪腺病毒感染的诊断依赖于免疫荧光法或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检测病毒抗原,或进行病毒分离鉴定。病毒学诊断可将含毒材料接种细胞培养,有些毒株需盲传几代才能产生细胞病变,感染细胞的盖玻片培养物染色后可以看到核内包涵体。

病料采集。可采集病猪的脑、肺、小肠或胃,制作触印片、冰冻切片或石蜡切片,丙酮固定。

试验方法。核内包涵体检查:取腺病感染的猪脑、肺、小肠或肾、石蜡切片、HE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肠黏膜上皮细胞,肺泡间隔细胞、肾小管周围浸润细胞或神经细胞内有核内包涵体。此外,在细胞培养物中感染细胞涂片上也可显示核内包涵体。感染细胞核内病毒全子的数目少则为数粒,多时可大量丛集形成有规则的晶排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猪病料的切片,也可采用免疫荧光抗体、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都可取得较好效果。

另外,尚可用补体结合反应、免疫扩散反应检查感染细胞抽取物中的腺病毒。可用单因子标准抗血清,进行病毒中和试验对病毒分离物的血清学分型。

6、防治措施

对该病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主要依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定期对猪舍、食槽、用具、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等兽医防疫措施来防治该病。虽然腺病毒疫苗已被成功地用于其他动物,但是猪的腺病毒感染还没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来研制疫苗。以无特定病原体猪来重组种群不是可靠的排除猪腺病毒感染的方法。

发病机理

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小肠后段复制,后泛化到心、肝、脾、肺、肾。粪便排毒达数周。巴氏杆菌的参与不会加重感染。

临床特征

表现为肠炎、肺炎、脑炎、肾炎等不同临诊类型的复杂病变,但多数感染为亚临床型。

潜伏期约4天,主要表现为厌食、肠炎、共济失调、肌肉震颤和呼吸道症状。仔猪腺病毒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有时发生呕吐,生长受阻,但不死亡。

流行病学

第四型毒株流行最广,从粪便中排除,经口感染,亦可通过呼吸道感染。排毒者主要是断奶后仔猪。

病原

猪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哺乳动物腺病毒属,有4个血清型。病毒存在于下痢仔猪的粪便、有脑炎症状的脑组织和相关疾病的组织中,健康的猪的粪便中也可能有病毒。猪感染后病毒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现经口传染给易感猪。吸入有病毒的气雾也可引起传播。

症状

病猪表现厌食,肠炎,肌肉抽搐,共济失调,肺炎、肾炎等症状。人工感染的可见症状是腹泻,并有脑、肺、肾病变,但无与这些病变相关症状。I型病毒接种妊娠母猪子宫内,可能造成流产。

病变

肺膨胀不全,肾有出血瘀点。组织学检查可见间质性肺炎、脑膜炎等变化,肾病变有毛细血管扩张和肾小管营养不良。空肠和回肠后段肠绒毛萎缩。

诊断

从感染组织、粪便、分泌物等样品中用猪肾细胞培养分离到猪腺病毒可确定本病的诊断。用单因子特异性抗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可以测定分离株的血清型。

防治

本病无特异性治疗和预防方法。主要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及定期对猪舍、食槽、用具、环境进行严格消毒等兽医防疫措施来防制本病。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