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沙门氏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传染源:病猪和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往往经由尿液、粪便、乳汁及流产的胎儿、羊水和胎衣排到体外。

易感类群:任何年龄和体重、大小的畜禽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幼龄畜禽更容易发生感染。猪群中,通常是6月龄以下的仔猪容易发生该病,尤其是2~4个月龄最容易感染。

传播途径: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以及交配等方式进行传播,即健康猪只可由于食入污染有病菌的饮水和饲料而通过消化道发生感染,也可与病猪进行交配,或者人工授精过程中使用患病种公猪的精液,从而发生感染。另外,也可能发生子宫内感染。此外,鼠类也能够携带病菌而传播该病。

流行特点: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呈散发性或者流行性,猪只一般在潮湿多雨的季节较容易发病。多数情况下,外观健康的猪只也能够携带病菌,一般在淋巴组织、消化道以及胆囊内存在病菌,如果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刺激而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使病菌大量繁殖而发生内源性感染。例如,环境过于潮湿、严重污染,饲养密度过大,饲料中缺乏B族维生素,供水不足,长途运输过程中天气恶劣、机体饥饿和疲劳,发生寄生虫病,手术、分娩以及断奶过早等,都能够成为该病的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

败血型:主要是4月龄以内的仔猪容易发生,而大约6月龄的猪只由于已经建立完善的免疫系统,即使感染也基本不会出现发病,但能够在较长时间内携带本菌。病猪主要表现出现不安,食欲减退,出现昏睡,体温明显升高,达到40. 5~41.6℃,还可能伴有轻微呼出性呼吸困难以及浅湿性咳嗽,并存在显著的黄疸。病程持续稍长的病猪,能够表现出呼吸困难、腹泻以及腹痛,大部分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1~4天,开始出现发病时有猪只拒绝活动,往往在猪栏的角落内蜷缩,甚至发生死亡,通常不会L现腹泻。发病第三天或者第四天,病猪排出水样的黄色粪便。

结肠炎型:是该病最常见类型,主要特征是发生腹泻。发病初期,病猪排出水样的黄色粪便,不会混杂黏液或者血液。该病能够快速传播,通常在几天之内就会导致同群中大部分猪只发生感染而出现发病,第一次腹泻一般可持续3~7天,但第二次采食典型病症,并能够在几星期内出现2~3次复发。病猪如果长时间发生腹泻,会排出黄绿色或者灰白色水样物质,并散发恶臭味,其中混杂大量的纤维状分泌物或者坏死组织碎片。病猪后躯附着灰褐色粪便,被毛明显粗乱,皮肤存在痂状湿疹。病程一般能够持续长达数星期,间歇性腹泻,最终发生死亡或者变成僵猪。病猪通常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一般在发生腹泻几天后才会出现,这可能是由于发生脱水且血钾水平过低而导致。大部分病猪能够完全恢复,但有些猪只能够在之后的5个月内持续携带病菌,并不断排菌。

3防治措施

预防接种:猪群如果经常发生该病,可适时接种猪副伤寒菌苗,1月龄以上的健康哺乳仔猪都能够注射。通常选择使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按照使用说明书添加适量的氢氧化铝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一般30日龄仔猪肌肉注射1头份,即ImL;也可采取口服免疫,按照要求使用适量的凉开水进行稀释,然后直接灌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注意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每头用量SmL,混饲时要确保每头仔猪都能够采食充足的菌苗。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减少环境中存在的细菌数量,清除传染源,避免发生感染。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制,即每栋猪舍每批猪只移出后,都要进行全面的彻底消毒,然后才能够进入下批新猪,防止新猪群感染可能存在于原猪舍的病原体。增加饲料中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特别是矿物质和维生素,促使机体抵抗力增强。圈舍尽可能保持干燥,经常更换垫草。气候明显降低时,要注意加强保暖。禁止突然更换饲料,不能够过早断奶等,防止由于发生不良应激而促使带菌猪只出现发病。猪舍建立日常检测系统,每月定期对猪群进行抽血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显示达到临界值,则必须立即对猪舍采取有效的防控,如限制活动,加强消毒力度等。

药物治疗:病猪按每千克重肌肉注射氟苯尼考10~20mg或者内服氟苯尼考20~30mg,连续使用3~5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内服强力霉素2~5mg或者土霉素50~lOOmg,连续使用3~5天;也可按每千克体重使用20~40mg呋喃唑酮,每天分成2次口服,连续使用3~5天后,用药量减半,再连续使用3~5天。同时,病猪可配合中药治疗,取15g炒白芍、lOg白头翁、6g苍术、lOg黄连、lOg车前子、lOg青木香、15g地榆炭,再以5枚烧大枣作为药引,群补研成粉末,分成2次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或者直接喂服,连续使用3天。另外,还可在饮水中添加O.l%的电解多维和0.Ol%的维生素C,直接灌服或者饮水,连续使用14天。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