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槐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槐猪

槐猪(Huaipig)因闽南方言“好”的发音似“槐”而得名。上杭县志也有“乌猪”的名称记载。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槐猪分布于闽西南山区,主要产区在上杭县的稔田、兰溪、太拔和漳平市的永福、双洋以及平和县的大溪等地。分布于龙岩市的上杭、漳平、新罗、永定、长汀县,三明市的大田,漳州市的平和、长泰、华安、南靖及泉州市的安溪、德化、永春等十几个县(市、区)。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槐猪产区属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21℃,最冷月平均气温10~12℃;12月至次年2月有10~20天的断续霜冻期。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500~1700mm,相对湿度76%~77%。农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上杭县是槐猪的原产地,被称为“槐猪的故乡”。据《上杭县志?物产志》记载:“乌猪本地产,毛润泽,而皮薄,肉质甜美”。据上杭县志记载,槐猪在上杭县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前,由于山区交通不便,大量农副产品难于外运,当地群众多用大米、细糠、甘薯等高能量的饲料喂猪,以促进猪的脂肪沉积;同时,为了防御兽害,多采用“柜式”圈养,终年舍饲。由于猪油是当时群众的主要食油来源,农民喜欢生长周期短、便于贩卖的小型早熟的猪种。在选种上多选体短胸宽、早熟易肥及性格温驯的猪作种,久而久之培育形成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肉质细嫩、产脂量高的脂肪型猪种。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2007年福建省共有槐猪成年公猪15头,成年母猪5800多头,主要分布在上杭县境内。据《中国猪品种志》记载,产区当时有种猪5万头,总存栏数40万头。据统计,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上杭县槐猪能繁母猪存栏分别为1.5万头、1万头和0.5万头,分别占同期全县能繁母猪的90%、40%和10%,槐猪养殖数量逐年递减。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

1. 外貌特征 槐猪属小型早熟、脂肪型猪种,全身被毛黑色或灰黑色,头较宽而短,额部有明显的横行皱纹或倒八字皱纹,俗称“倒八卦”。体躯短,胸宽而深,背宽而凹,腹圆大、下垂,全部斜尻,臀部欠丰满,大腿肥厚,尾根粗大,多为卧系。可分为大骨和细骨两个类群,前者体型较大、骨较粗,产仔数比细骨猪略高;后者体型较矮小,骨细,体内积存脂肪较早,出肉率较高。

2.体重和体尺 2006年5月和2007年12月,分别在龙岩市上杭县和三明市大田县对不同胎次的成年母猪进行了体重和体尺测量,其中上杭槐猪22头、大田槐猪33头。与《中国猪品种志》中记载的数据相比,母猪的体重变大,体尺增加(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槐猪公猪性成熟较早[www.novmv.com],个别猪只60日龄即可爬跨其他小猪,阴茎已可伸出,一般在8月龄初配,公猪最长利用年龄16岁,一般在6岁前性功能较好。据1985年调查,槐猪母猪乳头5~6对,4月龄左右开始第一次发情,一般在6~8月龄、体重达40kg左右初配,母猪产仔数在4胎后增多,每胎产仔8头左右。仔猪初生个体重0.5~0.6kg,60日龄断奶头数5~6头,断奶个体重8~9kg。母猪发情周期18~22天,发情持续期3~5天、个别的达6天,但以3天的居多。配种时间一般为发情后的第2~3天。

2006年5月、2007年12月,分别在龙岩市上杭县和三明市大田县对不同胎次的55头成年母猪进行了繁殖性能测定,平均胎次五胎,窝产仔数(9.43±0.02)头,窝产活仔数(9.19±0.04)头,初生窝重(7.05±0.04)kg,初生个体重(0.76±0.004)kg,断奶个体重(12.09±0.03)kg,断奶日龄(48.27±0.23)天,断奶成活数(8.07±0.06)头。与《中国猪品种志》的记载,三胎以上母猪(15窝)窝产活仔数9.0头比较,基本没有变化。

1

2.育肥性能 2006年5月及2007年12月对20头槐猪进行了育肥性能测定,饲养216天,平均日增重274g,料重比4.79。据1985年调查,采用每千克含消化能11.95~12.84MJ的混合料饲养,12月龄内全期日增重为223g,生长速度5月龄前较快,6~10月龄较慢,11月龄后又加快。本次测定与《中国猪品种志》记载,日增重206~248g比较,日增重差异不大。

槐猪具有突出的早熟易肥、边长边肥的特点。据2006年5月及2007年12月对槐猪进行屠宰性能测定,平均胴体重(40.40±0.94)kg,背膘厚(25.9±1.0)mm,皮厚(3.94±0.56)mm,眼肌面积(17.27±0.61)cm2,其他指标见表2。肉质pH16.24,大理石纹2.00分,失水率18.12%±2.07%。

与《中国猪品种志》(1986)记载数据比较,瘦肉率提高,脂率下降,可能与2006年测定猪宰前活重偏小有关。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1

采用保护区和保种场保护。2001年1月上杭县启动槐猪保种工程。2003年4月绿琦槐猪育种场投入使用,育种场与保护区相结合,在保护区的公猪选配由保种场统一安排,以避免近亲交配,实行非近交公猪轮回交配制度。上杭县绿琦槐猪育种场致力于“槐猪的保种与选育研究”。建立了核心保种群与选育群体,组建了8个家系、存栏160头槐猪的保种选育群,2007年3月福建省上杭县绿琦槐猪育种场等单位,有8个家系、300头种猪。槐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2000年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上杭县畜牧兽医站于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开展了以槐猪为第一母本的三元杂交试验,对繁殖、肥育及屠宰等性能进行了测定。试验使用槐猪作母本,分别与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大白猪公猪进行杂交,三元杂种猪的日增重与瘦肉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五、品种评价

槐猪具有早熟易肥、有较强的沉积脂肪能力、屠宰率高、性情温驯、适应粗放饲养管理条件等优点。今后应在保种的同时,利用槐猪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肉质优良及繁殖性能好的特点,开展槐猪经济杂交模式的研究,生产优质猪肉。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