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张希伟

(黑龙江省依兰县动物卫生防疫站,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1 病毒性因素

1.1 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具有明显的嗜肠道组织性,各种年龄的猪对该病均易感,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性最大,随着猪日龄的增长其危害程度、病情有所减轻。流行性腹泻病毒可以在肠绒毛内进行增殖,严重者造成小肠绒毛的机械性损伤。导致仔猪肠道蠕动增强,营养物质吸收的显著降低,引起腹泻。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病猪的肠绒毛的萎缩或者部分出现脱落,小肠绒毛的显著缩短和缺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有囊膜的冠状病毒,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长13nm左右。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呈现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呈冠状。该病毒平均直径为85~180nm。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弱,一般消毒药可将其杀灭,不能凝集人、兔的红细胞,在60℃条件下30 min,即失去感染力。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4℃等低温条件下存活时间较长。这是该病常发生在温度变化大(时间一般为12月中下旬至来年的4月)春节前后发病率最高的主要原因。但从近几年流行病学特点来看,该病的发生已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有的场在夏季也有发生,流行规律较2010年以前已出现很大变化,对于规模化养殖场,该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临床上也已出现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报道。

1.2 传染性胃肠炎

另一种严重的腹泻病毒性疾病是猪传染性胃肠炎,其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以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为临床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首次在1946年美国发现,先后日本和英国报道该病的发生,这之后北美、欧洲、亚洲等多个国家相继报道发生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猪的疾病。我国从早有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报道和研究。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近些年来该病有进一步流行的趋势,尤其是冬季和早春寒冷季节常呈地方性暴发流行,给养猪业造成极大危害,也是近几年造成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2. 细菌性及寄生虫性因素

2..1 猪痢疾密螺旋体

猪痢疾密螺旋体主要侵害大肠,使大肠黏膜发生出血性炎症。还有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猪血痢。在病猪结肠黏膜的涂片中,可见有大量螺旋体。粪便中的螺旋体在37℃时可存活24h,在低温情况可存活48天。猪痢疾密螺旋体对磺胺类、呋喃类、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泰洛霉素等药物敏感,因此可以使用抗菌素治疗和防控该病的发生。

2..2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未断奶的仔猪阶段,以排出黄色稀粪为特征。剖检可见肠炎、败血症变化,有时无明显病变。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及圈舍受到大肠杆菌污染[养殖网:www.novmv.com/]。

3 饲养管理因素

仔猪在应激条件下,天气忽然改变、运输时间过久、寒冷等,易导致其肠道菌群失调,使有害菌占优势,仔猪发生腹泻。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断奶容易引起应激导致仔猪腹泻发生率升高。同时突然将母乳变为植物性饲料,机体需要的消化酶截然不同,终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因此,仔猪断奶日龄不宜过早,一般23~28日龄为易,同时及时补料、补铁和补硒,适当降低仔猪饲料中蛋白质水平。当舍内温度昼夜温差过大(大于8℃)时,也可以将腹泻率升高40%左右,湿度过大也可使腹泻发生率升高。因此应保证,仔猪舍内温度在27℃,相对湿度65%左右为宜,可有效降低腹泻发病率。同时,饲养管理情况、卫生条件状况也是影响仔猪腹泻的重要原因。另外有的猪场发现,用抗生素治疗后有效,停药后反复发作,最终病情加重,这就要从饲养管理水平分析病因。同时,做好定期疫苗接种、搞好饲养环境卫生、保证定期严格消毒,每半年更换1次消毒剂种类,做到先彻底清洗再消毒,空舍1周后转群,将能有效提高生产率。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