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是由于感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而导致。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急性出血性和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尤其是随着养猪业快速朝集约化模式发展,造成该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提高,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诊断和预防方法。

1、病原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放线杆菌属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本菌包括两个生物型,生物I型和生物Ⅱ型。生物I型即依赖V因子生长的原胸膜肺炎嗜血杆菌;生物Ⅱ型即引起猪坏死性胸膜肺炎的似溶血性巴斯德氏菌,生长不依赖V因子。生物I型菌株为球杆菌或纤细的小杆菌,偶尔也有纤维状形态;生物Ⅱ型菌株呈杆状,比生物I型菌株大些,并且具有两极浓染性。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有荚膜。某些菌株具有周身性纤毛,特别是生物I型菌株的周身性纤毛非常纤细。生物I型菌株的酶系统不够完备,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V因子,不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在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6~8 h就可出现菌落,10 h左右菌落直径可达1^1.5 mm。菌落呈圆形、凸起(或稍扁平)、半透明状。生物Ⅱ型菌株生长时不需要V因子,能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在不加V因子的牛心肌浸汁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稍大。各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龄左右的青年猪最为易感。

2、流行

病猪及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病猪咳嗽或呼气时将病菌散布于空气中,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给其他猪。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慢性病猪而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的猪群差异很大,一般为50%左右。我国北方地区分离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以血清5型和7型居多.

潜伏期依菌株毒力和感染量而变化,自然感染一般为l~2天,人工感染为4~12天。临床表现,随猪的免疫状态、环境因素和猪群的卫生管理状况而不完全相同,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表现有少数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5℃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有的甚至呕吐。迅速出现呼吸急促,高度困难,使病猪不愿卧地,伸颈或呈犬坐姿势,张口伸舌,如不及时治疗常在24~36 h内窒息而死,一些病猪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临死前从口、鼻中流出大量带血色的泡沫状液体。

慢性型:表现体温不高,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咳嗽,食欲不振,增重缓慢。如能耐过4天以上,则症状可逐渐消退自行康复。很多病猪感染后,症状轻微呈亚临床感染,当遇到应激时,如长途运输、气候剧变等可导致急性发作。

3、病理

在24 h以内死亡的急性病猪,胸腔只见淡红色渗出液,肺充血、水肿。病程在24 h以上的病猪,剖检可见肺脏的心叶、尖叶充血,呈紫红色,肺间质充满淡红色胶样液体,在肺炎区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于表面,并有黄色渗出物。除胸腔外,腹腔有时也由纤维素性渗出液;肝充血,呈暗红色。脾肿大、柔软、呈暗黑色;肠系膜淋巴结有时肿大,充血呈紫红色;消化道常不见明显病变。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纤维素性胸膜炎是其特征,肺脏有肝变的肺炎区,肺炎区为硬化或坏死性病灶,其大小如鸭蛋或拳头大小。表面有结缔组织化的黏连性附着物,常与胸膜黏连。这些慢性和隐性猪的表面看来与健康猪一样,临床上往往看不见症状,只在屠宰时才发现。有个别猪可出现关节炎、心内膜炎和不同部位的脓肿等病变。

4、诊断

根据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急性病例应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或猪链球菌病相区别,慢性病例则应与猪喘气病.多发生浆膜炎等相区别。隐性感染猪的检出和与其他传染病的鉴别要靠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来完成。

5、预防

由于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交互免疫性不强,因此应从当地猪群分离菌株,制作灭活苗,对受威胁猪场的母猪和2~3月龄的猪进行免疫,可有效控制胸膜肺炎的发生。无该病的地区和猪场,在引种时应对种猪进行检疫,严防引进病猪或带菌猪。对发病猪场应进行全面的血清学检查,彻底淘汰血清学阳性的带菌猪,并结合药物防治的方法来消除该病。平常应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做好防病的各项日常工作。

6、治疗

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应采取综合治疗和防病措施,方容易取得良效。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对猪舍、猪栏进行彻底消毒;对病猪可应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应按时用药,且剂量要足。与病猪同群、同舍的猪及受威胁的猪群,在饲料内应添加适量的土霉素原粉(600 g/t)喂服,可有效地防止新病例的出现。

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

[病原特性] 本病的病原体以前称为胸膜肺炎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leuropneumonia),因其与林氏放线杆菌的DNA具有同源性,故于1983年将之列入放线杆菌属,称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具有典型的球杆形态,能产生荚膜,但不形成芽孢,无运动性。本菌的特性是在血液琼脂上具有溶血的能力。据报道,本菌有15个血清型,其中第五血清型分为5A和5B两个亚型,血清型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荚膜多糖和菌体的脂多糖。

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均可将之杀灭。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5月龄的猪最易感。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而无症状有病变猪,或无症状无病变隐性带菌猪较为常见。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对猪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急性感染时不仅可在肺部病变和血液中检出,而且在鼻漏中也大量存在。因此,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原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在大群集约饲养的条件下最易接触感染。据报道,当本病急性暴发时,常可见到感染从一个猪舍跳跃到另一个猪舍。这说明较远距离的气溶胶传播或通过猪场工作人员造成的污染之间接触传播也能起重要的作用。

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因引入带菌猪或慢性感染的病猪;饲养环境不良,管理不当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与传播,并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据调查,初次发病猪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经过一段时间,逐渐趋向缓和,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减少。因此,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很大差异,发病率通常在8.5%~100%之间,病死率在0.4%~100%之间.当卫生环境不好和气候不良时,也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依菌珠的毒力和感染量而定,通常人工接种感染的潜伏期为1~12小时,自然感染的快者为1~2天,慢者为1-7天。死亡率随毒力和环境而有差异,但一般较高。根据病猪的临床经过不同,一般可将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4种。

1.最急性型 一只或几只仔猪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1.5℃以上,精神极度沉郁,食欲废绝,并有短期的下痢与呕吐。病初循环障碍表现得较为明显,病猪的耳、鼻、腿和体侧皮肤发绀;继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病猪呼吸困难,张口喘息,常站立不安或呈现犬卧姿势;临死前从口鼻流出泡沫样带血色的分泌物,一般于发病24~36小时内死亡。也有的猪因突发败血症,无任何先兆而急速死亡。

2.急性型 有较多的猪同时受侵。病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损,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咳嗽、张口呼吸等较严重的呼吸障碍症状。病猪多卧地不起,常呈现犬卧或犬坐姿势,全身皮肤淤血呈暗红色;有的病猪还从鼻孔中流出大量的血色样分泌物,污染鼻孔及口部周围的皮肤。如及时治疗,则症状较快缓和,能度过4天以上,则可逐渐康复或转为慢性。此时病猪体温不高,发生间歇性咳嗽,生长迟缓。

3.亚急性和慢性型 很多猪开始即呈亚急性型或慢性经过。病猪的症状轻微,低热或不发热,有程度不等的间歇性咳嗽,食欲不良,生长缓慢;并常因其他微生物(如肺炎支原体、巴氏杆菌等)的继发感染而使呼吸障碍表现明显。

[病理特征] 死于本病的病猪,全身多淤血而呈暗红色,或有大面积的淤斑形成。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主要局限于呼吸器官。最急性病例,眼观患猪流有血色样鼻液,气管和支气管腔内充满泡沫样血色黏液性分泌物。肺炎病变多发生于肺的前下部,而不规则的周界清晰的出血性实变区或坏死灶则常见于肺的后上部,特别是靠近肺门的主支气管周围。肺泡和肺间质水肿,淋巴管扩张,肺充血、出血和血管内纤维素性血栓形成。

急性死亡的病例,肺炎多为两侧性。常发生于心叶、尖叶及隔叶的一部分。病灶的界限清晰,肺炎区有呈紫红色的红色肝变区和灰白色灰色肝变区;切面见大理石样的花纹,间质充满血色胶冻样液体。肋膜和肺炎区表面有纤维素物附着,胸腔有混浊的血色液体。

亚急性型病例,肺脏可能发现大的干酪性病灶或含有坏死碎屑的空洞。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致使肺炎病灶转变为脓肿;此时,在病猪的气管内常见大量的黄白色化脓性纤维素性假膜。肺表面被覆的纤维素性渗出物被机化后常与肋胸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病程较长的慢性病例,常于隔叶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其周围有较厚的结缔组织包绕,肺的表面多与胸壁粘连。

镜检,不论是急性型还是亚急性型,肺脏的主要病变均为纤维素性肺炎变化。红色肝变期时可见肺泡隔的毛细血管极度扩张,肺泡腔中充满红细胞、纤维蛋白和浆液;灰白色肝变期时肺泡腔内则有大量的嗜中性白细胞和纤维蛋白;此时的肺间质则明显水肿、增宽,其中发生纤维素样坏死和淋巴栓形成)。

[诊断要点] 依据临床症状和特殊的病理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细菌学检查,从支气管或鼻腔分泌物和肺部病变中很容易分离到病原体,但从陈旧的病灶中很难分离到病原。在新疫区,则需进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实验室检查的常用方法是:从气管或鼻腔采取分泌物,或采取肺炎病变部,涂片,作革兰氏染色,显微镜检查可看到红色(阴性)的小球杆菌;或将病料送实验室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也可采取血清进行补体结合反应、凝集反应等试验。

[类症鉴别] 诊断本病时需与猪肺疫、猪气喘病等相区别。

1.猪肺疫 本病与肺猪疫的症状和肺部病变都相似,较难区别,但急性猪肺疫常见咽喉部肿胀,皮肤、皮下织、浆膜和黏膜以及淋巴结有出血点,而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变往往局限于肺和胸腔。猪肺疫的病原体为两极着染的巴氏杆菌,而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体为球杆状或多形态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2.猪气喘病 本病与猪气喘病的症状有些相似,但猪气喘病的体温不高,病程长,肺部病变对称,呈胰样或肉样变,病灶周围无结缔组织包裹,而有增生性支气管炎变化。

[治疗方法] 对本病采取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条件。

1.抗菌药疗法 常用有效的治疗药物有氯霉素、青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磺胺类药物;用药的基本原则是肌肉或皮下大剂量注射,并重复给药。

一般的用药剂量为:氯霉素肌注或静注,每千克体重10~30毫克,每天2~4次;青霉素肌注,每头每次40万~100万单位,每日2~4次。能正常采食者,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剂量为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土霉素0.6克,连服3天,可以控制本病的发生。

当连续使用某种药物数天而无效时,可能细菌对该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应立即更换药物,或几种药物联合使用,或注射庆增安,每次每千克体重用药量为0.1毫升,一天两次。最好青链霉素合并使用,土霉素1~3克溶于5%氯化镁10毫升中,分点肌注,每天或隔天一次,也可连续静注10%磺胺嘧啶钠100毫升,一天两次。

2.中药疗法 常用的药物为清热止咳散加减。处方:当归20克、冬花30克、知母30克、贝母25克、大黄40克、木通20克、桑皮30克、陈皮30克、紫菀30克、马苋铃20克、天冬30克、百合30克、黄芩30克、桔梗30克、赤芍30克、苏子15克、瓜萎50克、生甘草15克,共研细末,开水冲服。在用此方的时候,可根据病猪的不同体质,不同的发病时期,出现的不同症状而对方剂中的药物进行调整。

病初,可加杏仁、苏叶、防风和荆芥等。

中期,病猪发热时,加栀子、丹皮、杷叶;热盛气喘者,加生地、黄柏、重用桑皮、苏子、赤芍;流脓性鼻涕时,减天冬、百合、加金银花、连翘、栀子,重用桔梗、贝母、瓜萎等;粪便干燥时,加蜂蜜100克;口内流涎时,加枯矾15克;胸内积水时,重用木通、桑皮、加滑石、车前、旋覆花、猪苓、泽泻等;对老龄体弱的病猪,应酌减寒性药物,重用百合、天冬、贝母、。加秦艽和鳖甲等。

后期,肺胃虚弱的病猪,减寒性药物,重用当归、百合、天冬,加苍术、厚朴、枳壳、榔片、半夏等;血气虚弱者,减寒性药物,重用当归、百合、天冬,加白术、党参、山药、五味子、白芍、熟地、秦艽、黄芪和首乌等。

[预防措施]

1.常规预防 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是对无病猪场应防止引进带菌猪,在引进种猪前应用血清学试验进行检疫。本病由于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交互免疫性不强,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疫苗,一般可从当地分离病菌,制备灭活苗,对母猪和2~3月龄仔猪进行免疫接种。此法具有较好的地区性防疫作用。

2.紧急预防 猪群一旦发生本病,可能大多数猪已被感染,在尚无菌苗应用的情况下,只能采取以下两种措施:一是对猪群普遍检疫,淘汰阳性猪;二是以含药添加剂饲喂,同时改善环境卫生,消除应激因素,用2%火碱水每周消毒两次,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