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瘟疫苗免疫后猪群仍发病的原因浅析【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1-03-11|点击次数:

猪瘟疫苗免疫后猪群仍发病的原因浅析

武守林

(黑龙江省依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1 致病原理

猪瘟病毒(CSFV)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主要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为12. 3kb。猪瘟病毒是相对稳定的RNA病毒。口、鼻是猪瘟病毒最常见的传播方式,病毒最初在扁桃体内复制,从扁桃体到局部淋巴结,再通过外周血到达骨髓、内脏淋巴结、小肠和脾脏的淋巴组织。通常6天内完成全身感染。在猪体内,猪瘟病毒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及血管内皮细胞复制。其中和抗体在感染后14~21天才能出现,白细胞减少。不同毒株的毒力不同,结果导致猪瘟与宿主相互作用不同。

病毒最快完成在猪体内的传播一般不超过6天。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且传播范围广,因此猪瘟活疫苗是控制该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2. 猪瘟临床症状

急性猪瘟最初临床症状为食欲减退、嗜睡、结膜炎、呼吸困难、先便秘后腹泻。慢性猪瘟也出现类似症状,但是病猪能生存2~3个月,同时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如间歇热、慢性肠炎、消瘦等。

猪瘟在妊娠期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流产、死胎。以下症状与病毒毒力和宿主体况有区别,如感染3~6天后出现临床症状,或者死亡。有的感染毒力较低的毒株时,病程持续半个月或者更久。由于感染中等或低毒力毒株时不出现明显临床,容易被兽医忽略,有时感染后4~8周检测不到病毒的存在[养殖网:www.novmv.com/]。

3 猪瘟的发病原因

3.1 隐性带毒猪

在持续不断发生猪瘟疫病的猪场,主要诱因是猪群中一些种猪隐性带毒。带毒种猪可使仔猪在出生前感染猪瘟病毒,即使出生耐过后,成为持续感染者,长期带毒和排毒,而且造成猪免疫耐受。该种猪对猪瘟活疫苗的免疫反应效果差,在一个猪场反复交替进行垂直传播与水平传播,将造成猪场猪瘟的持续感染。

3.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BV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为单链正股RNA,基因组大小为12.3~12. 5kb,其与猪瘟病毒核苷酸序列同源性约为6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约为85%。两者病毒粒子结构、基因组结构和抗原特性等方面均较为接近,并在血清学上存在一定的血清学交叉反应,因此很难用血清学方法区分。根据调查发现,BVDV在猪群中传染的最普通来源是牛,其次为猪瘟活疫苗。有试验表明,被BVDV污染的猪瘟疫苗在母猪产前接种,其仔猪出现与先天猪瘟一致的临床症状。其中,母猪在妊娠前3个月感染BVDV,临床症状表现的尤其严重。感染BVDV后将干扰猪体对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这也是导致猪瘟免疫失败与猪群检测猪瘟抗体水平良好,却依然存在猪瘟暴发的重要原因。

3.3免疫剂量及免疫程序

笔者在猪瘟发病的猪场中调查发现,部分家庭猪场免疫剂量、免疫程序存在使用方法不当的问题引起。如有些猪场为节约成本免疫猪瘟商品猪只每年免疫1~2次,有些猪场免疫猪瘟细胞苗免疫剂量不够。一般应该保证种猪每年普免猪瘟活疫苗3~4次,每次2头份,即可达到很好的保护效果。另外,建议有条件的养殖场定期送血清到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获得的数据调整猪瘟疫苗使用程序,需根据猪瘟抗体的变化情况制定相应的免疫程序。

3.4其他因素

动物疫苗使用时应注意,在免疫猪瘟活疫苗前3天和后3天最好不使用抗菌药物。因此,有研究证明,在免疫疫苗前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动物体会产生影响,因此,特别要注意这类情况的发生,以免造成免疫失败的现象。另外,猪场流行的猪瘟病毒毒株变异、消毒不严、猪群健康与营养状况、饲养管理方式、气候变化、造成带毒感染、畜主防疫意识淡薄、对病死猪的处理不当等因素也是诱发猪场发生猪瘟的原因。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