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刘 伟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安达151400)

作者简介:刘伟(1968 - ),男,大专,兽医师。

1 流行情况

副猪嗜血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属于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无法运动,不会生成芽孢,且兼性厌氧。在显微镜下对该病菌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所呈的形态不同,菌体可能是单个的球杆菌,或者细长状,甚至呈丝状,且大小也不同,在o.5um×1. 5~2.Oum。一般可见菌体存在荚膜,但长时间培养或者进行多次体外培养,荚膜容易丢失。

该病主要的传染源是慢性感染猪和带菌猪。该病主要通过健康猪与病猪相互接触、污染物以及空气飞沫进行传播,且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呈地方性流行。该病菌只能够引起猪只发病,可使2周龄的哺乳仔猪至4月龄的育肥猪发生感染,主要是发生在断奶前后,猪只一般在5~8周龄容易发病,发病率能够达到10%~15%,严重时甚至能够达到50%~100%。

当猪只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能够引起和促使该病的发生和流行。病菌的主要贮存宿主是带菌猪和发病猪,且在感染猪和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内都能够分离得到该病菌,感染猪的肺脏中可分离到该病菌。病猪会有大量的病原菌随分泌物从鼻腔流出,从而导致环境被病菌污染。

当猪只感染猪伪狂犬病病毒、蓝耳病病毒、瘟病毒、2型圆环病毒等病毒时,容易继发该病,还容易混合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巴氏杆菌、链球菌、放线杆菌等,导致病情更加复杂,提高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猪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1℃,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喜欢躺卧,出现呼吸困难和咳嗽的现象,有浆液性及黏液性分泌物从鼻孔流出;附关节和腕关节发生肿胀,步态僵硬,疼痛感明显,抽搐,跛行,出现共济失调,四肢呈划水状游泳,眼脸皮下发生水肿,可视黏膜发绀,在2~3天内发生死亡。妊娠母猪患病后出现流产,产木乃伊胎或者死胎。公猪患病后表现出关节明显肿大,并有严重的跛行。育肥猪和仔猪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和呼吸道症状。

慢性型:通常是断奶后的仔猪容易发生。病猪体温稍有升高,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的症状,体质消瘦虚弱,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泽,皮肤苍白,四肢无力,关节肿胀,表现跛行,生长发育缓慢,最终被淘汰或者死亡[养殖网:www.novmv.com/]。

3 剖检变化

对病死猪尸体进行观察,能够发现体质明显消瘦,被毛粗糙,体表形成面积较大的淤血斑,腹部明显胀大,有的耳朵、胸背部和四肢末端的皮肤甚至呈紫色。腹腔内存在大量的淡红色积液,但在空气中暴露几分钟就会变成胶胨样。在脾脏、肝脏、肠、胃以及肠系膜表面都沉着有纤维素,并形成假膜覆盖在脾脏和肝脏的表面,而其他部位呈条索状、丝状。膈面及肝脏边缘形成出血斑。脾脏的边缘处或者下半部发生血肿。肾乳头存在出血,沉积有尿酸盐。将胸腔剖开后,看到存在的大量液体与腹腔基本类似,且胸腔的内表面有纤维素性条索状沉积物附着,心包外面及肺部表面存在纤维性假膜。心包腔内含有较多黏稠混浊的积液,个别的心包膜与心外膜发生黏连。肺部发生肿大,膈叶为暗红色,能够看到清晰的间质,切开后可见胶冻样液体,气管和喉内存在大量的黏液。跗关节和腕关节明显肿大,在该处进行触摸感到波动,将肿大的关节切开后会流出较多的淡黄色液体。

4 治疗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进行隔离,采取集中治疗,防止接触健康猪只而使该病发生扩散。治疗时,可提前对病猪进行药敏试验,做到选择使用非常敏感的药物采取对症治疗,如果没有治疗价值则要立即进行淘汰。猪舍以及周围环境要采取全面彻底的消毒,每天1次,能够将病原体消除,抑制传播,控制疫情蔓延扩大。

在病猪刚开始发病时,可先对整个猪群使用药物,每吨饲料中添加400g阿莫西林,120~130g乐多丁(主要成分是泰妙菌素),400g10%氟苯尼考,连续饲喂7天,然后停药3天,再连续饲喂7天。当猪群严重暴发该病时,再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或者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可能没有效果,此时可采取药物注射,给病猪肌肉注射适量的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头孢噻呋钠等,同时配合使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例如,可对全群猪只肌肉注射适量的头孢噻呋制剂,没有任何症状的猪只进行1次注射即可,病猪则需要每天注射2次,连续使用3天,然后改成每天1次,再连续使用4天。如果病猪症状比较严重,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0mg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同时每千克体重配合肌肉注射0.1mL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注意首次用量加倍,还要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 2mL黄芪多糖注射,每天中午注射1次,连续使用5天。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