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防冶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防冶方法

支原体(MH)为支原体科,柔膜体纲,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可自我复制的病原体,与其他菌属不同的是它没有细胞壁。支原体可以在体外人工培养,但培养和鉴定难度很大,所需时间很长,且生长速度很慢。支原体感染是猪场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尽管世界各国的动物学家在控制策略上不断提高和完善,但支原体感染依然是导致猪场疾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易感染猪的支原体有:猪肺炎支原体、猪鼻支原体和猪滑液支原体三种。猪肺炎支原体是猪地方性肺炎的病原,也是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最为重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猪鼻支原体是上呼吸道中正常寄生的常在菌,在特定条件下会引起仔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猪滑液支原体可引起育肥猪的多发性关节炎。

猪肺炎支原体是地方性肺炎的病原,也是呼吸道综合征的原发性病原之一。

1.1 流行病学

猪肺炎支原体不易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但在适当气候条件下,可以在空气悬浮微粒中长期存活。带菌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带菌母猪所产仔猪在出生后即可感染病原,从而加大了对猪肺炎支原体的控制难度,这也是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所有猪场广泛流行的原因。

1.2 发病因素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因细菌数量多少和毒力强弱而不同。但在实际生产中,环境条件的优劣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成为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还包括免疫程序不佳、人员流动频繁、种猪买卖频繁、健康水平低、猪舍布局设计不合理等。另外,栏舍间距、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空气悬浮微粒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1.3 致病机制

该病的致病机制是支原体黏附到气管、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上皮纤毛的顶端、纤毛之间或微绒毛上。猪肺炎支原体所产生的毒素导致纤毛的活力下降,造成纤毛和上皮细胞脱落,使黏性分泌物在气管和支气管中聚积。支原体细胞膜上的有丝分裂原蛋白可导致血管和气管及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结增生,最后会造成气管腔堵塞及周围肺泡的凹陷。

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可抑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抑制主要是与淋巴细胞的抗体分泌功能降低有关;细胞免疫的抑制与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降低有关,尤其是在与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混合感染的情况下更加严重。另外,猪肺炎支原体与PRRSV的混合感染会加重肺脏的损伤,提高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当与猪流感病毒或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混合感染时,亦会更加严重。加重PCV~Ⅱ引起的断奶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的症状。

1.4 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出现于母源抗体消失后,最典型的症状是干咳、无痰。继发感染其他细菌(如巴氏杆菌等)后,病情将变得更为严重,表现为咳嗽、多痰、高热、食欲减退或废绝、呼吸困难和死亡率增加。

1.5 病理变化

肺脏的尖叶、心叶和膈叶均可出现卡他性炎症,支气管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肺脏出现从紫红色到灰色不等的实变。

1.6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无痰、干咳等)和病理变化(尖叶、心叶等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进行PCR方法诊断。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