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恶性水肿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恶性水肿病的流行、诊断及防治方法

1 病原特点

该病的主要病原为梭菌属中的腐败梭菌。其他梭菌如水肿梭菌、魏氏梭菌及溶组织梭菌等也可致病或参与致病作用。腐败梭菌为两端钝圆的大杆菌,长3~lOlum,宽0.8~1. lμm,有周身鞭毛,能活泼运动。在培养物和病理材料中多单在、成双或为短链,在动物肝脏的浆膜面上可形成很长的长丝状,在诊断上很有价值。该菌不形成荚膜,但在体内、外均易形成芽孢,芽孢为卵圆形,比菌体大,位于菌体中央或近端.故致菌体呈梭状。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在陈旧的培养物中也可变为阴性。

腐败梭菌为专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在深层琼脂中长成棉絮状或绒毛状菌落。在鲜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有溶血带。在厌氧肝汤中生长良好,并产生带有脂肪腐败臭味的气体。可分解葡萄糖、乳糖,不分解蔗糖,此点可与气肿疽梭菌相区别。腐败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很容易将其杀死;但其芽孢的抵抗力则很强,在腐败的尸体内可存活3个月,在液体培养基中可耐煮沸5~12 min,在干燥的肌肉内于室温下可存活多年,2%石炭酸和盐酸对其无作用。腐败梭菌在适宜条件下能产生外毒素,外毒素包括卵磷脂酶、脱氧核酸酶、透明质酸酶和溶血素。这些毒素可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炎性渗出,不断向周围组织扩散,使组织发生坏死,毒素被吸收入血后可引起致死性毒血症。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敏感,局部用药或肌肉、静脉注射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2.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于马和绵羊,牛、猪、山羊较少;犬和猫不能自然感染;家禽中除鸽子外,虽人工接种也不发病。年龄、性别、品种与发病无关。因为病原菌分布的广泛性,该病可随处发生。该病的传播主要是外伤因素所致,如外科手术、断尾、去势、注射时消毒不严格,导致因本菌芽孢污染创口而发病。一般经口食入的多量芽孢,对其他动物一般并无致病作用(绵羊和猪可以发生感染除外)。病畜对该病的直接传染作用不大,但病畜可将病菌散布于外界环境中,污染土壤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该病一般为散发,但在猪场大批去势、断尾时,如消毒不彻底,则可能出现群发病例[养殖网:www.novmv.com/]。

3 临床症状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0.5~3天。猪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创伤感染,常因外伤,如去势所致,表现为局部发生气性炎性水肿,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另一种为快疫型,常由胃黏膜感染所致,使胃黏膜肿胀增厚。有时病菌也可进入血流转移至肌肉,局部出现气性炎性水肿,引起病猪跛行,多于1~2天内死亡,很少自愈。

4病理变化

患部皮下和肌肉间结缔组织有弥漫性水肿,含有腐败气味的小气泡。肌肉呈灰白色或暗褐色,多含有气泡。浆膜常有小出血点,附近淋巴结显著肿大、出血和水肿。脾、肝、肾变化不典型。腹腔和心包腔积有多量液体。血液暗红色,凝固不良。

5 诊断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外伤史和流行病资料,一般不难诊断。但应注意与气肿疽、仔猪水肿病、巴氏杆菌病等相区别。对难以作出诊断的病例可进行细菌学检查。

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方法有形态学检查、培养特性检查、生化特性检查、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和毒素检查等,一般仅进行形态学检查即可作出诊断,而很少采用其他检查方法。细菌学检查方法为:取载玻片于肝脏表面浆膜作触片,以革兰氏染色(或瑞氏、姬姆萨氏染色)后镜检。若检出典型的长线状菌体(革兰氏阳性),即可建立确切诊断。

6 防治措施

我国已研制出梭菌多联菌苗,在梭菌病多发地区和受梭菌病威胁的猪场可按说明使用,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该病有两种治疗方法:①全身治疗。对病猪采用大剂量青霉素或链霉素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甚为有效。同时还应注意全身的对症治疗,如强心、补液、解毒等。②局部治疗。应及早对肿胀处切开扩刨,清除创内腐败组织,以氧化剂,如3%双氧水或0.l%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撒布碘仿合剂,并施以开放疗法。同时还可向病变处周围注射3%双氧水,以破坏厌氧环境。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