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当前农村生猪疫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当前农村生猪疫病流行规律及防控对策

1 农村生猪疫病流行的成因

1.1 没有对患病仔猪进行隔离

一些生猪养殖人员由于利益驱使,往往将已经感染疫病的仔猪放到普通养殖区域,没有对其进行隔离检查,更在没有进行防治措施的区域进行养殖或者直接倒卖,从而导致疫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加快了传染速度。除此之外,仔猪的个体经营中存在大量违规问题,这部分经营者通常在贩卖仔猪前不会对其进行严格的疫病检查,并将已经感染疫病的仔猪进行违规倒卖,虽然此类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是由于这类经营户是以散销形式进行销售的,没有固定摊位,经常更改销售地点,这就造成了管理缺乏针对性指导,管理质量普遍不高。

1.2 病死猪肉的出售得不到有效控制

在农村由于管理水平较为低下.管理制度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经营者的违规经营现象同样得不到较为有效的管理处罚,导致部分患有疫病的死猪病猪流人市场,这就造成了染病猪肉的大范围传播,不仅会影响社会的整体安定,更会扩大传染途径,最终造成疫病难以控制的局面,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情况。

1.3 对疫情的处理不够妥当

我国虽然对染病动物的处理有着较为完整的处理体系及处理措施,但是由于农村养殖业户的思想觉悟普遍偏低,对措施的应用性也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在农村的养殖过程中,一旦疫情发生,不仅不会对感染动物进行隔离治疗,控制灾情传播,还会为了减缓资金流失速度,将死猪病猪进行二次销售,获取残余利润。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疫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增加了’疫病防治工作的难度,防治工作难以开展。由于疫情的一拖再拖很可能造成大范围疫情无法控制的局面,而经营者只有在这时才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再进行疫情的上报请示为时过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是在所难免的。

1.4兽医缺乏专业防治意识

部分农村的兽医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及应用水平的落后性,导致疫情的防治工作往往是被忽视的,防治措施更为落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目标。例如:在进行疫苗的注射过程中,缺乏疫苗对象的针对性,对非疫区和疫区也没有进行区分,注射行为与实际规范行为严重不符;消毒设备也得不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及配备,针头被二次使用,这就直接将疫情进行了扩散传播;部分兽医缺少医德,在疫情发生时隐藏疫情信息,对染病动物的掩埋处理更是空谈,甚至鼓励经营者将染病猪群以变卖宰杀的形式处理干净,使得疫病扩散的范围更大。

1.5 猪群养殖环境较差

在农村地区猪群养殖是常有的,但是大部分猪棚的建设只是起到避雨效果,不仅缺乏相应处理设备,抗旱防暑性能通常较差,隔离方面更是不在建设考虑范围内,猪棚内部环境由于粪便及其他杂质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猪群的生存环境极差,这就增加了染病几率。而有部分养殖户为了养殖方便,经常将自己的居住房屋与养殖棚进行混合,这不仅影响着人类的居住环境,更增加了人类染病的可能性。

2.农村生猪疫病的防控措施

2..1 建立健全生猪疫病的防治系统

我国各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约束及指导,因此农村生猪疫情的防治工作要想获得较高收益,首先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事项进行自身的行为约束,提高思想素质水平,并形成完整的生猪疫病防控系统,将发展实际与技术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农村的优势资源,调整动物养殖结构,使动物及猪群能够和谐共处,健康生长。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疫情防治计划,规范消毒设备的使用,禁止针头的循环利用。

2..2加强猪群养殖档案的管理力度

首先应将管理区域的动物进行记录及整理,健全档案信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这样能够更好的为动物监督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信息,促进疫情的防治工作的有效进行。

2..3增加技术投入

为了增加技术收入,一方面要向农村生猪养殖户普及动物防疫的技术与方法,包括日常消毒、生猪疫病症状的识别、染疫生猪的隔离观察、病死生猪无害化处理等技术。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兽医及防疫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动物防疫新知识、新药物、新技术方法的掌握,通过专业防疫技术的支持,有效防控生猪疫病的流行。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