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四川藏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四川藏猪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四川藏猪(SichuanTibetanpig)主产于四川省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属青藏高原,地形复杂,大体可分为高山区、半高山区和河谷区。主要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的黑水、马尔康、小金、金川及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理塘、乡城、稻城、雅江、新龙、德格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阿坝、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系青藏高原的组成部分,产区主要分布在海拔2800~3200m的半山地带,属半农半牧区。气候严寒,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气温7~12℃,昼夜温差大,多在12℃以上;无霜期110~120天。年降水量660~680mm,空气干燥,日照多。农作物多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以青稞、小麦为主;其次有蚕豆、玉米、马铃薯及莞根等,畜牧业以羊、牛、马为主,其次是猪。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四川藏猪系高原放牧猪种,终年随牛、羊混群或单群放牧。由于长期生活在恶劣的高寒气候和低劣饲养条件下,受自然影响比较大,形成许多适合高原生态环境的特点。例如,头长、嘴尖,适宜拱土取食;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耳郭面积小;体躯窄,后躯较长、略高;四肢结实、紧凑,利于爬坡,奔走;被毛下着生大量绒毛,保温性能好;心、肺器官发达;沉脂力特强。

四川藏猪视觉发达,听觉、嗅觉灵敏,反应迅速。由于藏猪产地分散,历史上交通不便、极为闭塞,往往在一定范围内自繁自养,形成比较稳定的闭锁群体,因而有的群体间在毛色、耳型等性状上存在一些差异。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2006年调查,共存栏藏猪约1.47万头,其中能繁母猪约1.41万头、种公猪533头。据《四川家畜家禽品种志》记载,1986年四川省存栏四川藏猪繁殖母猪2万多头。由于产区内曾先后引入内江猪、荣昌猪、长白猪、中约克夏猪等与藏猪进行杂交,纯种藏猪分布范围逐渐缩小,在公路沿线和养猪较集中的河谷坝区,纯种藏猪已很少见,且数量日趋减少。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 四川藏猪体型微小,被毛多为黑色,少数为棕色,也可见四肢、额部有少许白色者,少数仔猪被毛有黄色纵行条纹,但随年龄增加逐渐消失[www.novmv.com]。鬃毛长而密,冬季被毛下有绒毛。额面窄,皱纹少,嘴长而直、呈锥形;耳小、直立,转动灵活。胸较狭,体躯短,背腰平直或微凹,腹线较平,后躯较前躯高,尻部倾斜。四肢结实,趾关节韧带坚实而有力。乳头多为5对。

2.体重和体尺 2003—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场内测量了四川藏猪体重和体尺,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2003—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保护场内观察四川藏猪的繁殖性能,母猪发情周期17~33天,发情持续期3~7天,妊娠期110~124天;公猪2~3月龄时出现爬跨行为。母猪繁殖性能见表2。

2.育肥性能 2008—2009年在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藏猪资源保护场内,随机选择8头阉公猪,从2月龄断奶开始测定其育肥性能,其结束体重为(59.68±0.41)kg,日增重(269.35±6.93)g,料重比4.30±0.10,平均(260.17±6.37)日龄达60kg体重。

对平均宰前活重59.68kg(8头)阉公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见表3。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采用保护区保护。2001年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确定邓波乡和木拉乡为藏猪保护区,禁止引入外种杂交,开展藏猪的保护工作。2003年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从甘孜州稻城县藏猪自然保护区引进10个血缘的纯种藏猪50头,其中公猪12头、母猪38头;2009年再次从四川藏区引进2个血缘纯种藏猪15头,其中公猪4头、母猪11头,进行异地活体保种选育,现已形成10个血缘的藏猪群体128头,其中公猪18头、母猪110头的保种规模,建立了四川藏猪资源保护场。

研究筛选出的杜洛克猪与藏猪杂交组合,生长较快、肉质优良,耐紫外线辐射,是藏区养猪生产的优良杂交组合。

五、品种评价

藏猪体型微小,生长发育缓慢,能适应高寒地区的环境条件,其肌纤维细、肌内脂肪含量高、肉质优良,可作为优质猪育种的良好材料。藏猪抗逆性强,心血管发达,其不同月龄的内脏器官大小与人不同年龄时段的内脏器官相对应,是培养实验动物的理想素材。今后应在保种的同时,加强基础研究,达到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统一。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