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囊尾蚴的症状体征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囊尾蚴的症状体征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

皮肤猪囊尾蚴病是因猪肉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的皮肤病,猪为天然中间宿主,人亦可为中间宿主。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囊尾蚴的症状体征 猪囊尾蚴的实验室诊断。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原采用猪囊尾蚴的囊液,经亲和层析纯化、浓缩、分装后,于-20℃保存,使用前,用0.1MpH值9.6醋酸盐缓冲液稀释,使蛋白含量为30毫克/分升.酶结合物用兔抗猪IgG免疫血清,经硫酸铵盐析沉淀,再经DEAE-纤维素纯化提取免疫抗猪IgG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猪IgG,经酶活力测定,应用时最适稀释浓度为1∶1000。

操作方法为,以40孔聚苯乙烯微量反应为固相载体,每凹孔加稀释抗原液0.2毫升,置于4℃冰箱过夜,或30℃2小时,用pH值7.4PBS-吐温20洗涤3次,每次3分钟,抽干,加以PBS-吐温20稀释的被检血清0.2毫升,同份血清同同时试验2孔,置于37℃水浴箱孵育30分钟,同前洗涤,加1∶1000稀释的酶结合物0.2毫升,37℃水浴箱孵育30分钟,同前洗涤,加底物过氧化氢-邻苯二胺溶液0.2毫升,37℃15分钟后加2M硫酸0.05毫升终止反应。之后,将微量反应板移入酶标记光度计内,于492纳米波长测定光密度(OD值),每次试验均设置阳性阴性参考血清和PBS-吐温20空白对照。以参考阳性血清的OD值作0.1.待测血清的OD值大于或等于阳性参考血清的OD值时为阳性,低于此值为阴性。阳性猪反应液呈鲜明的橙黄色,阴性猪反应液呈浅的淡黄色,两者眼观对比有明显差别,易于判定。经反复试验,选定抗原的稀释度为30微克/毫升,血清稀释度为1∶50。

间接血凝集试验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血清学试验,在猪囊尾蚴病的诊断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从新鲜的猪囊尾蚴猪肉剥离整个虫体,吸取囊液混合后离心沉淀,取上清液即为囊尾蚴液抗原。用2.5%戊二醛处理过的2.5%鞣酸化羊红细胞与等量稀释的囊尾蚴液抗原混合,于37℃水浴中搅拌30分钟,离心去上清液,磷酸盐缓冲液洗3次,再悬浮于含2%灭活兔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1%羊红细胞悬浊液即为致敏羊红细胞,4℃保存备用。将2.5%鞣酸化羊红细胞离心去上清液,用含2%灭活兔血清的磷酸盐缓冲液制成1%羊红细胞悬液,作为对照羊红细胞,4℃保存备用。

取受检血清0.05毫升,加9倍量的对照羊红细胞放室温10分钟,以吸收嗜异性抗体。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即为1∶10受检血清,再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为1∶50。每份受检的稀释血清,用9支试管作2倍递减稀释:向1、2、9三支试管内各加入上述稀释血清0.1毫升,向2~8管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0.1毫升,从第2管吸出0.1毫升放入第3管,同法依次稀释至第8管,最后从第八管吸出0.1毫升弃去,使1~8管分别含1∶50,1∶100,1∶200,……1∶6400的稀释血清0.1毫升,第9管作为血清对照管。第1~8管加致敏羊红细胞1滴(0.05~0.06毫升),第9管加对照羊红细胞1滴,充分混匀后,放置室温内静置2~3小时,待红细胞完全沉淀后记录结果。

效价测定:依凝集程度分为0,0.25,0.50,0.75和100%共5个等级,分别以0、1、2、3、4数字代替。管底出现均匀紧密的颗粒性凝集、细边,红细胞沉集范围小于管底直径的2/3而仍大于1/2,即为3级凝集;若只有少量凝集,但边缘加粗,红细胞沉集范围等于管底直径的1/2者为2级凝集;同上,但其红细胞沉集范围小于管底直径的1/2者,为1级凝集;完全不凝集,管底中心呈清楚的暗红钮状者为0级。凡受检血清稀释1∶50或更大,仍发生超2级反应者确定为囊尾蚴病间接血凝试验阳性,而对照均应为阴性,否则应当重做。

2、环状沉淀反应

用新鲜的猪囊尾蚴经过丙酮、乙醚的处理,取其干燥的虫粉以生理盐水浸渍24小时后,经细菌滤斗过滤所制备的抗原,稀释到4000倍具有诊断价值,但阳性反应的滴度可高达3200倍。

为提高抗原的特异性,除了注意和防止可能出现的某些非特异性干扰因素外,进行了硫酸铵分层和荧光分析,其方法是将新鲜猪囊尾蚴的全虫置于荧光灯的暗室,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如分成头节、囊液和囊膜3部分,分别进行荧光检查,则只有囊液可以观察到明亮的荧光物质。为了从囊液中提取此荧光物质,用酒精混于囊液中,可将此物同蛋白质一样沉淀出来,取此沉淀物再进行荧光检查,可见强烈的荧光。再将此有强烈荧光的沉淀物用各种不同的饱和程度的硫酸铵进行分层,析出不同的沉淀,再作紫外荧光的比较分析。

猪囊尾蚴的症状体征

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可有豌豆至粟子或更大,呈圆形或卵圆形,表面光滑紧张而有弹性,可游动,无自觉症状,无炎症反应及色素改变。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囊尾蚴死后可钙化,通过放射显影术可证实,囊肿触诊有波动,穿刺时抽出透明白色乳状液体。包囊数目不定,可由数个至数百个,经过缓慢,随年龄增大,逐渐增大加多。部位不定,多见于躯干、上肢,亦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引起相应的症状。

用药治疗

包囊数目少者可行手术摘除,摘除时,包囊应完整不使破裂,或于包囊内注酒精或盐酸依米丁(土根碱)。吡喹酮20mg/?,每天3次,共2~3天。

饮食保健

1、皮肤猪囊尾蚴病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不吃生肉,不生吃蔬菜。

预防护理

严格执行肉类检查制度和饮食卫生,对肉类加工人员及畜牧饲养人员,加强教育,注意灭虫、消毒工作。

病理病因

是因为猪肉绦虫的幼虫寄居于皮下组织内所引起。

疾病诊断

1.粉瘤 少数孤立,性质柔软,无波动现象,内含固体物质。

2.汗囊瘤 成自单层结体组织膜,内含淡黄色液体,系汗液潴留所致,活检易于辨别。

3.神经纤维瘤 较柔软,有细茎连于神经,常伴发色素性母斑、局部色素沉着及雀斑等,检查不见包囊及幼虫。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细胞计数往往显著增加;无菌新鲜囊液(1∶1000)2ml皮内注射,数小时后注射部位发生红斑或水疱者为阳性,如结果为阴性,可增加浓度再作试验;补体结合反应及沉淀反应亦有助于诊断。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可见囊壁系由多层结缔组织膜所组成,内层为实质膜,内有澄清液体及幼虫,如虫已死可钙化。

并发症

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预后

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还可侵犯四肢屈侧、颈部、乳房及阴部。眼、脑及心、肝、肺等内脏均可被累及。

发病机制

人食用未煮熟的囊虫寄生的猪肉或被虫卵污染的生水或食物、蔬菜,在胃肠道内孵化成为六钩蚴,经淋巴或血行播散全身,发育成囊虫,形成本病。包囊发生于皮下组织时主要表现为结节,发生于四肢深部组织和肌肉者,可引起该患肢呈象皮样肿大。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