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免疫抑制发生的因素及防控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免疫抑制发生的因素及防控方法

1发病机理

机体免疫可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在细胞免疫中,重要成分是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且不管是其数量出现减少还是功能发生受损都会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产生副作用。免疫抑制性主要是由于免疫组织器官发生损伤或者免疫细胞活性受到影响、抑制抗原的传递、阻碍或者切断免疫抗体的形成等,经过以上方式导致免疫细胞发生免疫应答功能减弱,使其传递抗原的能力降低,促使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损伤免疫系统,造成整体机体免疫能力降低,使机体发生免疫耐受和免疫麻痹,免疫接种疫苗往往失败,无法建立特异性免疫力,最终混合感染多种病原以及引起继发感染。

2.病因分析

传染性疾病因素:猪只发生免疫抑制的一个主要因素是传染病,且感染大多数传染病后都会引起免疫抑制,导致机体更容易感染其他病原,对很多疫苗的免疫应答减弱,甚至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病、猪流感等,都能够导致病猪发生该病。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猪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应答。不同品种的猪只对同一抗原的免疫应答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部分猪甚至对某些病原先天性具有免疫缺陷,本身就会引起免疫失败。我国目前生猪生产主要采用国外原种与本地品种进行杂交的生产模式,如果引进时没有严格监测疫病,就会容易导致疫病泛滥。

营养因素:机体免疫反应的基础是营养物质,如果缺乏营养物质或者摄取不均衡就会导致其生成数量和速度受到影响,尤其是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就会引起免疫反应滞后或者免疫应答能力减弱。

免疫方面的因素:猪只经过免疫,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会随着抗原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但如果使用过多抗原,反而会抑制抗体的形成,也就是引起免疫麻痹。因此,猪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对疫苗用量进行严格控制,否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反而会引起免疫失败,从而暴发传染病。另外,猪只没有在正确时机进行免疫,体内的母源抗体就会阻碍免疫抗体的产生,从而引起免疫抑制。

其他因素:应激、重金属、毒素、激素以及药物等,都能够导致猪只发生免疫抑制。

3防控措施

增加饲料营养含量:给猪饲喂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特别是确保饲料含有均衡营养,确保猪群能够获取充足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饲料所含营养水平要定期进行检测,尤其是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要确保断奶仔猪摄取充足营养,饲喂营养全面且适口性较好的饲料,同时供给足够的饮水,以增强机体抵抗病原体的能力。

消除应激:猪群尽可能避免发生应激,禁止饲喂发生霉变或者有真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猪舍保持通风、换气良好,确保舍内空气新鲜,避免氨气浓度过高。猪舍保持干燥,控制饲养密度适宜。猪只进行阉割、转群、接种疫苗等容易发生应激,操作前,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这是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所需的维生素含量可达到正常的2~3倍,甚至会更多。

严格消毒:猪场生产区内的猪舍每星期进行1次消毒,排污沟和通道每星期进行2次消毒,所有物品和人员在进入前都必须经过消毒,猪舍周围环境每月进行1次清扫、消毒。如果存在疫情,产房要每天进行1次消毒,保育舍每2天进行1次消毒,育肥舍每星期进行2次消毒,外环境每星期进行1次清扫、消毒。另外,要注意选择使用高效多样性的消毒剂,且不会抑制免疫的消毒药物,尤其是采取带猪喷雾消毒,必须确保不存在死角,且消毒间隔时间要控制在消毒药物所具有的保护期内;尽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猪场内存在的病原微生物数量,避免猪群出现继发性感染。

及时免疫接种:猪场要特别加强免疫接种病毒性疫苗,必须结合猪场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选择使用安全可靠、稳定作用的疫苗接种。例如,如果猪场感染发生猪圆环病毒病和猪蓝耳病,必须加强控制猪瘟、猪细小病毒病以及猪伪狂犬病,特别是要避免发生猪瘟,不然导致死亡率较高。另外,还要加强免疫接种其他疫病,尤其是要注意免疫接种猪气喘病疫苗,用于缓解机体肺脏发生侵害,从而增强肺脏抵抗呼吸道病原体的能力,这是由于猪蓝耳病病毒会严重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免疫效果。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系统:猪群定期进行血清学、病原学检查,通常淘汰阳性种猪的方式促使形成健康猪群。一般来说,猪场可使用ELISA试剂盒对抗体进行监测,且每季度进行1次。猪场不同阶段的猪群都要进行采样,特别是种猪场,如果经过4次监测发现抗体阳性率没有存在明显变化,就说明该场比较稳定。反之,如果某个季度抗体阳性率出现升高的趋势,就表明猪场在卫生消毒与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必须及时改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