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17|点击次数: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是一种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产毒素多杀巴氏杆菌(C型)引起的猪呼吸道慢性传染病。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AR)是猪的一种慢性、进行性、消耗性传染病,该病虽然病死率低,但对猪只的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影响相当大,直接关系到规模化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方法。

1、流行病学

致病机理。该病的原发性病原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该菌侵入猪后先通过定居在猪鼻腔黏膜的上皮细胞纤毛内附着,接着在黏膜表面大量增殖,并分泌毒素,造成黏膜上皮细胞发生炎症以及增生性变化。由此导致上呼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被破坏,促使猪呼吸道抵抗能力减弱,从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作为继发病原开始定居繁殖。由于这两种病原在猪鼻腔内不断发育,会形成严重的持续性病灶,导致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当猪的鼻甲骨侵入病菌产生的毒素,会导致鼻甲骨腹侧向下卷曲,可能发生轻度萎缩变形,甚至完全呈现鼻甲骨形态。同时,巴氏杆菌D型毒素会导致肝脏发生退行性变化,导致饲料效率下降,影响日增重,其还可损伤长骨,影响生长发育。

发病特点。自然感染条件下,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以2~5月龄的猪容易发病。仔猪感染后通常会导致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感染后会较少或者轻度发生鼻甲骨萎缩,最终症状消失成为带菌猪。病菌主要在猪的上呼吸道内存在,从而可经由飞沫传播。大部分仔猪通常是被患病母猪和带菌猪传染,另外,污染病菌的工作人员、物品以及昆虫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传播该病,但污染的用具和环境停止使用数周就不能够再次引起发病。该病往往呈较慢速度传播,往往为散发或者地方性流行。该病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通常在春秋季节比较容易发生。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出现鼻炎,有浆液性鼻液、黏液性分泌物流出,吸气困难,经常打喷嚏,部分摇头、烦躁不安,由于鼻部瘙痒而不停拱动限位栏,或者用前肢抓鼻,盲目奔跑,接着症状逐渐加重,持续超过3周,之后鼻甲骨开始逐渐萎缩,面部发生变形、上翘、歪斜或者向一侧歪曲,依旧打喷嚏,有浆液性、脓性鼻液流出,明显气喘,鼻孑L在吸气时明显张开,发出明显鼾声,严重时甚至出现开口呼吸.且由于打喷嚏时过于用力而破坏鼻黏膜,从而有鼻血流出,往往会涂擦在限位栏杆上或者滴落在地面上;在内眦部形成半月状的条纹泪斑,体温基本正常。另外,病猪生长发育停滞,较难育肥,部分甚至形成僵猪。

3、实验室检验

待检病猪保定后清洗鼻盘部,擦干后使用70%酒精棉进行消毒,接着向鼻腔内探入经过灭菌的棉棒,深度适宜控制在1/2左右,轻轻转动几次即可取出,并立即放在装有生理盐水或者肉汤的试管内,及时送到实验室用于细菌分离培养,通过菌落颜色、形态、生化反应以及凝集反应即可进行鉴定。另外,也可直接采取感染病猪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一般仔猪感染后在12周龄就能够检出抗体,结果超过1:80判定为阳性,1: 40判定为可疑,1: 20判定为阴性。此外,也可采取荧光抗体技术来进行确诊。

4、防控措施

免疫接种。防控该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是适时免疫接种疫苗。一般选择使用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油佐剂苗,具有非常好的免疫效果。推荐猪场免疫程序:母猪在分娩前4周每头注射2.O mL,新引进且没有进行免疫的后备母猪要立即每头接种1.O mL;对于未经过免疫接种的母猪产出的仔猪,一般在1周龄接种,每头注射0.2 mL,4周龄再注射0.5 mL,8周龄还要再注射0.5 mL;种公猪每年要进行2次接种,每次每头注射2.O mL。疫苗接种时,最好采取颈深部肌肉注射。这是由于采取皮下注射容易形成肿包,非常容易继发感染细菌而变成脓包,从而影响机体吸收疫苗,导致免疫效果较差。而采取深部肌肉注射基本不会形成肿包,甚至完全没有,且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仔猪免疫接种时,由于每次注射很少的疫苗,为避免注射后疫苗渗出,最好使用较细的9号注射针头,注射时采取“慢推快拔”,确保效果良好,如有需要可适当加大注射剂量,以确保免疫剂量足够。

对症治疗。根据病猪多处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刚开始出现发病的猪,可选择使用抗菌素和增效磺胺进行治疗。当病猪鼻黏膜发生肿胀而对呼吸造成影响时,可向鼻孔内注入适量的0. 1%肾上腺素,或由5%麻黄素和80万I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或使用100万IU链霉素和25 mL注射用水组成的溶液进行滴鼻或者冲洗鼻腔。病猪流出鼻血时,可取中草药旱莲草汁进行滴鼻;取1份大蒜浸泡在5份75%酒精中,经过10天即为7.5%酒精溶液,给哺乳仔猪连用1个月,之后每5天使用1次,直到断乳。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疾病病原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性菌株联合感染。

研究证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单独不能引起渐近性猪传染性鼻缩性鼻炎发生,但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菌株荚膜血清型A或D株联合感染SPF猪和无菌猪,能引起鼻甲骨严重损害和鼻吻变短。用多杀性巴氏杆菌D型或A型株毒素,单独给健康猪接种,可以发生猪传染病性萎缩性鼻炎和严重病变。多种应激因素、营养、管理和继发的微生物如绿脓杆菌、嗜血杆菌及毛滴虫等,可加重病情。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状杆菌0.2~0.3µm× 0.5~1.Oµm,散在或成对排列,偶见短链。不能产生芽孢,有周鞭毛,能运动,有两极着色的特点。为需氧菌,最适生长温度35~37℃,培养基中加入血液或血清有助于此菌生长。

在鲜血培养基上生长能产生β溶血,在葡萄糖中性红琼脂平板上呈烟灰色透明的中等大小菌落。在肉汤培养基中呈轻度均匀浑浊生长,不形成菌膜,有腐霉气味。在马铃薯培养基上使马铃薯变黑,菌落黄棕而带绿色。不发酵糖类,使石蕊牛乳变碱,但不凝固。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吲哚试验阴性。能利用柠檬酸盐、分解尿素。过氧化氢酶、氧化酶试验阳性。

根据毒力、生长特性和抗原性,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有3个菌相,Ⅰ相菌病原性较强,具有红细胞凝集性。有荚膜和密集周生菌毛,很少见有鞭毛;球形或球杆状,染色均匀;有表面K抗原(由荚膜抗原和菌毛抗原组成)和细胞浆内存在的强皮肤坏死毒素(似内毒素),Ⅱ相菌和Ⅲ相菌无荚膜和菌毛,毒力较弱。Ⅰ相菌在人工培养过程中及不适宜条件下可成为低毒或无毒,向Ⅱ、Ⅲ相菌变异。Ⅱ相菌是Ⅰ相菌向Ⅲ相菌变异的过渡菌型,各种生物学活性介于Ⅰ相菌与Ⅲ相菌之间。Ⅰ相菌感染新生的猪后,在鼻腔中增殖,并可存留1年之久。

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绝大多数属于D型,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外毒素,毒力较强;可致豚鼠皮肤坏死及小鼠死亡。用此毒素接种猪,可复制出典型的猪萎缩性鼻炎(AR)。少数属于A型,多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护性。

本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病菌。在液体中,58℃ 15min可将其杀灭。

流行病学

本病1830年最早在德国发现,其后在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前苏联、日本等国发生,可以说遍布世界养猪发达国家,据报道,世界猪群约25%~50%受到感染。我国由于从国外引进种猪,多渠道将本病传入,造成本病广泛传播、流行。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见猪发生,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最常见于2~5月龄的猪。在出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时,发生鼻炎后多能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感染时,可能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的鼻甲骨萎缩,但是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成为带菌猪。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存在于上呼吸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一般来说,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只要停止使用数周,就不会传递本病。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加重病的演变过程。

临床症状

受感染的小猪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呈连续或断续性发生,呼吸有鼾声。猪只常因鼻类刺激黏膜表现不安定,用前肢搔抓鼻部,或鼻端拱地,或在猪圈墙壁、食槽边缘摩擦鼻部,并可留下血迹;从鼻部流出分泌物,分泌物先是透明黏液样,继之为黏液或脓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引起不同程度的鼻出血。

在出现鼻炎症状的同时,病猪的眼结膜常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由于泪水与尘土沾积,常在眼眶下部的皮肤上,出现一个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这是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有些病例,在鼻炎症状发生后几周,症状渐渐消失,并不出现鼻甲骨萎缩。大多数病猪,进一步发展引起鼻甲骨萎缩。当鼻腔两侧的损害大致相等时,鼻腔的长度和直径减小,使鼻腔缩小,可见到病猪的鼻缩短,向上翘起,而且鼻背皮肤发生皱褶,下颌伸长,上下门齿错开,不能正常咬合。当一侧鼻腔病变较严重时,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甚至成45°歪斜。由于鼻甲骨萎缩,致使额窦不能以正常速度发育,以致两眼之间的宽度变小,头的外形发生改变。

病猪体温正常。生长发育迟滞,育肥时间延长。有些病猪由于某些继发细菌通过损伤的筛骨板侵入脑部而引起脑炎,发生鼻甲骨萎缩的猪群往往同时发生肺炎;并出现相应的症状。

病理变化

病变多局限于鼻腔和邻近组织。病的早期可见鼻黏膜及额窦有充血和水肿,有多量黏液性、脓性甚至干酪性渗出物蓄积。病进一步发展,最特征的病变是鼻腔的软骨和鼻甲骨的软化和萎缩,大多数病例,最常见的是下鼻甲骨的下卷曲受损害,鼻甲骨上下卷曲及鼻中隔失去原有的形状,弯曲或萎缩。鼻甲骨严重萎缩时,使腔隙增大,上下鼻道的界限消失,鼻甲骨结构完全消失,常形成空洞。

防制措施

药物治疗与预防

哺乳仔猪从15日龄能吃食时起,每天可按每千克体重喂给20~30mg金霉素或土霉素,连续喂20天,有一定效果。或在母猪分娩前3~4周至产后2周,每吨饲料中加入100~125g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噻唑,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土毒素400g喂服。

在治疗方面,每吨饲料加入磺胺甲氧嗪100g,或金霉素l00g,或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霉素l00g、青霉素50g三种混合剂,连续喂猪3~4周,对消除病菌、减轻症状及增加猪的体重均有好处。

对早期有鼻炎症状的病猪,定期向鼻腔内注入卢格氏液、1%~2%硼酸液、0.1%高锰酸钾液等消毒剂或收敛剂,都会有一定好处。

综合防制措施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猪,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给仔猪,使其仔猪受到传染。病仔猪串圈或混群时,又可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若作为种猪,又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一套综合性兽医卫生措施。

1.加强我国进境猪的检验,防止从国外传入事实表明,我国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就是某些地区猪场从国外引进种猪将此病传入而引起流行的,应采取坚决的淘汰和净化措施。

2.无本病的健康猪场其防制的主要原则是:坚决贯彻自繁自养,加强检疫工作及切实执行兽医卫生措施。必须引进种猪时,要到非疫区购买,并在购入后隔离观察2~3个月,确认无本病后再合群饲养。

3.淘汰病猪,更新猪群将有病状的猪全部淘汰育肥,以减少传染机会。但有的病猪外表病状不明显时,检出率很低,所以又不是彻底根除病猪的方法。比较彻底的措施,是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育肥淘汰,不留后患。

4.隔离饲养凡曾与病猪或可疑病猪接触过的猪只,隔离观察3~6个月;母猪所产仔猪,不与其他猪接触;仔猪断奶后仍隔离饲养1~2个月;再从仔猪群中挑选无病状的仔猪留作种用,以不断培育新的健康猪群。发现病猪立即淘汰。这种方法在我国还较适用,但也要下功夫才能办到。

至于剖腹取胎、隔离饲养仔猪,从中选育出健康猪的方法,人力、物力花费太大,难以坚持。

5.改善饲养管理 断奶网上培育及肥育均应采取全进全出;降低饲养密度,防止拥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这些都是防止和减少发病的基本办法,应予十分重视。

6.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灭活菌苗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及D型产毒多静『生巴氏杆菌灭活二联苗接种在母猪产仔前2个月及1个月接种,通过母源抗体保护仔猪几周内不感染。也可以给1~3周龄仔猪免疫接种,间隔1周进行第二免。

病例研究

发病情况

2008年3月中旬广东省广州市郊区黄先生从外地选购了18头50千克左右的长白肉猪,购回7天左右,猪只精神沉郁,采食减少,有两头猪出现流鼻血的现象。据黄先生反映,这批猪抓回来后便拌喂多种抗生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作为预防用药,但还是出现了这种情况。

临床症状

病猪体温略高,起初只是打喷嚏和鼻塞,呼吸有鼻音,鼻黏膜潮红充血,摇头,拱地,并有不同程度的浆液性、黏性或脓性鼻分泌物流出。有两头病猪从单侧鼻孔里流出血液,在猪舍的地板上、墙壁上、猪体背上等均可见到血痕迹。鼻面部皮肤和皮下组织皱缩,鼻孔和上颌骨生长迟缓,上颌比下颌略短,有轻度的鼻甲骨萎缩现象;结膜炎,猪的脸上因眼角流泪后,黏附尘土而形成一条脏的泪斑;部分病猪肌肉发抖;发病3天内猪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

剖检病变

对发病死亡的一头瘦弱猪进行剖检,前鼻窦黏膜发炎,窦腔内积有黏液,鼻腔周围骨骼变疏松,在鼻部横切面,可见鼻甲骨腹部卷曲,轻度变形。

细菌学检查

用棉签蘸取鼻腔深部的黏液,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见多量两端钝圆的短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血清学诊断

猪只感染本病后2~4周,血清中出现凝集抗体,至少维持4个月,但仔猪感染后须12周龄后才能检出抗体。以Ⅰ相菌福尔马林凝集抗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此外,还可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但不够敏感。

诊治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细菌学检查,可初步诊断为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1)用0.1%的高锰酸钾清洗猪鼻腔,尤其冲洗那两头流鼻血的病猪鼻腔。

(2)抗生素治疗。颈部肌肉注射:先用清开灵(10毫升)和丰强之星(10毫升)稀释强效阿莫西林(2瓶),再配上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10毫升);拌料:磺胺六甲500g、TMP100g、抗病毒1号粉(复方黄芪提取物)1000克、葡萄糖3000克拌1吨料。

(3)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用药后第二天病猪就无呼吸困难、肌肉发抖、流鼻血的情况,第5天再回访时,反映猪只恢复正常,采食、精神状态也正常了,至今也未见复发、死猪现象。

讨论

据最新研究证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主要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常见于2月龄~5月龄猪,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传播,感染也通常是因为购入了感染猪。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猪舍潮湿、拥挤等都可促使本病发生或加重。抗生素治疗可明显降低感染猪发病的严重性,早期感染发病若能及时治疗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