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分析及临床症状【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引起猪高热病的原因分析及临床症状

张希伟

(黑龙江省依兰县动物卫生防疫站,黑龙江哈尔滨154800)

1 蓝耳病

猪蓝耳病(PRRS)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其起源不明,然而该病已在世界大部分养猪地区流行,且控制难度大,极少能彻底完全清除本病。

猪群之间PRRS临床变现差异较大,对于地方性流行PRRS来说,变现出易感猪群多为母源抗体消失的保育猪。一般感染4~28天后能看到肺脏和淋巴结出现病理变化。肺脏尖叶病变轻微或者病变呈现弥漫性分布,软组织有红褐色、不塌陷的浸润。感染早期淋巴结水肿,呈棕褐色。部分出现轻微心肌炎。感染7~25天公猪输精管出现萎缩,无或少量精子产生。

流产胎儿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是:由坏死性化脓和淋巴组织细胞脉管炎引起的局部出血导致脐带扩增为正常直径3倍。

猪感染猪蓝耳病病毒后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感染,这是该病的重要流行病学特征。猪主要通过鼻腔、肌肉内、口腔、阴道等途径传播。带毒母猪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传染给胎儿,导致死胎或者带毒弱胎。

2. 猪瘟

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呈稽留热。精神沉郁,伏卧喜睡,寒颤、挤卧一堆。食欲减退或废绝,站立行走时弓背弯腰,行动迟缓,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粪便干硬如球并有黏液附着,先便秘后腹泻。后期躯体摇摆不定,耳根、腹部、四肢内侧、阴囊等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点或出血斑,且指压不褪色。

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间呈大理石样外观。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肾盂出血,脾肿大,出血,边缘有出血梗死灶。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养殖网:www.novmv.com/]。

3 猪丹毒

1882年,首次从病猪体内分离出猪丹毒的病原体(猪红斑丹毒丝菌),该病能对各阶段的猪群产生影响,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猪突然死亡或者急性败血症。丹毒丝菌属于一类不能运动、无芽孢、不耐酸的阳性杆菌。猪丹毒接触途径主要是口腔及扁桃体、胃肠炎道黏膜。

急性猪丹毒病猪体温上升到40~42℃以上,在发病的期间背、腹、大腿等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粉红色或黑褐色。皮肤表面隆起界限明显多为方形或菱形的疹块的斑块,压可出现褪色,皮肤病在4~7天内逐渐消失。慢性病例呈多发性关节炎、皮肤坏死。慢性猪丹毒感染的动物出现轻度的跛行,伴随采食量减少,心内膜炎引发的心功能不全,肺水肿或者呼吸困难。

4 流感

猪流感病毒首次在1918年美国报道,是猪群急性呼吸道爆发的主要疾病之一,呈现亚临床感染。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有囊膜病毒,直径在lOOnm左右。病毒的脂质囊膜对表面活性剂及常用病毒消毒剂敏感。流感病毒通常通过猪与猪之间鼻咽接触而感染。随着养猪生产移向限制系统,猪流感季节性的发生已不是非常明显。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3~8天,病猪体温突然上升可达到40.5~41.5℃左右,部分可高到43℃,厌食、倦怠、卧地不起、呼吸急促,腹式呼吸、肌肉和关节疼痛,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经过1~3天潜伏期后,突然发病,当单一感染时死亡率低。有的体况较好的个体,可以自愈。但如果感染压力较大、气候条件和猪舍条件较差,可以引起继发感染,例如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感染等,加重猪流感病毒感染的严重性及进程。

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可以通过鼻腔拭子采集黏液样本。病死猪的肺脏也能分离到病毒。

5链球菌病

从健康猪的扁桃体、肠道等部位都能分离到多种链球菌,其中一部分是潜在的病原菌。猪链球菌有荚膜,属于革兰氏阳性菌。猪链球菌的天然定植部位是上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等。各阶段的猪群均能分离到该病毒。

在临床生产中最早出现连续症状患猪的直肠温度可以高于42.5℃,随后出现菌血症或者败血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可持续3周。在这段时期,将发生温度浮动的发热和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精神沉郁或者跛行。具有诊断意义的组织器官是脑部、肺脏、心脏和关节。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