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及其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及其防治

郭忠华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锦州121400)

1 发病机理及流行病学

多种动物和人类都能够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出现发病,家畜中主要是猪、牛较容易发病,家禽、绵羊和兔也容易感染。畜(禽)群发生该病时,通常无法查明传染源,普遍认为机体在出现发病前就已经携带病菌,且其通常在其上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大量寄生。当动物受到闷热、寒冷、气候突然发改变、通风较差、潮湿、拥挤、突然更换饲料、缺乏营养、长途运输、严重劳累、感染寄生虫感染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而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时,就会导致病原菌侵入到体内,通过淋巴液而进入血液,引起内源性感染。另外,还能够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消化道以及呼吸道造成感染。病菌的荚膜会对其侵入机体以及繁殖的能力产生影响,尤其是高毒力菌株可在动物体内生存、繁殖,同时分泌大量的内毒素,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有毒病菌可经由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持续排到体外,并对外界环境、饮水、饲料、以及各种用具造成污染,然后通过消化道导致其他健康动物被传染。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猪往往突然出现发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大部分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1.5~42.O℃,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烦躁不安,体质衰弱,往往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心跳加速,颈下咽喉出红肿、发热、坚硬,严重时还会向上扩散至耳根,向后扩散至胸前,排出干燥粪便,或者发生腹泻,排出暗绿色粪便,并散发恶臭味等。出现发病后,病猪快速发生死亡,有时可能持续3~5天,然后发生死亡。

剖检病死猪,能够发现皮下组织存在出血点,主要是咽喉部以及周围结缔组织、淋巴结发生病变,往往发生浆液性出血炎症,且淡黄色胶胨样分泌物充满喉头气管。从颈部到前肢都发生水肿;全身淋巴结发生轻度肿胀、出血,切面呈深红色;心包膜存在小出血点:肺脏发生水肿,呈典型的大理石花纹,往往红白相间,肺胸膜表面出现红褐色到灰红色深浅不同的斑点状病变区,胸腔存在积液,大部分在膈叶发生病变,存在小指头到鸡蛋不同大小的局部性出血灶、化脓灶,症状严重时胸膜往往附着有纤维素性物质,肺泡腔、支气管腔以及细支气管内浸润有嗜中性粒细胞,并伴有黏膜上皮纤维素性病变、脱落,从而使肺脏发生大叶性肺炎,导致间质出现水肿、出血,形成粘连性纤维素性胸膜炎:脾脏存在出血。

3鉴别诊断

该病要注意与猪丹毒、猪瘟、猪流感进行区别,这几种都属于传染性疾病,且都会使病猪体温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并出现食欲废绝、出血等症状,但确保是猪流感只会导致猪发生感染,其他动物不会发生感染,且发病具有季节性,一般在冬季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但死亡率较低;猪瘟通常也是猪具有易感性,且流行范围较广,但不会导致病猪出现流涎、咽喉肿胀,机体也不会呈犬坐或者犬卧等姿势;猪丹毒会引起败血型病变,且只能够卧地不起,咽喉不会发生肿胀,也不会呈犬坐或者犬卧等姿势。通过以上区别进行鉴别,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确保治愈率。

4防治措施

应急处理。病猪和假定健康猪必须采取隔离饲养,且病死猪最好采取高温处理。另外,要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猪舍内外进行全面消毒。整个猪场采取紧急预防接种,经过

2.星期即可有效抑制发病。

血清疗法,即按照标签规定的剂量对病猪皮下注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血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抗菌素疗法,即通过使用抗菌素将多杀性巴氏杆菌杀死,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根据病猪体重大小注射不同剂量的药物,例如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 15 mg链霉素,每天2次;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2.5mg恩诺沙星或者环丙沙星,每天2次,连续注射3天。

磺胺疗法,即病猪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10~30mL10%~ 20%磺胺二甲嘧啶纳注射液或者磺胺噻唑,每天2次,连续注射3—5天。如果病猪第一次注射药物后配合口服适量的磺胺类药物,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免疫预防。猪群每年要定期采取免疫注射来预防该病,一般在春秋季节各进行1次,这是由于机体在气候冷热交替时比较容易感染病菌,因此在这两个季节进行接种能够提前防治该病。猪只可选择皮下注射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疫苗,每次能够持续6个月进行保护;也可口服菌苗,即在饲料中添加菌苗,混合均匀后混饲,该方法比较简单,每次能够持续保护6个月。猪群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进行预防,能够提前抵抗病菌侵袭,从而有效减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舍内粪便及其他污物要及时清理,并对猪舍地面、墙壁以及各种饲养管理用具使用无刺激性气味消毒药(如癸甲溴铵、来苏儿等)进行消毒,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注意要及时更换使用不同种消毒药物。猪场进出口设置消毒池,控制外来人员进出。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