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台湾猪【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台湾猪

品种登记号:X-01-01-040-01

台湾省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全省山地和丘陵约占三分之二,平原约占三分之一。东部坡陡谷深,西部为一平原,是主要的农业区。台湾岛地跨北回归线,又受台湾暖流影响,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北部的年平均气温在20'0以上,南部沿海递升到24℃以上。台湾是我国降水最丰富的地区,年降水量在二千毫米以上。气温高,湿度大,光照充分,适于农业生产,但台风频繁。农作物以水稻和甘蔗为主,农民主要靠养猪积肥。当地居民早已养猪,在十六和十七世纪广东、福建人移居台湾后,养猪业开始成为农民的重要副业。猪成为农村中最普遍的家畜。

本世纪初,一些学者研究台湾本地猪时,把它们分成六个不同的猪种,即小耳猪,小型长鼻猪、大型长鼻猪、桃园猪、顶双溪猪、美浓猪。这些地方猪种大致可分为两大系统。一个是高山族劳动人民在山岳地带饲养的小耳种系统,它包括小耳猪、小型长鼻猪和大型长鼻猪等。据调查,十七世纪初期,在荷兰入侵以前,台湾已饲养红毛小耳猪,这种猪后来与汉族移民带来的猪交配,又产生黑色小耳猪,当地又名生番种。性粗暴,虽驯养年代已久,但性情仍粗野,多为放饲。体躯狭小,颜面狭长,耳小耸立,四肢细长直立,全身大部毛黑色,脊部褐色。极晚熟,生后一年约60公斤。初产每胎仅4~5头左右,二岁以上体重70-80公斤,每胎8~12头。自从当地农民开始选择饲养良种以后,小耳猪因生产性能低,很快被其他优良猪种取代,目前已很少,仅台湾省中部地区有少数饲养。另一个系统是福建、广东等省农民移居台湾省时带来的,直到十九世纪末仍有引入,1898年进行了第一次统计,共有猪433674头。目前有桃园猪、美浓猪和顶双溪猪三种。桃园猪分布在桃园县境内及新竹、台北二县的一部分地区。其中以中坜、龙潭、大溪、杨梅为最多,桃园平镇次之。桃园猪原先有龙潭陂种或称中坜种,1910年起统称桃园猪,是台湾猪中分布最广、数量亦最多的一种。美浓猪或作泓浓猪,盛产于高雄县的美浓镇,因而得名。饲养于台湾省南部台湾山脉的山麓间,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的南部,由于它的生产性能在上述三种中最差,目前饲养数已极少。顶双溪猪又称双溪猪,原产于台北、宜兰两县交界处的双溪一带,主要分布在台湾省的东北部。这三种猪不但都自闽粤输入,来源相同,而且体型外貌亦十分相似,几乎看不出它们的差别,因此总称台湾猪。

过去,台湾省饲养的猪几乎全是本地猪,但自十九世纪末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占后,引入各种外国猪种,并确定巴克夏猪在本省为适合。放大量引入巴克夏猪进行杂交改良。本地猪的数量即迅速减少。据估计,目前桃园猪、美浓猪和顶双溪猪共约8万头,其中种猪5万余头。

猪种特点

1.体型外貌

头短而大。耳大而向前下垂,额及体侧均有皱褶。背较狭且凹下,肋近于平直,腹大下垂,但不拖地。臀倾斜。四肢弱,多卧系,大腿平而薄。皮较厚,毛稀而粗,有鬃毛,被毛全 黑。乳头6对以上。

在台湾猪的三种地方类型中,顶双溪猪体型最大[www.novmv.com],被毛粗、带褐色,额面较长,皱襞多, 耳特大,下垂,身高,体躯狭长,四肢强健。美浓猪体型最小,面窄长,耳小直立,背凹腹垂,四肢细长而弱,性情粗野,行动迅速。桃园猪介于二者之间,最为典型,体型中等,颜面短广,有不定型的皱纹,耳大前垂,眼小而陷,鼻吻呈深黑色,鼻孔大,颈短粗、附肉多,与肩甲及额的分界不明显,体躯较长,胸深而广,凹背垂腹,但不拖地,两侧皱纹多,被毛少而粗,皮肤呈灰白色,四肢粗短,后肢自飞节以下向前倾斜,而且倾斜度随年龄而增加,蹄粗大坚实,尾根附着低,有球节形的皱纹,尾的上半部成棒状,下半部呈扁形,约有半数猪的尾尖有如鸡爪的角质尖,颇锐利。乳头5-6对。性情温和,举动沉静,母性良好。

2.生长发育

对每种地方类群的4头公猪和3头母猪的测定,12月龄时公猪体重99.4公斤,母猪79.23公斤。成年公猪体长121.3厘米,母猪118.2厘米。

3.繁殖性能

繁殖力高是台湾猪的主要特点之一。当地群众因此多利用它作为经济杂交时的母本。通常8月龄、体重50公斤左右时初配。据台湾省农业研究所记录,桃园猪的妊娠期116.39±0.29天,台湾省本地猪一般每窝产仔6-10头,在农村经常有产11-12头的。年产2窝,利用年限5-6年,约可繁殖10余胎。一般产仔数6-9头,初生重0.6~0.8公斤,56日龄断乳重7-9公斤;断乳窝重40-55公斤。 据台湾省农业研究所测定,桃园猪每窝产仔数9.11±0.36头,初生重为717.2+8.87克,断乳重8.485公斤。据台湾糖业公司畜产研究所测定,桃园猪(735窝)每窝产仔数8.84头,断乳耐,每窝产仔数6.28头,窝重51.91公斤。

4.肥育性能

台湾省本地猪耐粗饲,群众过去饲养肥猪,所用饲料,除残羹、泔水、甘薯、米糠外,仅补充很少量的豆饼或花生饼,在这低蛋白的营养水平卞,仍能缓慢地生长。桃园猪在一般饲养条件下,生后一年达90公斤。在1945年前饲养8个月仅重67.27公斤。但在最近研究,饲养8个月10天就达80.25公斤。说明桃园猪生长虽较慢,但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可以得到改进。

据台湾糖业公司测定,28头桃园猪平均体重从10.29公斤增至80.23公斤,日增重332克,每公斤增重耗饲料4.44公斤。8头顶双溪猪平均体重从12.02公斤增至80.19公斤,日增重341克,每公斤增重耗饲料4.42公斤。据台湾省农业研究所报道,桃园猪平均屠宰率81.9%,胴体中瘦肉与脂肪的比例约30:40。

杂交利用

在日本侵占期间,由于当时的饲养水平低,猪圈卫生条件差,以及宗教迷信忌讳白色等原因,台湾猪(主要是桃园猪)开始用巴克夏猪进行杂交,其所产的一代杂种猪,因体型及生长发育均有显著改进,毛色全黑,颇受农村欢迎。经济杂交成为当时农村生产肉用型猪的唯一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仍推广巴克夏公猪与本地母猪杂交的一代杂种猪作肉用型猪用。桃园×巴克夏的一代杂种猪毛色全黑,被毛较密,背线平直,体躯较宽,大部分性状包括耳、四肢和皮肤皱褶等质量性状和初生重、断乳重等数量性状介于二亲本之间。且产仔多,一窝平均9.67头,超过双亲,初生重、断乳重均得到改善,肥育期比桃园猪缩短三个多月, 很受欢迎。至1965年已占总猪数的92.6%。

1954年台湾糖业公司建立育种场后,曾陆续自日本、美国引入约克夏、巴克夏、汉普夏、长白、杜洛克、大约克夏及米尼苏达二号等外来猪种,作各种杂交试验。结果以长白猪和杜洛克猪表现较好,自1962年开始已大量繁殖推广,其中长白猪有代替过去巴克夏猪的趋势。 近年来已渐改养三品种杂种,亦做过很多三品种杂交组合试验,并推广给农民饲养而获得成功。三品种杂交试验指出,桃园猪是个有价值的原种,不论是巴×桃或约×桃一代杂种母猪,当与第三个品种,如长白或杜洛克公猪杂交,都获得良好结果。例如长×(巴×桃)三元杂种猪的断乳重达16.08公斤。 比较三元杂种猪的肥育性能,表明杜×(约×桃)和长×(巴×桃)的日增重较快,约×(巴×桃)和巴×(约×桃)的饲料利用效率较高。

台湾猪具有耐粗、抗病力强、繁殖力较高、肉味美、脂肪沉积能力强、在日粮蛋白质水平低的条件下仍有一定的生长能力等特点。但生长速度较慢,饲料利用率不高,有待进一步选育提高。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