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母猪产后子宫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母猪产后子宫炎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饲养环境较差:猪场过于潮湿,猪舍建筑过矮且通风较差,场内环境卫生较差,过于脏乱,没有及时进行清扫、消毒等,容易滋生大量的致病菌,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从而引起子宫炎的发生。

采取定位栏饲养:妊娠母猪使用定位栏,或者分娩母猪使用定位产床,比较容易感染发生该病。特别是在这种定位栏舍存在下面几种情况时母猪更容易发生子宫炎,如母猪没有定期清洗、消毒后躯;没有及时清理粪便,且没有合理进行消毒;栏舍曾经饲养过患病母猪。

人工授精操作不规范: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母猪采取人工授精而发生子宫炎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本交母猪。通常是由于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如输精器、集精杯、纱布等不丑生;授精过程中带人病菌,如种公猪精液自身存在炎症,采精过程中有公猪体表上的污水或者残留的尿液混入,精液保存不当而造成污染,集精杯进入杂质(如泥土、猪粪等),母猪阴道口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插入输精管过程中不小心碰触母猪躯体或者接触尘污等;操作动作过于粗暴,导致子宫颈黏膜被输精管捅破出现流血而引起发炎;润滑剂及稀释液品质低劣或者被污染,都会导致母猪子宫感染病菌,从而引起该病。

生产前、后护理不当:母体以及环境没有进行适当消毒;母猪难产进行手术时,进入母猪产道的术者双手或者其他器具携带病菌;发生中暑、繁殖障碍疾病,以及体质较差等,都会导致子宫内滞留胎膜、活胎、木乃伊胎、死胎等,从而引起该病;产后没有及时进行消炎或者消炎不合理,使其在产后到排净恶露前,由于产道开放、子宫内环境脆弱、体质虚弱等容易感染病菌,特别是气候炎热的夏季,产后如果处理不当更容易发生子宫炎。

2.临床症状

急性型:病猪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体温升高,鼻盘干燥,经常拱背努责,频繁排尿,时有灰白色或者灰黄色的污秽分泌物从阴门流出,并散发腥臭味,有时还会混杂胎衣碎片,尤其是机体卧下时流出更多,减少泌乳,拒绝哺乳仔猪。

慢性型:该类型比较常见,病猪会表现出轻微的全身反应,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但饮欲增强,体温升高,鼻镜干燥,减少排尿,且尿液赤黄。种母猪主要在阴门周围、尾根存在黏稠分泌物,并散发恶臭味,且干燥后会形成薄痂,呈多种颜色,如白色、淡灰色、暗灰色、黄色等,且站立时通常不会流出黏液,而卧地时会流出较多,同时体质渐进性消瘦。

隐性型:病猪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食欲时差时好,发情周期异常,且没有规律,往往出现屡配不孕,对子宫进行冲洗会有稍微浑浊且类似清鼻样的液体回流出。

3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治疗时必须注意禁止对出现明显全身症状的病猪进行子宫冲洗,这是由于大约超过90%的这种病猪对子宫进行冲洗后都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且在12h内发生死亡。如果病猪没有表现出全身症状或者具有不明显的全身症状,才能够对子宫进行冲洗,并使用药物进行保健。一般来说,当病猪产道内流出较多的炎性分泌物,且颜色较深时,可对子宫进行冲洗,但要注意操作必须符合要求,避免过于粗暴而导致机械性创伤。另外,清洗后必须静脉滴注或者肌肉注射大剂量的抗生素,同时向子宫内注入适量的云南白药或者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抗菌消炎,用于避免出现继发感染。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必须坚持合理饲养,饲喂品质优良的饲料,避免饲料原料发生霉变。另外,饲料原料确保多样化和多元化,并合理搭配、混合,适当增加青绿多汁饲料的喂量,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并均衡、全面。母猪适当增加运动量,不要始终采取封闭式的饲养模式,提高福利待遇和生产标准,促使机体免疫力提高,从而确保机体健康。气候炎热时,妊娠舍和哺乳舍在通风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临产母猪通常很难立即适应,此时则要注意加强防暑降温。如果舍内温度达到25℃以上,则要使用风扇加强通风;如果温度达到30℃以上,不仅要使用风扇加强通风,还可在母猪头颈部上面安装胶水管进行滴水降温。

保持环境卫生良好:猪舍必须确保清洁、卫生,妊娠母猪转入产房前,必须对产房进行严格的“空舍消毒”;母猪分娩前,要对其外阴部、乳房、尾部以及限位栏接近机体的部位等使用O.1%高锰酸钾溶液进刷洗;分娩时,要采取适当助产,避免损伤产道黏膜,尤其是发生难产而需要进行人丁助产要更加小心,助产前要对双手以及其他用具都使用0.1%新洁尔灭或者0. 05%消毒威进行浸泡消毒;胎儿产出,且胎衣排出后,可对产道使用适当浓度的消毒液进行洗涤,并灌注适量的抗菌药物。及时清理产床上的粪便.每天必须进行2次以上,不然会导致产道感染存在于粪便中的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特别是产后1星期内,由于机体体质虚弱,正在排放恶露,更要加强护理。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