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生猪高热病的病因、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0-08-29|点击次数:

生猪高热病的病因、鉴别诊断与综合防治

华玉新 (江苏省金湖县塔集中心畜牧兽医站 211600)

生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高热综合症,主要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败血性大肠杆菌等参与,单发或继发感染,导致生猪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1 发病原因

中小型猪场卫生防疫工作不到位。忽视疫苗防疫和药物保健。使用劣质的饲料原料。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蓝耳病、支原体、圆环病毒Ⅱ型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生猪高热病的病毒、病菌、血液原虫等多种病原体的变异,如病原体变得耐高温,耐低温,耐多种治疗药物等。发病的猪场未能彻底消毒,病原体在养殖环境里长期存在,猪群随时都有发病的可能。

兽医卫生监管不到位。病死猪大多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随意解剖,或乱扔乱抛,或宰杀销售,造成养殖环境的深度污染。检疫不到位,私屠乱宰现象时有发生。个体屠宰者随便收购、宰杀病死猪,病死猪肉在市场上销售或被送到饭店、食堂,泔水运回农村喂猪,导致病原扩散和恶性循环。

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不到位。生猪防疫质量和密度不达标,猪群长期处于低免状态,随时都有被感染发病的可能。猪场管理不合理,不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后备母猪引种或配种时引入新的变异株,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混合。

以上几个因素造成猪的外来保护被解除,猪内在免疫力被破坏,某些病毒株发生变异,造成条件性、应激性病原大量存在,导致猪群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进而导致猪高热病的发生。

2 临床症状

病猪临床症状大致分为繁殖障碍,呼吸道症状,神经症状,生长迟缓伴有各种继发症几种情况。猪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精神沉郁,嗜睡,体温升高至40.5~42.0℃,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部分猪双耳、体表及乳房皮肤发绀,育肥猪常出现呼吸困难,皮肤发红,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结膜发红,有的病猪可表现为被毛粗乱、关节炎、衰弱、苍白、黄疸、消瘦等,粪便恶臭,呈算珠状,上面覆盖一层白膜。少数猪出现呕吐、腹泻,最终瘫痪、衰竭而死。该病传播速度非常快,3~5天即可使整个猪群全部感染发病。发病后期如不及时治疗,病猪表现为耳朵及全身发绀,高烧不退,以及全身败血症状。少数病猪表现为神经症状,病猪发病7~10天是死亡高峰阶段,如经过有效治疗,10天后70%以上的病猪个体可以逐渐康复。

初产母猪出现流产、早产、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情况。经产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发情不正常或屡配不孕,流产和死胎的现象相对于初产母猪较少。蓝耳病最初感染阴性猪群时,母猪常有短时间内大面积流产现象出现。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脸水肿,咳嗽,急剧腹式呼吸,频率很快。

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以上。病猪继发副嗜血杆菌,表现为关节肿大,出现心包炎、腹膜炎等。继发大肠杆菌的仔猪表现为排黄、白痢。继发链球菌的猪,表现为脑膜炎,出现神经病状或表现为关节炎,出现关节肿胀或化浓性淋巴结炎。继发败血波氏杆菌和巴氏杆菌者,表现为打喷嚏、鼻塞,甚至出现歪鼻子、流鼻血,有黑眼圈的情况。

3 剖检病变

大多数病死猪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水样渗出液,无出血、坏死,肺充血,少数病猪有出血点。皮肤苍白的病猪,其气管、支气管内充满粉红色的泡沫样液体。少数气喘病混合感染的病猪肺部有肉样实变。少数病程较长的病猪因肾衰竭导致皮下、肌肉有水滞留,肠道尤其是结肠内容物干结形成坚硬的干球,表面有白色粘液,结肠黏膜变薄。个别病猪因结肠穿孔而死亡,肾苍白呈土黄色,膀胱积尿呈深黄色。

4 鉴别诊断

夏季是猪病多发季节,其中引起生猪高热症的常见病有猪链球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附红细胞体病、乙型脑炎、伪狂犬病、中暑、猪流感、弓形虫病等多种疾病。根据本次生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初步诊断为猪流感,其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是否有上述几种病并发或继发感染。在临床诊断时,本病应与上述疾病进行鉴别,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猪只死亡,提高治愈率。现将上述疾病的发病情况介绍如下。

仔猪副伤寒。本病呈散发,主要发生仔猪和架子猪。病猪体温41℃以下,腹泻,排灰黑色稀粪,耳根、腹下等皮肤有紫斑。剖检皮下可见病猪肌肉广泛性出血,慢性病例大肠表面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及散在的弥漫性假膜。治疗时首选氟苯尼考,全群预防时可投服。

非典型猪瘟。本病呈散发,病猪体温41℃左右,可视黏膜有针尖状出血,病程较长的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皮肤苍白,针尖状出血点。剖检可见病猪淋巴结肿大,有大理石样出血,咽喉等黏膜及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防治时,给全群紧急注射猪瘟单联苗。

猪丹毒。本病呈散发,病猪体温达41℃以上,皮肤有不规则指压退色的红斑或菱形红斑,后期病猪腹泻。剖检可见病猪脾肿大,肾肿大、出血,表面呈暗红色,淋巴结肿大、出血。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猪链球菌病。本病呈散发,病猪体温达41℃以上,腹下、四肢、耳朵等皮肤有紫红色斑。病猪出现尖叫、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慢性病猪有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及化脓性淋巴结炎,急性病例病程2天。剖检可见病猪血液凝固不良,淋巴结肿大、出血,心肌出血。用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治疗和预防本病有效。

猪肺疫。本病呈散发,多发生于气候突变,长途运输等应激之后。病猪体温达41~42℃,皮肤有紫斑,尤其是咽喉部、颈部红肿、坚硬,呼吸困难,慢性病猪咳嗽、流脓性鼻涕。剖检可见病猪喉头部及其周围,组织水肿,早期有出血点,后期有大叶性肺炎。治疗时用磺胺类药物有效,全群药物预防时,用喹乙醇原粉拌料有效。

传染性胸膜肺炎。本病呈散发,常与猪流感并发或继发。病猪体温达40℃以上,咳嗽,皮肤发红,后期猪呼吸困难,鼻、耳、后躯皮肤发紫、发红。剖检可见病猪两侧肺呈紫红色,间质充满血样液体,表面有纤维素覆盖,病程较长者,浆膜呈红色,胸壁粘连,胸腔积液。治疗和预防本病时用磺胺类抗生素效果较好。

猪附红细胞体病。本病呈地区性流行。病猪体温42℃以上,病初皮肤发红,中期耳朵、四肢、尾部皮肤有紫斑,后期耳朵坏死。病猪尿呈灰白色,血红蛋白尿。镜检可见红细胞变形、破裂。临床上用土霉素、强力霉素等针剂注射,预防时全群投服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有效。

乙型脑炎。病猪体温可达40~41℃,磨牙、转圈,视力障碍,盲目冲撞。母猪流产,公猪睾丸炎,并逐渐萎缩变硬,丧失配种能力。治疗和药物预防时应选用金刚烷、利巴韦林等抗病毒制剂与干扰素,清热解毒的中药制剂及解热镇制剂并用,有一定的疗效。

伪狂犬病。本病多发于1~4周龄的仔猪,60日龄以上的仔猪症状轻微。病猪体温达41~42℃,病初兴奋不安,震颤,不停地前冲或转圈,叫声嘶哑。后期病猪痉挛,四肢麻痹,仰卧时四肢做游泳动作,妊娠母猪流产。剖检可见病猪脑膜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治疗时,用抗病毒制剂与干扰素等配合注射,有一定的疗效。

中暑。本病多发生于高温、高湿、饮水不足,饲养管理比较差的猪场。病猪体温达42℃以上,呼吸急促,黏膜潮红或发紫,心跳加快,狂躁不安,将病猪移至阴凉的地方,增加饮水,能逐渐康复。

弓形虫病。本病多发于3~4月龄的猪,体温达41℃以上,呼吸困难,妊娠母猪流产。病猪肺间质水肿,淋巴结肿大,切面流出水样渗出液,有坏死病灶。治疗和药物预防选用磺胺类抗生素有效。

5 预防措施

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强化日常消毒工作(www.novmv.com)。加强营养和免疫预防工作,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防止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猪场及猪舍门口用“病荃灭”(主要成分为戌二醛)1∶300倍消毒,每7天更换1次。猪舍内用“BBS消毒王”(主要成分为苯扎溴铵)、“模范碘”(主要成分为碘和磷酸)1∶200倍带猪消毒,每星期2次,同时加强人员、器械和饮水的消毒。

营养和抗病力确实存在直接的关系,均衡的营养可以保证猪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猪的营养标准是在猪正常生产条件下制定的,但在发病过程或应激反应过程中,猪对某些营养物质的需要量,特别是免疫系统的营养需求量相对提高,这就造成某些营养物质的相对缺乏,影响猪免疫系统的功能。营养物质的缺乏对猪免疫系统的影响比对生长的影响更明显,因此猪群容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所以,在疾病或应激反应过程中,应添加含有足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免疫增强剂的饲料。教槽料和保育料有极佳的适口性,含有进口免疫活性增强剂,能迅速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猪只生长发育的作用。

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可减少霉菌毒素造成的免疫抑制。霉菌毒素是危害极为严重的免疫抑制因素,也是猪免疫低下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原因,是高热病的重要诱因,应引起广大养猪户的重视。在饲料中添加“促免霉菌灵”(主要成分为板蓝根、党参、当归、黄芪等),可有效抑制黄曲霉等多种霉菌的生长。

6 治疗

6.1 西医疗法

当发生疫情时,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做到正确诊断,对症用药(www.novmv.com)。病猪用药时要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免疫情况和平时用药特点,选用广谱、长效抗生素药物,以防止细菌性疾病继发感染。

全群用药。将以下5种药物按每吨饲料同时拌入下列数量,全群喂服,连喂3~5天:土霉素1 000~2 000克,阿散酸50~100克,氟苯尼考50~100克,“清瘟败毒散”(主要成分为黄连、青黛、防风等)5 000克,安乃近500~1 000克。如发生猪瘟时应给猪群紧急接种猪瘟疫苗。

增强免疫机能的药物可选黄芪多糖、维生素C、转移因子、亚硒酸钠和维生素E等。防止和控制继发感染的药物可选头孢类抗菌素、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对重症病例,还应注意补充能量和调节电解质平衡,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碳酸氢钠等。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对治疗本病有积极作用。退热药物尽量使用柴胡等中药制剂,需要使用氨基比林等西药退热时,要严格控制剂量,每头猪每次2~6毫升,病猪体温降至40℃以下时即可停用。

6.2 中医治疗

中草药及其制剂对本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中草药投药的方式一般有两种,煎汁饮水和熬粥喂服。重症病例直接灌服,常用金银花、千里光、蛇舌草、大黄、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黄连、黄柏、蒲公英、水灯芯等。凡清热解毒类中草药对治疗和稳定本病病情都有较好的作用,治疗本病也可应用中草药制剂,如板蓝根、鱼腥草、双黄连等注射液。

7 用药注意事项

7.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于炎症的治疗属非特异性作用,只有减轻或抑制炎症的表现,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猪病,同时地塞米松还能降低机体的抗感染能力。

7.2 解热镇痛类药物

氨基比林、安乃近是解热镇痛类药物,都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服用此类药物后,病猪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且体温下降。安乃近副作用较大,易引起猪过敏性休克,体温急剧下降,呼吸、循环衰竭而突然死亡。单一的退烧容易掩饰病情,贻误病程。另外在发病初期的1~2天,患猪体温达到40℃以上,蓝耳病毒在40℃血浆中存活不到48小时,在此期间不宜立即给病猪使用降温药物,应依靠病猪自身的体温将病毒杀死。

7.3 磺胺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都是氨苯磺胺的衍生物,其分子中的对位氨基与抗菌作用有密切关系。磺胺药的抗菌谱较广,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但对于立克次体,磺胺药不仅不能起到抑制作用,反而能刺激其生长。对于圆环病毒导致的皮炎肾病综合症出现的肾脏衰竭极为不利,病猪甚至出现逐渐沉郁死亡的情况。

7.4 健胃药

由于高热病都存在患病猪只体温升高的情况,所以猪只采食量下降,甚至食欲废绝。胃酸在病猪体内蓄积,pH值下降,导致胃表层黏膜受到损伤,形成胃溃疡,严重时会形成胃糜烂,甚至胃穿孔。因此在治疗生猪高热病的过程中,尤其是中、后期,少用、慎用B族维生素和健胃、加强胃肠蠕动的药物。

7.5 给药方式

处于高热病发热阶段的猪只,整个猪抗应激能力进一步下降,对于抓猪注射这样的应激行为,病猪产生很强的机体反应,从而导致猪只的免疫力下降。同时,患病猪只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病猪相对正常猪而言,其体内是缺氧环境,如果强行保定打针,会明显加重或加快猪只的呼吸程度。严重时会导致猪只供氧量突然下降,猪只出现突然死亡的情况。

猪场发病后不应滥用生物疫苗及生物制品,否则可能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损失。治疗猪高热病的关键在于控制细菌性继发感染,40.5℃是病猪死亡和存活的临界温度,体温高于40.5℃的猪要用“赛福龙”(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控制细菌感染,确保疗程充足。病情较轻且没乱用药的猪场,病猪一般1星期左右可完全康复,反之需10~15天康复。

治疗前2天,给病猪停喂粗硬精料,改喂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饲料是关键。粗硬饲料会加重病猪胃肠、肝肾负担,造成胃黏膜发炎、出血、溃疡,机体自身中毒损害等。停喂精料的猪治愈率高,恢复快。个别猪只体温过高,应采用物理降温办法,如75%酒精喷洒降温。生猪高热病虽然传染性强,发病率、死亡率高,但只要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防控等措施,高热病仍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