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养殖专题 >>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库百科养殖网】

来源:村晓农业网|更新时间:2022-04-25|点击次数:

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猪水肿病也叫仔猪胃肠水肿病、仔猪摇摆症,或称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毒素所引起的断奶仔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传染病。而该种疾病的出现多为仔猪对环境变化所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由于该病具有发病突然、死亡率高的特点,饲养人员应注意防范,争取在发病早期予以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肿病的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的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该病通常呈急性经过,且较少从急性转变成慢性。主要是2月龄仔猪和3-4月龄架子猪容易发生该病,其中2月龄仔猪在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病,且往往急性发病,并表现出明显的神经症状,病程一般持续1-2天,有时甚至在数小时后就发生死亡,具有较高的病死率;3-4月龄架子猪通常容易在4-5月和9-10月发生,症状较轻,往往没有神经症状,病程持续时间长,少数甚至能够长达1个月,大部分由于治疗效果较差而发生死亡。一般来说,通常是生长良好、体格健壮的肥胖猪容易感染。

猪水肿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导致。首先是饲养环境较差,主要是由于舍内温度、湿度等发生明显变化,或者没有及时进行全面清扫,形成有利于滋生病菌的环境,从而引起发病。其次是饲养方式发生较大改变,即有些养猪场根据实际需要,长时间施行的饲养管理模式必须突然发生改变,导致饲养方式、饲料与之前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造成机体不能够及时适应,从而可能会引起发病。另外,仔猪突然进行断乳也能引起该病,这是由于仔猪通常具有较差的抵抗力,如果突然进行断乳会导致肠道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容易滋生病菌,进而出现发病。此外,猪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与饲料质量相关,有些养殖场由于储存饲料不合理等,导致其发生不同程度的腐烂变质;还有些养殖场饲喂单一品种饲料,无法满足仔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机体肠胃机能,导致大量病菌滋生,最终引起发病。

2、临床症状

猪突然出现发病,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流白沫,体温通常没有明显变化,心跳加速,呼吸初期浅且快,后期深且慢,往往发生便秘,但经过1-2天就会变成轻度腹泻。通常在舍内一隅卧地,肌肉震颤,间歇性抽搐,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发生呻吟,且站立时会拱起背部,持续发抖,如果前肢出现麻痹就无法稳定站立,如果后躯发生麻痹,则无法站立。走动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做圆圈运动或者盲目前进。该病的典型特征是发生水肿,通常是眼睑、脸部、齿龈、结膜,有时还会蔓延至颈部和腹部的皮下。病程持续短时只有几小时,通常在1-2天,死亡率能够超过90%。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该病以标本兼治为治疗原则,即采取清肿解毒、抗菌消炎、减轻神经症状、抗过敏。整个猪群每头交巢穴注射o.5mL转移因子,每头1次,连续使用2天。为消肿解毒,病猪可肌肉注射速尿、维生素Bi、维生素C,如果伴有神经症状还可使用250-500mL5%葡萄糖、50-100mL2%甘露醇、o.2-0.5g安钠加,混合均匀后进行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能够消除组织水肿,强心利尿,减轻神经症状,降低颅内压。为抗菌消炎,病猪可肌肉注射由1.5 g2%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或者阿莫西林、2mg地塞米松以及2-3 mL亚硒酸钠、维生素E合剂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能够有效抑制病菌,同时防止继发感染其他细菌。病猪治疗过程中,不能够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如安乃近、氨基比林等。这是由于在发病初期体温升高时如果配合使用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物进行治疗,会促使病猪加快死亡。当病猪使用解热镇痛药,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快速发生脱水,甚至引起便秘,促使机体无法排毒,造成更多的毒素进入血液,进一步加重病情而无法治愈。另外,病猪要不用或者慎用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类药物,这是由于这些药物会抑制机体免疫系统,不利于其恢复。

中药治疗。取茯芩皮、泽泻、生姜皮各10g,厚朴、枳壳各8g,大黄、黄柏、黄芩各9g,10g芒硝,Sg炙甘草,加水进行2次煎煮,分成2次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方中大黄、黄柏、黄芩以及芒硝起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通便排毒之效,配合使用厚朴、枳壳来宽中下气,加以茯芩皮、泽泻、生姜皮来利水消肿,炙甘草调合以上药物,各药搭配使用,相辅相成,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环境以及饲槽要定期进行清洗、消毒,确保清洁卫生,并保持干燥,同时供给清洁饮水、饲料,避免经由口腔感染病菌。猪群要坚持适量运动,经常晒太阳,提高机体抵抗力。仔猪一般在7日龄就可开始进行补饲诱食,促使其胃肠消化系统在断奶前已经适应植物性饲料,增强消化机能,避免断奶后由于采食饲料而发生腹泻,从而有效防止断奶后发生该病。仔猪断奶时,采取每天逐渐减少喂乳次数的断奶方法,且仔猪继续留在原圈,防止突然断奶和饲养环境变化而发生应激反应。仔猪断奶后的前15天要依旧按照哺乳期的补饲次数和时间,坚持定时定量饲喂,但夜间可增加饲喂1次,并注意避免暴食、暴饮。

1、流行特点

猪水肿病多出现于新断奶仔猪,尤其是体格健壮、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的仔猪,在刚断奶1~2周的时间段中出现发病的比例较高。由于致病原为大肠杆菌,一旦有仔猪或母猪发病,其食用的水、食物以及排泄的粪便中往往携带致病菌,形成污染源,因此猪水肿病的发病多呈现聚集性,常以单个饲养地区为单位集中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病居多。

2、发病原因

2.1应激反应

猪水肿病的病原体为一种特殊的溶血性大肠杆菌,该种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引起猪中毒,且以新断奶的仔猪居多。究其根结,猪水肿病是仔猪对环境骤变所作出的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当仔猪刚刚断奶后没有进行饲喂饲料的适当过渡,而直接饲喂含蛋白质过多或缺乏硒及维生素的饲料时,仔猪将对环境突变作出反应,这将直接导致其抵抗力下降,易出现水肿的现象。

2.2饲料因素

在为仔猪断奶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喂饲饲料的过渡,但仍然出现了水肿现象,这可能是由于饲料质量不高所引起。当仔猪的过渡饲料中以豆粕为主时,因为豆粕是一种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果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没有对豆粕进行恰当的处理,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大豆蛋白中存在一定的抗原,将对仔猪的肠胃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倘若仔猪的免疫系统不能快速作出耐受反应,在断奶后再次接触到该类抗原时将产生免疫反应,就会出现腹泻水肿的情况。此外,仔猪的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在仔猪28日龄前过早地喂养了大量高营养的饲料,使仔猪不能有效地进行消化,这也是猪水肿病出现的诱因之一。

2.3其他因素

气候突变、猪舍环境较差也是引发猪水肿病的重要因素。由于仔猪脂肪层较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当环境温差较大时,仔猪无法适应将引起肠胃反应,因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受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侵袭,引发水肿病。此外,猪的饲养一般为群居式,如果猪舍环境不佳,粪便污染严重,抵抗力较低的仔猪就容易被致病原感染。

3、诊断

对于猪水肿病的诊断,可以根据病猪的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予以判断。如不能准确判断,则可以对病猪肠内容物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并进行血清鉴定,倘若出现溶血性大肠杆菌,则可以确诊为猪水肿病。

3.1临床症状

猪水肿病为急性病,发病较为突然。病猪发病前可能伴有轻度腹泻后出现便秘的症状,发病初期精神不佳、委靡不振,食量变小,呼吸速度加快,步伐不稳。随后,病猪将出现水肿,主要表现为头面部以及眼睑部水肿,值得注意的是,水肿症状并不见于每一头发病仔猪,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兽医还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予以判断。病猪体温没有明显变化。仔猪步伐及行为是判断其是否发生水肿的重要条件,一般而言,病猪四肢无力,会出现共济失调、盲目画圈的现象。同时四肢伴有麻痹症状,如麻痹发生于前肢,则不能稳固地站立于地面;如麻痹产生于后肢,那么四肢将无法支撑起病猪的重量,病猪多出现卧地肌肉震颤的症状。仔猪水肿病病程较短,一般在48h内出现死亡或者被治愈;成年猪将经历5~7d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病程。该病的死亡率可高达90%。

3.2病理变化

通过对部分病死猪的剖检,可以发现水肿部位广泛,多出现于头颈部、胃内壁、眼睑及下颌淋巴结,结膜充血,水肿液较稀、清澈且伴有亮光。胃底部黏膜与肌肉层之间有一层胶冻样液体,颜色为茶色或淡红色,厚度可达2~3cm,严重者可见胃黏膜与肌肉层分离。此外,水肿还多发于肺部。心包及胸腹腔同样存在积液。剖检发现,病猪体内不仅存在水肿的情况,同时具有充血现象,主要存在于淋巴结,尤以肠系淋巴结出现血点居多。

4、预防与治疗

4.1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致病因素,饲养者可提前做出预防措施。仔猪断奶前后与饲喂饲料的良好衔接是确保仔猪远离水肿病的关键因素。其中母猪的饲养至关重要,短时期内最好不要突然改变母猪饲料,以减少应激因素。母猪饲料的选择应注意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宜饲喂青绿多汁型饲料,避免喂食高蛋白类饲料。

仔猪断奶前后注重饲料管理工作,断奶前就要进行补饲,与母猪饲料类似,以富含硒和维生素的青绿饲料为佳,不宜补充高蛋白饲料。断奶前可考虑为仔猪注射浓缩灭活菌苗,注射时间选取为断奶前5~7d,注射方式为肌肉注射。断奶后饲料更换要注意过渡,切忌突然变更,要保证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不超过19%。

注意保持猪舍环境卫生清洁。要定期进行打扫,减少由猪舍环境卫生差引起的应激反应。保持猪舍清洁可以帮助仔猪提升免疫力,这是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关键因素。

4.2治疗措施

实践证明,在猪发生水肿病的初期进行治疗成功率较高,因此饲养人员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观察,对于该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旦发现猪出现了水肿病的征兆,首先应对发病猪群进行隔离,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注意选择饲料,核查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否过高,一经发现使用了高蛋白饲料,应立即停喂该饲料并过渡至全价饲料。同时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土霉素),也可以考虑肌肉注射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此外,可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注射西药抗菌药物的同时,配合中药排水肿药方,效果较佳。仔猪可使用赤小豆(500±50)g、大蒜6个、商陆15g左右、生姜10片煎煮服用;10kg左右的病猪可以使用陈皮、枳壳各15g,甘草5g、金银花30g,煎煮服用;10kg以上的大猪可采用苍术30g,桑白皮15g,桂枝和姜皮各10g,煎煮使用。经过实际验证,以上药方在治疗该病时起到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标签:

分享给朋友:

看过此文的,还浏览了以下内容